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吓掉魂了,得找人给叫一叫魂,就好了。”一个轻柔的年轻女声说道。
林义哲有些惊奇的抬起头,看到了陈婉的侍女怜雪——也就是原来刘璈府中的由慈禧太后赏给陈婉的四个侍女之一——正站在人群之中,向男孩关切的凝望着。
“她说什么?”达士博奇怪的问道,“孩子的魂魄,消失了?”
“她说的是中国百姓一种传统的说法,以为是魂魄暂时离开了肉体。”林义哲努力的用法文措着词,向达士博解释着“掉魂”是什么意思,“实际是儿童因为意外惊吓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创伤。叫魂是一种医治的方法。”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林义哲对“掉魂”和“叫魂”是怎么一回事,知道得十分清楚。所谓的“掉魂”,是指小孩在受了剧烈的惊吓和刺激后产生的意识短暂性丧失,而“叫魂”则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和儿童化语言的呼唤方法,对受了惊吓的孩子进行心理安慰。
中华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儿时期受到的心理创伤,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影响他的人格健康发展,这种创伤的影响会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可能导致成为日后神经症疾病的根源。因为孩子和大人在认识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创伤并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评判,并非以成年人的体验为标准的,而是从儿童眼里看的,是幼儿的自我评价,有些事在我们成年人来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儿眼中却非同寻常。象被狗吓了一跳,对大人来说,根本不会当一回事,在小孩心里,却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中国自古便有“三岁看七岁,七岁看终生”的说法。幼年的创伤经验若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被潜抑到无意识中成为日后患病的症结或根源。
“叫魂”是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叫魂”这种民俗现象,其实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受到意外惊吓的幼儿,采用请幼儿父母或幼儿最信赖的人,站在儿童的角度,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并辅以最亲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叫魂”体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关怀之情,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
“叫魂”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心和寄托。在孩子方面,通过“叫魂”这件事,他或她就会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欢我,关心我的,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逐渐会忘却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惊吓之后,大人不闻不问,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深深受到伤害,并认为大人讨厌他,从而会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产生仇视。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那现在应该怎么做?”达士博看着神情恍惚的儿子,有些着急的问道。
林义哲一时语塞,他知道叫魂一般是母亲的专利,可亨利的母亲,达士博的夫人已经在去年离世了。此外叫魂还可以叫和幼儿比较熟的年长的女子来做,可现在上哪里去找呢?
林义哲的目光扫过众人,他注意到怜雪站在人群当中,并没有注意到林义哲在看她,她的双眸,一直在紧紧的盯着小亨利。
看到她手里的木盒,林义哲知道她是奉了陈婉之命来船政学堂给那些台湾排湾族的孩子送些吃的。自从这些孩子因为躲避战乱来到船政学堂之后,陈婉就成了他们事实上的母亲。对于船政学堂的幼童们(不只是排湾族的孩子)来说,陈婉对他们的爱护是让他们对学堂最为留恋的原因之一。而陈婉的侍女们因为总来学堂走动,也和孩子们很是熟识。而在船政的外国雇员的孩子们,和她们也很熟稔。象林义哲就不止一次的看到怜雪和达士博的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玩闹,怜雪对小亨利表现得如此关心,其实并不奇怪。
“怜雪,你来给亨利叫魂。”林义哲知道此时大庭广众之下,自己不便于展示心理咨询师的技艺,看到怜雪的样子,心中一动,便微微一笑,命令道。
“呃?老爷,我……”听到林义哲的命令,怜雪脸上一红。
“叫个魂儿还不会吗?快点!”林义哲见她犹豫,又催促了一句。
怜雪应了一声,来到了亨利的身边蹲下,她抬头看着男孩的眼睛,伸出手轻轻的抚摸着男孩的额头,柔声说道:“这位神仙,小孩子不小心惊扰了您,他不懂事,放他回去吧。您修您的仙,各走各的……亨利,不怕不怕,咱们回来了,咱们回来了……”
听着她轻柔婉转的呼唤,小亨利空洞无神的眼睛渐渐的恢复了原来的神采。林义哲见到她叫魂成功,不由得微笑起来。
“真是不可思议……”达士博看着这一幕,吃惊之余,对怜雪充满了感激,“谢谢你!可爱的姑娘!”
“达士博先生,我觉得,你应该考虑再成个家了。”林义哲看到满面羞红低下了头的怜雪,笑着说道。
达士博看了看怜雪,又看了看林义哲,猛然明白了林义哲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林义哲回到家中后,便向陈婉讲起了今天“叫魂”的事,陈婉听到林义哲打算将怜雪许配给已然丧偶的达士博,也很替怜雪高兴。
他们夫妻二人此时并没有想到,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降临到他们夫妻的头上,而且就和这“叫魂”有关!
北京,西城门,广和居酒楼。
一张小桌上,摆满了酒菜,“清流四谏”之一的宝廷一个人独坐在那里,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听着周围人们的谈论。
按照宝廷以往的作派,他要喝酒,是非雅间不进的。但自从那一次因为弹劾林义哲“娶鬼类”而被两宫皇太后下令杖责打了五十大板,险些丢了性命且声名大损之后,他便不愿再见同仁,而是喜欢上了这样的“泯然众人之中”,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嗨!我说,看《点石斋画报》了没有?听说北洋水师在天津和英国水师干上了!”
“是啊!虽然只是比划,没真打起来,可英国人还是泄了气,这不,也不敢再向朝廷要价了!”
“庚申年那会儿,英法联军的兵船,就是先打的大沽,咱们大清的水师陆师,都见了败仗,让洋人直入京师,这许多年过去,咱们大清也有了和洋人一样的火轮船,洋人啊,再也不敢欺负咱们了!”
“北洋水师的兵轮,大都是福建船政局给造的,想不到现在洋人的火轮船,咱们大清也能自己个儿造了!”
“船政局可是在林义哲林大人手里起来的!要说这林大人,年纪轻轻的,还真是不一般!”
听到食客们说出林义哲的名字,宝廷的眼中登时现出愤恨之色。
他转过头,向说话的食客们望去,看到是几个文人模样的人,正在那里绘声绘色的交谈。
这几个人说的话题很快便进入了林义哲台湾大破倭寇的事迹当中,让宝廷感到格外的刺耳,他转过头,不再去听他们讲什么,并在心里愤愤地骂了一句:
“姓林的,你别得意!总有一天,我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宝廷一边吃着菜喝着酒,一边听着其他食客们说话,但他的思绪,却因为刚才那几个人的谈论,不知不觉的转到如何整治林义哲的法子上来。
自从吃了那一次的大亏之后,宝廷已经很久没有再上参劾林义哲的折子了。
不是他不想上,不敢上,而是他担心一击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