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国原是高丽。当年,属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的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称王,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顾桂拟了两个国号。一个是‘朝鲜’,一个是‘和宁’,送函来请明太祖朱元璋定夺。
朱元璋参考《易经》,把这个国定命名为‘朝日鲜明之国’,定朝鲜为新国名。
自此,朝鲜便真正成了明朝的藩属国了。
而轿中所坐的公主,是如今朝鲜国国名李妥学最宠爱的女儿李闵敏。本来,李妥学并没有让李闵敏来大明联姻的意思,要知道,朝鲜国的公主,也是有当政的权利的。李闵敏从小就表现的聪明有决继,甚为李妥学看重,有几次重大的决策,也是李闵敏从旁婉转的指点,让李妥学惊讶之余,更显惊喜。
所以,当李闵敏提出要去大明与新帝朱佑樘联姻之时,李妥学大为反对。
在李妥学看来,李闵敏完全可以胜任新帝的左右手。甚至于,有可能更近一步。
可是李闵敏却不以为然。
朝鲜不过是大明的一个藩属国,李闵敏在朝鲜能接触到政治,自然也能接触到大明的一边半角。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很快就看出来了。若是能在大明得到地位,对于朝鲜更有好处。而且,李闵敏还看了许多从大明传过来的话本。
李闵敏是个理智的女人,但却并不表示她不喜欢享受。在看到那些写满了情情爱爱的话本的时候,李闵敏是不屑的。在李闵敏看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爱情而已。权力,也是一样的重要。
与此同时,李闵敏也看到了,话本中,那些公子小姐之类的世家子弟中过着的那些奢侈生活。
既然一个世家子弟便能过得如此奢侈,那么,一国之君呢?
李闵敏也说不出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思,只是让人偷偷的去大明搜集这一方面的资料。而后,李闵敏派出的人回来了,也带来了她想知道的消息。
原来,一国之君的生活,竟是过得如此奢华,比之相比,话本中那些世家子弟的生活简直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而能成为一国之君最为宠爱的女人的万贵妃,则成了李闵敏最为向往的存在——若是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女人……
可惜,朱见深心中只有万贵妃,除了她,其余女人皆是不屑一顾,李闵敏这才不得不暂时歇了心思。
索性,没过多久,便传来了万贵妃病逝,朱见深也因此一病不起。再没多久,便传来朱见深悲伤离世,以及新帝朱佑樘登基的消息。
正当李闵敏想着如何才能去大明接近新帝朱佑樘的时候,便瞌睡来了枕头——李妥学要派使臣晋见新帝。
当下,李闵敏便说了自己的打算,要去与大明皇帝联姻。
虽说李妥学不愿意,便李闵敏口才了得,一堆与大明联姻的好处列了出来,让李妥学心中动摇,但却仍不同意由李闵敏前去,而是想挑李闵敏的异母姐姐李闵采。
只是,李闵敏又说了,李闵采为人愚笨,若是不能讨得朱佑樘的欢心,这次联姻就白联了。后来,李妥学列举的人选也被李闵敏一一打回。
无奈之下,李妥学终于还是妥协了!临时在使节团中加上了李闵敏的位子,由卢思慎等人护送着,前去在大明。
55
55、第五十三章 。。。
不过;李闵敏并没有如她所愿的;一进大明就得见天颜。而是跟着使节团一起儿被礼部官员带到了驿馆之中;又被宫中请来的嬷嬷好生教导了规矩。
李闵敏虽是朝鲜国的公主;但朝鲜毕竟是小国,即使有规矩;却并没有大明这般繁琐。这一番规矩教导下来,让李闵敏心中叫苦不迭。偏生为了心中的野望;又想到以后进宫了将会到来的好日子,这才咬咬牙,强忍了下来。
李闵敏带了两名侍女来;但因着以前都是学的朝鲜国的规矩,便被领着,暂时隔离开来学习规矩。
这两名侍女学的规矩比之李闵敏更是繁琐,通常学了一天的规矩之后,都是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李闵敏不想让大明的人说她连侍女累得这般,都让她们做活,便在两名侍女学完规矩,要回来侍候时,常常开恩让她们回去休息了。
只是这样一来,随行的除了官员,便是仆从。而这些人都是男性,很多闺阁女儿家的东西,实在不方便让这些大男人插手的。平时在朝鲜时,让些男仆端茶倒水的,想也不会有人说些什么,但铺床叠被呢?总不能也让男仆来吧?
更何况此处不是朝鲜,而是大明。
在学了几天大明的规矩之后,李闵敏清楚的了解到大明的礼教之严。李闵敏是以做新帝妃子为目标而来大明的,哪里会愿意被人说是不守规矩,不堪为妃呢。
所以,好几天都是李闵敏都是自己动手的。
而这一切,都被张尚书看在眼里。
虽然张尚书一直觉得朝鲜没什么规矩,竟然什么话都没提前说明,就派了一位公主过来,显然是想与大明联姻的。但明着说出来,大明也不一定会回绝啊。何必闹得跟做贼似的呢。
但张尚书觉得这位公主却是个无辜的,毕竟一个女儿家,还能反搞父亲的决定不成?
如今宫中派去教导这位公主的嬷嬷也赞着这位公主是个好性子,而驿馆中的驻守的官员们也有说起过这位公主很是怜惜下人之类的话语,让张尚书越发觉得这位公主是个好的。
可是陛下已经暗示过不会纳这位朝鲜公主为妃,张尚书做为一介朝臣,总不能让陛下朝令夕改吧。但却免不了照应一下这位公主。
于是,便进宫与朱佑樘一说,想派几名侍女去驿站侍候公主。
本来这种事情由礼部自行决定就行了,压根不用特特儿进宫与皇帝分说。只是朝鲜公主的身份太过敏感,若是冒冒然的派了侍女过去,让人误会陛下是同意公主进宫可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怕朱佑樘知道之后,会龙颜震怒,以为礼部的人收了朝鲜使臣的好处,对他阳奉阴违啊。
张尚书当时倒没想那么多,直接就想派两名侍女去驿馆里侍候着。不过,张尚书有个孙子,年轻虽轻,不过二十,但想事也很是通透。做尚书的爷爷一回家就让儿媳挑两名侍女去驿站侍候公主,张学彬就觉得奇怪,上前去问。
张尚书向来疼爱这个孙子,见张学彬问了,便把话说给他听。
张学彬听了,深觉不妥,直接就把利害关系分析给了张尚书听。张升并不是个不能接纳意见的人,即使对方是他的孙子,张升也并不觉得被孙子教训有多丢脸,反而深以为然。
于是,便进宫向陛下请示去了。
朱佑樘听了,却是不置可否。但念及张尚书向来忠直,也难为他想到这些,还特特儿进宫为朝鲜公主求得侍女,免得大明在这些个藩邦小国的眼里,落下个倨傲的名声。
朱佑樘便让张氏在宫中挑了两个懂规矩的宫女。
张氏对于朱佑樘的吩咐,再不敢待慢的。细细的挑了两个样貌好,规矩更好的宫女,又交代了好些话,才吩咐着小太监领着她们出宫,先到礼部报到。
张尚书见了,自是对着皇宫的方向感念了一番天恩,这才带着两名宫女去了驿馆。
李闵敏因祸得福,自是喜不自禁的。心中想着,大明皇帝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想要嫁进宫去的心思了?让人领着两名宫女儿来侍候自己,是不是表明了同意自己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