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龙兴华夏 > 第249部分

第249部分(2 / 2)

此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马上,一场巨大的危机便要到来。

1874年9月6日,香港,港湾码头。

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港湾南北两岸之间,渔船、货船和蒸汽轮船不时驶过,加以阵阵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

此时码头前,已经停泊了不少船只,它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国蒸汽轮船,而在这些轮船当中,五艘飘扬着龙旗的巡洋舰的身影分外的醒目。

这是中国福建船政水师的五艘主力巡洋舰“福靖”、“建靖”、“和硕公主”、“超武”和“澄庆”。

尽管来到香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一次中国军舰的到达,连日来还是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前来驻足观光。人们纷纷猜测着这些军舰来到香港的目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自然,联想最多的,便是之前在台湾海域发生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上大战。

传闻当中最多的,便是这些军舰是来香港进行补给,然后直驶日本本土作战。

熙暖的阳光从“福靖”号装甲巡洋舰军官餐厅的舷窗映射进来,给贝锦泉的身上镶上了道淡淡的金边,却也映出了他微微颤动的嘴角。还有平放在膝盖上的,虽极力抑制却仍然不停发抖的双手。

这些天,他的心情一直很激动。

事实上,自从接到了林义哲去北京前的秘密指示之后,他的心情就一直没有平复下来。

因为现在作为这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只有他知道,林义哲要这支舰队停泊在香港的目的。

“敏修,沉思良久,在想些什么呢?”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贝锦泉抬起头来,看到邓世昌正笑着走了进来。

尽管贝锦泉听到了邓世昌招呼他,但他的脑子却还是处于冥思之中,竟是对邓世昌的招呼恍若未觉。

“敏修!想什么呢?如此入神?”紧跟着邓世昌走进来的叶富忍不住也叫了他一声,他这才抬起了头。

“啊……正卿,梦梅,你们来了。”贝锦泉这才如梦方醒般的对邓世昌和叶富招呼道:“呵呵,这会儿……走神了。”

“敏修到底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邓世昌笑着问道。

“是啊,说来听听。”叶富也跟着扬了扬眉毛。

尽管在船政水师当中,贝锦泉的资格最老,现在又是水师的统领,可他在学历上比后来的这些船政水师学堂出身的管带们差一些,是以常常有些自卑。但因为他生性随和,待人朴诚,虽然不是闽人,但管带们对他并无轻视之意,只是相处的时候,并未象陆军中那样的上下尊卑森严无比。

“我适才所想,一为英雄,一为时势。”贝锦泉眼中再次闪过恍惚之意,说道,“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呢?”

听了贝锦泉的话,邓世昌微微一怔,随即随即开口道:“古谚有云时势造英雄,而亦有言称英雄造时势,但以邓某区区浅见,时势多能造就英雄,英雄却未必能动摇时势!”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本来就是如同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是个无解的悖论,而此时邓世昌所说的这些话虽然听起来似乎还有些感染力。但对于贝锦泉来说,却有如隔靴搔痒,不过如风过耳而已。

“正卿可否举出例一二?”贝锦泉问道。

“敏修可还记得,道光二十年的鸦片之役中,殉国的三公?”邓世昌看着窗外的香港港湾美景,说道。

听到邓世昌说起鸦片战争中殉国的三位总兵关天培、葛云飞和陈化成,贝锦泉和叶富的眼中都是一黯。

“三总兵皆为血战中为国捐躯者,且身死之后,极尽哀荣……”邓世昌突然停了下来,他望着贝锦泉,“可惜,仗还是咱们大清打输了。”

邓世昌的目光一下子深沉了起来,表情也变得若有所思。

叶富的眼皮猛地跳了一下,心里浮起一种古怪地感觉,他端起杯子轻啜了一口茶。随后放下怀子,缓缓道:“正卿请讲。”

“鸦片之役,邓某虽未亲历,然曾听得时人讲起。此战我大清水师陆师虽连遭败绩,却亦有关忠节、葛壮节、陈忠节等一干忠勇之士为国拼死力战,其报国之忠,死事之惨,近世所无。”邓世昌接着说道。

贝锦泉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目光黯然。而叶富面上也尽是感伤之色。

“正卿,三总兵可否称之为英雄?”贝锦泉的声音较开始时暗哑了许多。

“若三位先烈尚不可称为英雄的话……”,邓世昌目光幽深的道,“从此天下,再无英雄矣!”

“但是,邓某却有一事不明——三公殉国后,除朝廷褒奖外,这士林民间又何尝有些许波澜?”

“三公殉国,距今三十余年矣!当真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邓世昌的声音已转为冷冽,“其实,三公殉国不过区区数年后,便几乎已为天下人忘却!”

贝锦泉浑身一凛。

邓世昌突然转过头望向窗外,此时外面的太阳近接近正午的关系,显得格外的亮,刺得他眼睛生疼,却让邓世昌的心境在一瞬间得以沉静了下来。

“敏修……”他重又回转过头,目光炯炯的望着面前的贝锦泉,“这香港,被英人占据多年,现在你看这斯土斯民,还有人记得当年割城让地之耻否?”

贝锦泉微微一怔。他略有些迟疑的动了动嘴唇,却还是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三人一时无言。

室中那座产自广州的落地自鸣钟的时针稳稳的指向了象征12时的阿拉伯数字。沉闷的钟声随之响起。

“正卿不必挂碍太多……”贝锦泉低眉敛目,用羹匙轻轻搅动着杯子里的红茶,语气温和的道:“这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你们已然同甘苦共患难,大可毫无顾忌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若出了什么事,自有鲲宇为咱们担待。”

想到林义哲,贝锦泉的心里又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邓某以为,三公之死,之所以无法唤醒我举国同仇敌忾之志,其关键还是在于民智未开!正所谓家国家国,我国之民众,因大多家贫,无入学之川资,故目不识丁者比比皆是,而凡此辈愚民,其心中往往都是有家而无国,视国事犹如丝毫不关己之身外事,故而对国家之兴亡几乎是全无挂牵,自然也就不会因三公之死而生出报国之念。”邓世昌直言无忌的道。

第三百八十四章目的地!琉球

“至于那些所谓自幼便受圣人教化者……”邓世昌的嘴角不自觉露出讥刺的笑容,“其所关注着,功名二字而已!正所谓名利名利,名在利先,何者为名,死守所谓四书五经圣人之教耳!此等人便如那清流言官,满口的仁义道德忠君报国,骨子里却无时无刻不打着如何钻营以谋晋身之阶的小算盘,抱残守缺,唯利是图,自然也不会把国家之兴亡放在心上!”

“一言以蔽之,我煌煌中华之所以有英雄而无以成时势,归根结底只是一句话,那便是我大清今日上下因循守旧,已然是行尸走肉,再无半丝鲜活可言。故而,邓某以为……”邓世昌望着对面满脸愕然之色的贝锦泉和叶富,眼中罕有的闪过一丝犹疑,最后却还是说了出来:“虽说这洋务已有所小成,此次战胜倭寇,即得益于洋务之兴,然对大清而言,不过是米粒之光而已。我国之积弊已是病入膏肓,非大动干戈而不能救也,区区一个强兵械壮海军……最多,也不过裱糊粉饰而已!”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