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是不回,反而显得是他占了理。日后传将出去,只怕再无人敢办理洋务了。”林义哲道,“这信是必须要回的。”
“若是回信,以弟责兄,恐与孝悌有违啊!”沈葆桢叹道。
“兄不友,则弟不必恭!”林义哲斩钉截铁的道,“为洋务兴办不受此辈阻碍计,这信是必须得回的!”
听到林义哲说的有理,且决心已下,沈葆桢也就不再劝阻了,而是又和他说起尽快娶额绫的事来。将事情定下来之后,林义哲去探望过林普晴,从沈葆桢那里告辞出来之后,便直奔船政枪炮所而来。
下船的时候,吴仲翔便告诉过他,船政的枪炮所在哈奇开斯的主持下,已经成功研制出了2磅(40毫米)的单管机关炮。
林义哲刚来到船政枪炮所,便听到试验场的方向传来了阵阵轰响。
一位主事见林义哲到来,知道巡抚大人是来看新炮试验来了,便径直带着林义哲来到了火炮试验场。
此时的火炮试验还在继续,林义哲没有打扰正在主持试验的哈奇开斯,而是仔细的观察起火炮试验来。
此时场地中央的标靶已经全被打得粉碎,哈奇开斯没有注意到林义哲的到来,而是全神贯注于新式单管机关炮的测试当中。在他的吩咐下,几名中国工人用一辆平板车推了一艘小舢舨过来,放置在了场地中央。
标靶重新布设完毕之后,工人们似乎很畏惧这种火炮的威力,全都快步离开了。哈奇开斯随即下令试验开始。林义哲赶紧停住脚步,用双手捂住了耳朵,张大了嘴巴。而和他同来的几人,也都和他学样。
林义哲看到两名炮手上前,将架在一个固定铁架上的一门单管机关炮瞄向了那艘小舢舨,放了一炮。
只见细长的炮管喷出一道暗红色的火苗,接着便是轰然一声巨响,作为标靶摆在场地中央的小舢舨的正中突然爆炸开来,剧烈的爆炸竟然将小舨舢瞬间炸成了两截!
看到小舢舨被一炮打成两截,哈奇开斯的脸上现出了满意之色,他兴奋地摘下耳塞,和几位中国技术人员一起上前,查看起断裂的标靶的伤痕,做起伤害评估来。
林义哲看着这一幕,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他快步跑了过去,竟然情不自禁的和哈奇开斯拥抱了一下。
“哈哈,你来的正好,亲爱的林。我想你刚才已经看到了。”哈奇开斯微笑着对林义哲说道,“一种划时代的火炮,已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
“是的,哈奇开斯先生。”林义哲正色说道,“作为它的发明者,您的名字将永载史册。”
是夜,林义哲在自己的日记当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单管机关炮功成,此为近战之利器,天下所无,而现今中国独有之,余为之振奋不已。已令速速生产,装备现有各舰……现下琉球已为日本吞灭,日本欲霸东亚久矣,近一二年,不南攻台湾,亦将北图高丽。而现今中国仅有此轮船数条,若不强化武备,预为之防,临敌时必受其害……”
日本,东京。
在这一带有明显的法式风格的建筑内的大厅里,一位一身西式燕尾服,佩带有一枚勋章的约三十几岁左右的中年人,正焦急不安的来回走动着。
这个人个子不高,一张长方脸很是清瘦,他留着背头,显得本来有些大的脑门更加的突出,一望之下给人怪怪的感觉。
他,便是日本大藏省事务总裁、参议兼大藏卿大隈重信。
他所在的地方,便是日本最有钱也是最穷的地方——大藏省。
日本大藏省的最早历史可以追述到日本古代律令制的八大省,大藏省当时主要掌管了日本朝廷的大部分财政制度,包括钱币,金银,贡物,度量衡和民间货物价格的衡定等,但是税收制度则由民部省管理。1869年(明治二年),日本开始了二官六省制度,为了加强民政和财政的管理,把民部省也合并进入了重新设立的大藏省。大藏省因而成为了日本政府的重要机关,大藏卿一职也显得倍加重要。
现任大藏卿的大隈重信生于1838年3月11日。幼名八太郎。其父是佐贺藩士大隈信保,其母杉本三井子是佐贺藩士杉本牧太之女。大隈信保由于学会了著名的“荻野流炮术”,因而被佐贺藩藩主锅岛家聘为石火矢头。佐贺藩是当时日本著名的强藩。在日本最先输入和仿制洋式军器。佐贺藩历代藩主都很重视兰学,即西方科学。甚至有专门传授西方科学的“兰学寮”。而且在军备上与其他藩不同。较为重视火枪大炮等西方军器。因此作为炮术家的大隈信保在藩内很受重用,是一位石高300,实给120的上级武士。大隈重信作为家中的长男,日后的轨迹受到了父母的很大影响。由于大隈的父亲是一个炮术师,经常要接触兰学(即西方科学)方面的事物,。所以大隈自小就对兰学产生了兴趣。后来成年进入藩校读书后则转入了兰学馆,后成为佐贺的维新志士。大隈重信如今身居要职,幼时的经历可以说不无关系。
“还没有柳原君的消息么?”大隈重信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问道。
“没有。”大隈重信身边的伊藤博文摇了摇头,也叹息了起来,“据福州的领事发来的电报称,清国福建巡抚林义哲专门派了一艘蒸汽炮舰,护送柳原君等一行人前往天津,但军舰出发后便失去了消息……”
“难道是他们在海上遇到了海盗?”大隈重信忧心忡忡的问道。
“应该不会。”伊藤博文道,“清国沿海地区虽然海盗众多,但他乘座的毕竟是一艘蒸汽军舰,虽然火力并不十分强大,但对付海盗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不会发生那样的不幸。”
“我听说清国海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它们的蒸汽军舰,对付木帆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一旦他们遇到了同样装备有蒸汽轮船的海盗,只怕就要完蛋了。”大隈重信不以为然的说道。
第二百五十章大隈重信
伊藤博文听到大隈重信的话,不由得哑然失笑。
“大隈君,您怎么能够那么肯定,清国海盗会有蒸汽轮船?”伊藤博文笑问道。
“我当然知道!”大隈重信瞪了伊藤博文一眼,“我记得那还是庆应元年(1865年)的事,清国人在厦门港附近海域捕获了一艘属于海盗的蒸汽轮船,并把它没收,由清国官方使用。这件事当时很轰动,我记得很清楚。对了,它的舰长,叫吕文经,据说是由一个英国人收养的。现在的他,就是那艘英国赠送给清国的那艘‘皇家公主’号巡洋舰的舰长!”
听到大隈重信能将发生在八年前的事情记得这么清楚,伊藤博文的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大隈君大才,不愧为‘佐贺八贤人’之一!”伊藤博文抚掌赞道。
听到伊藤博文的赞扬,大隈重信的眼中禁不住闪过自得之色。
得意归得意,但回想起自己的从政之路,大隈重信在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大隈重信从小思想相对开放,比较亲近西方思潮,大隈7岁时,由于父亲的关系,进入了佐贺的藩校。被当作佐贺藩的将来的人才加以培养。大隈早年受到父亲教导的影响,视早逝的父亲为榜样,因此对日本传统之学很不感冒。1854年安政元年,大隈与几个同志合伙成立了藩内的改革派组织“楠公义祭同盟”。同盟的第一件事是向藩主锅岛直正申诉,要求改革藩校,这是大隈作为政治改革者的初露头角。
锅岛直正是幕末著名的开明君主,出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多重考虑,他继承和发扬了佐贺藩几代藩主的开明政策,对于西方科学非常欢迎,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