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2)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话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泸定河畔,有一处碧波连天的芦苇荡……

有一个和你们现在年龄一般大的小朋友,名字叫做“雨来”,这个雨来……。

老师用她洞穿心灵的眼神,绘声绘色的描述,娓娓动听的演义,慢慢地,慢慢地把我和同学们,引入那热火潮天的抗日战争年代,引入那如美如画的泸定河畔,一个个屏声静气的竖耳聆听着,小英雄雨来和日本鬼子斗争时,每一环节和细微之处,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仿佛和敌人战斗的不是小英雄雨来而是我们自己……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也不知过了多么长久,老师终于用她那甜甜的话语结束了故事,但沉浸于故事情节里的同学们,一时半会的还回不过神来,教室里悄悄地,静静地,一根针掉在地面也能听见的。

最后,老师问同学们,故事好听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好听”,并央求老师再讲一个,老师说:今天我给同学们讲的这个故事,要求每一个同学放学回去后,都要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还有你们的小朋友,明天到校后,评选我们班讲的最好的,上台来给大家表演,比赛看谁讲述的最好,讲的最好的有奖品奖励。

放学后,我们一起回家的同学,在路上互相讲述着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不休的相互指责,你这里讲错了,他那里描绘的不祥。

回家后,我把故事重复给我们家每一个人,以及好多更小的小伙伴,说给比我们大的吧,会引起他们的耻笑,因为他们早几年就知道这个故事了……

第二天到校,上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争相不让的举手,都要求上台讲故事。也不知道是老师故意报复还是鼓励我,竟然选中了我,让我上台演讲,毕竟是有生第一次上台,为同学们和老师表演节目,面红耳赤,激动的嘴唇都有些结巴了,侥幸的是,多亏昨天早已把故事情节背的滚瓜烂熟,所以才能绘声绘色的,好似亲临其境的,讲述的特别动听,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老师的表扬,一支铅笔的奖励品,让我激动的自豪了好久的。

从来都是在讲台前受批评和罚站的我,竟然第一次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手里拿着奖励品,得意的心里真好似喝了十大碗蜂蜜,甜透了。

还有同学要求上台表演,老师说:一会再讲下一个故事时,明天再选一名最好的同学上台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三十五页,第十一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对照课文,看你自己还有那里没有记住,还有那里讲的不祥。

原以为昨天老师用故事哄我们玩呢,竟然在不知不觉间,给我们做了一堂生动的上课前的预习准备呢?

老师从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故事情节,一层一层的剥落,逐字逐句的讲述和讲解。同学们一个个神情专注,态度端正,聚精会神的聆听。我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入迷的,沉浸于如饥似渴的境地。

武巧玲老师,用她小巧玲珑,美若天仙的姿容,委婉动听的歌喉,温馨细腻的母爱,新颖的教学方式,表演家才有的高超的教学技艺,深深地折服了我们的心,我们象幼稚的小苗,在老师深切地关怀和爱护下,快乐而幸福地成长。

是老师慈祥的犹如母爱一样伟大的力量,浇灌着我如饥似渴的心田,呵护着我一天天的长大,陪伴着我走向成熟。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渴望着自己快点长大,长大后也做一名和老师一样的人。

几年后,我升入了高一级的学校,再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升入到老师曾经就读过的学校。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心常因细腻而伟大。

一个伟大的人,是用她细腻的心和微小的事堆积雕塑而成的。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你用你细腻的情和爱哺育了我,用你细腻的情和无微不至的爱,证实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论断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你用智慧的钥匙,开启了我心灵的锁。也会像你一样,用我的热忱点燃学生心灵的圣火,用无私的爱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行者龙作于2006。12。31

朱自清“荷塘月色”之误?

提起一代文学巨匠朱自清,在中国文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自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贡献,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特别是他的名作“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赏心悦目,堪称散文恺模,激厉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学过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被作者细腻而飘逸的文风所吸引,为作者珍珠般精炼的语言所折服,被作者独特而事无巨细的观察,和恰到好处的描写所震撼。爱屋及乌,从第一次阅读和学习此文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爱上了先生的人和文章。记也记不清几十年来,我到底潜心诵读和研究学习过先生的文章多少次,多少遍。他那才华横溢的学识,和飘逸潇洒的写作风格,常常潜移默化着我,使我从中汲取了无尽的文学营养和养料。

要凭我的水平,凭我的资格,凭我的学识,和我的人,评论文学巨匠朱自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但是,有一块郁积在我心头好长时间的问题,始终不得其解,只能提出来,敬请指点迷津。

文学名著;“荷塘月色”开头这样写到:“……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此时此刻,我估摸着,夏日的夜晚,从8点30分左右天黑,到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最早也在晚上10点30分以后了,然而此时的大地,也就进入悄然无声,寂静之时了,朱自清此时出门散步,意境自然是很美的了。

可是;在文章的后半部“……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进入夏日夜晚11点后,池塘里蛙声彼此起伏,实乃正常自然,而此时的蝉声又从何而来呢?我想,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蝉的鸣叫都是在一天中最火红,最炽热的下午3点至5点30分左右。从生物学角度讲,此时雄蝉引天长鸣是为了寻求配偶呀!而进入天黑后,气温下降,天气凉爽起来,蝉也就不再叫了。特别是晚上11点左右,那有这热闹的场面可言呢?“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我不知道,也不理解,此时此刻的先生,是否真的就在荷塘边,呤听着“……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如果说,此时此刻真的如先生所说,那这世界还有没有宁静的夜晚呢?我不知道,此文是先生在房中随意杜撰,还是亲临其境呢?如果说先生写此是为了制造意境而特意而为,那就是先生的不对了,这不成了画蛇添足吗?我真的说不清了。

文学大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出世诞生距今已有80年了,我也不知是否有人产生过疑惑,现在由我来说三道四,枉加评论,实乃冒天下之大不韪,诚惶诚恐。如果说我的猜疑,被生活的现实所证实,那先生的文章就要打折扣了,我真的不敢多说,不敢多言,不敢多想……

行者龙2006。1。25

甘西太!为你自豪而骄傲

沿着甘西太的足迹我在寻找,顺着甘西太的人生驿站我在追逐,围绕甘西太的事迹我在猎奇,探索着甘西太无私奉献的情怀。

一个鲜活的伟岸的真实的人耸立我的眼前,一个光明磊落的灵魂震撼着我的魂魄,一个伟大的人格启迪着我的心智。

我在思忖在思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