看书强 > > 乱世强国梦 > 第110部分

第110部分(2 / 2)

对于商品竞争,肖志华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在目前无法排外的情况下,可以将零售业做到极致,就象血管一样把商品的销售渠道做到乡,做到镇,做到村!这样就会从另外一方面阻挡外国零售商的进入。而零售渠道的建设其实同样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控制消费品,推动社会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零售商的方式可以采取政府设立供销社,也可以将其承包给个,人。甚至在穷困的山村可以采取免税的方式鼓励零售商,唯一要他们遵守的条件就是卖国货。据市场调查。外国商品的销售渠道一般只能到达县城,要想拓展,只能加大投入,这样商品的成本就会增加,竞争力就会减弱。当然,很多商品中国工厂目前不能生产,或者正在试生产。但提前建立这种模式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远见的。

船停了下来,肖志华收起思绪,携手与琳娜毒下跳板,与上海本地官员一一握手寒喧。

“展堂兄,上海治理得不错。看这干净的黄浦江就知道肖志华亲热地和胡汉民握手,笑着说道:“国家财政有限,也多亏展堂四处筹措,新上海,这个。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啊!”

“国务卿谬奖了胡汉民掩饰不住脸上的疲惫,陪着笑脸说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是做好份内的事情而已。”

“这话说的,倒象上的台词。”肖志华笑着打趣道:“展堂不必太拘束,我只是旧地重游。并没有检查工作的意思。对于展堂的才干。政府还是很放心的。”

大概是疑心生暗鬼的关系,胡汉民总是有些心神不属,在别人的眼神中,总感觉在审视他。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也让他产生无数的猜想。

肖志华并非不知道中华革命党所搞的小动作,但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他根本没把中华革命党看在眼里。现在国内的大局已定,就算是贵州,这个。曾被同盟会所控制的省分,也因为同盟会会员之间的争权夺利,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作法,而陷入了混乱。最终当地士伸向政府请求军队入驻,稳定地方,顺势被滇、桂政府军一举控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贫着的土地让那些充满理想的革命者们,碰得头破血流,不的不将美好的憧憬放在一边。

同盟会没有基地,没有财力,人力也不强,政府又握着名份大义,中华革命党再怎么折腾,也掀不起大风浪。而且,这是一个考察各人心思的好时机,只有将隐藏的暴露出来,才能看得更清楚,对付起来也更容易。

证券金融市场,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近现代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的企业不能经营存款业、保险业和金融信托业务,它们吸收资金的渠道,除证券市场外,只能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信托企兆获得。证券市场为一般企业提供了向大众直接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方式,把一部分社会资金吸收到生产领域。

而且,政府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影响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利率,这如同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一样,这便成为政府间接调节金融业的杜杆。同时,当社会上银根松动,游资便自动流向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必然把社会的游资更多地吸引去,使公司发行证券的成本降低,企业界筹资便利。相反,社会上银根紧缩时,证券市场的资金就流向银行,企业发行证券的成本提高,投资规模相对缩减。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可冉形成这种自发的调节,使社会资金进行重新配置。

放眼国内,能成为金融证券中心的。除了上海,再无其他地方能担此重任。上海的证券业务虽然开展的较早,但离政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目前。洋商在上海证券市场“反客为主,越俎代我”乃是肖志华和新政府的一块心病。为不让商业枢纽“尽为外人所操纵。”也为筹措经费,肖志华此行便是要主持成立“上海交易所”打破洋商一家独大的局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已经做了先期的准备,《证券交易所法》、《实物交易法》、《金银交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已颁布,剩下的就是由肖志华来组织实施了。

肖志华甫至上海,不顾疲累。于第二天便联络沪上商界名人商议创办。同时。各地早已得到通知的巨商富贾也纷纷齐聚上海,参与组织筹戈。

这是一块大肥肉,虽然打着“为国争商业主权”的旗号。却实际上是一场利益之争。有人凭藉雄厚的资金实力。欲独揽沪上证券物品金银交易权柄;有人欲申请成立单独的金业交易所;证券业内也有人欲自立门户,大家争执不休。

“股票商业公会会员皆为业界精英,具有多年经纪人实践的丰富经验,建立证券物品交易所,便要“铆牢,这批证券人才。”肖志华翻阅着会议记录,很有些挠头,“江淅财团资金实力雄厚,闽粤商人拉上晋商。以壮声势;南洋集团又与欧美华商联合在一起。难搞,真是难搞。”

第二卷 大潮 第六十五章 同盟会改组

更新时间:2010…10…20 14:55:22 本章字数:3201

潦芳骨很善解人意地端十咖志华出国访问,并没有帜曰细,虽然她很理解。但肖志华回来,她便急急忙忙地赶到了广州,很有些别胜新婚的味道。琳娜一到上海。便忙着去看自己以前办的那些慈幼院。更让秦芳宜方便了许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秦芳宜劝解道:“在以前,也有国人曾建股票公司。但只风光了一年多便到闭了。如今呢,一来经验丰富了,二来资金雄厚了,三又是政府倡导。于是,大家都雄心勃勃,争抢激烈,倒也在情理之中。”

旧中国证券市场发端于上海。然率先进入上海资本市场的却是外商证券公司,交易的也是外商在华企业的股票。由上海股份公所发展而来的上海众业公所,其全部一百名会员中,中国人仅占十三名,余皆英美人士,交易的重点也是外商和南洋各地的股票,只有少量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券。

颇年旧月出日,中国第一家从事证券交易的华商机构一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打破了外商在证券市场一统天下局面,但它在股票交易高潮中风光了一年多之后,终于抵挡不住市场的风云突变,在上海金融风潮中,随着数百家商号、钱庄的到闭也销声匿迹。

“情理之中,却有些出乎预料。”肖志华轻轻啜着咖啡,说道:“要想摆平这些富商大贾,把大蛋糕分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别人办不成,我丈夫肯定没问题。”秦芳宜从背后轻轻环住肖志华的脖子,信心十足地说道。

“他们的胃口都不”肖志华轻轻抚摸着秦芳宜的手背 皱着眉头说道:“隐隐形成了三大财团,都想着独揽,也不怕撑死。”

“坐地起价,就地还钱,这是买卖人的本色。”秦芳宜笑道:“不把价喊得高一些,怎么和你这么精明的家伙讨价还价呢?关键是要谈嘛,不谈怎么能拢到一起。”

“是得谈哪!”肖志华轻轻将咖啡放下。稍显无奈地说道:“还有那个制定好的计划,也要进行修改了。”

随着轻轻的敲门声,秦芳宜抽回手。走过去打开了房门。

“展堂,快请坐。”肖志华有些意外地站起身,热情地招呼着。

“呵呵,是关于证券交易所选址的事情。”胡汉民有些不自然地说道:“有几个。地方比较合适,最后还得请你亲自确定。”

就这事,用得着亲自跑一趟吗?肖志华心丰疑惑,但却不好说破,宾主落座,开始随便攀谈。

“芳宜。你去帮我办几件事情。

”肖志华见胡汉民闲扯时,不时用眼睛膘着秦芳宜,知道他可能有机密的事情,便冲秦芳宜使了个眼色。

秦芳宜心领神会,带着文件走了出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