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犊畹姆绞角┝艘环葑煤贤?br />
结果半年之后,她便神秘失踪,事先并无任何迹象和征兆,书店及相关财产完好无缺,唯独少了一个花季般的少女,据当时邻居反映,妹妹是在清晨离开书店的,其间并未有任何厮打及争吵声,岂料她这却是一去不归。
闻知此噩耗,我和妻子急匆匆地在大年初一乘坐返程的列车回到赤峰,开始大规模的寻找,其间也不遗余力的予以配合警方,当时事发现场却有血迹,一块在门上,另一块在自行车座包上,但血迹都不大,且颜色晦暗。大规模搜寻了一个月,无果。
因此,我们决定留在赤峰,打一场持久战,直到今年10月份才离开,不知道此时,在我打字的时候,她是否尚活于人间?是否是自由之身?希望她此刻知道,几年以来,我一直没有放弃过找寻她的努力。在赤峰的信箱我们现在还保存着,现今互联网无处不在,希望虽然渺茫,可是我们在有生之年都不会放弃对她的寻找!!
她的小名叫雁子,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容貌娟秀,不太爱说话,比较内向。
又是一年春节到,在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们总是高兴不起来,我希望我亲爱的读者和网络上的所有朋友能够帮助我们留心一下,共同寻找。毕竟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说不定,她就在某个角落,被那一位朋友发现并解救出来。
我相信,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好人多。
如有提供确切线索者,有重金酬谢!
联系方式:qq:4996103 email:8606878@sojhu。 zxw8606878@126。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仅有的一张照片
第一章
地点:N省C市H区第一看守所(2001年被评为一级看守所)。
时间;2004年7月23日21点35分起。
狱友名单如下:
刘猛:1978年出生于C市当铺地,因涉嫌盗窃、抢劫而被收押。
李志超:1986年出生于K旗,因涉嫌持刀入室抢劫而被收押于H区看守所少年监室,后又因与同监室在押人员打架而被转移至本监室,入狱时年仅17岁。
亮亮:只知其绰号,H区人口,初中毕业于赤峰市第九中学,后因伙同他人致人重伤而于2004年3月入所。
陈超:我对他的了解最少,他好象天生对我抱有敌视地情绪,与我言谈甚少,据同监室人说是因抢劫犯事,在老家还有一个开理发店的女朋友。
杨所:本名不知晓,只知其在我们监室呆的时间最长(大约有八个月),属于元老级人物,故大家尊称其为“杨所”。今年正好是其本命年。
李建国:1984年出生,初中毕业后便随同他人混迹于网吧、舞厅等场所,我们所有人的卷宗就属他最多。抢劫、诈骗、盗窃皆有,而且年龄不大,脑子反应快,是他们犯罪团伙的“军师”,在我们监室担任“舍长”之职。
韩建惠:1980年出生于A旗S镇,生性内向,不善言谈。其最大特长就是模仿驴叫,惟妙惟肖。据说这是他的基本职能,白天在村镇踩点学驴叫,全村驴都跟着嘶鸣不已,他便知晓谁家驴好,然后夜晚秘密潜入将其偷走,截止事发前,大概偷了有30多头。
吕小刚:今年35岁,是我们监室里最年长的一员,为人圆滑,老于世故,平时很少和狱友说起他进来的原因,只隐约知道是因为经济纠纷,结婚多年,儿子也已上小学。平时狱友们有事情总喜欢让他帮忙拿主意。
连我算上,我们一监区五监室共住九位难友·;狱友·;室友。我不知哪一个称呼更加贴切,我所能做的,只能将我这七天七夜的经历和切身感受原原本本、真真实实的呈现出来。
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8:40分
我听见对面的书屋传来一阵嘈杂声。
我并没有当回事,因为嘈杂声在这条喧闹的胡同里,并不那么吸引人的注意力,况且我本身又是那种身外之事懒得关心之辈,我习惯性的坐在电脑桌前,开始昨天未完成的游戏任务。
不一会儿,门口进来两个中年男子,我下意识的问道:
“租书还是租碟?”
“随便看看。”其中一名男子随口答道。
“哦。”我应允了一声,又把我的主要精力和目光投入到了电脑屏幕之中。
那两人站在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来,平时也有这样的人,诸如等人什么的呆到这里随便翻一会儿书打发时间,我也懒得理会。
大约过了有半个小时,我发现那两人不仅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从书架上抽出十几本书堆在地上。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太对劲,问道:
“这些书都租?”
其中一个矮胖的男人冷哼了一声,用冰冷的语言反问道:
“你知道这些书是啥书吗?”
“知道,现代小说呗。”我表面上满不在乎的回答着,但心里却感觉一步步的迈向深渊。
“小说?告诉你,这些书里面都有淫秽内容,这叫黄色书刊!”旁边的高个男人掏出一个本本在我面前一晃,“我们是红山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的,小伙子,拿上电话,跟我们走一趟。”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惊呆了,不知所措。在他们的一再催促下,我忙忙遭遭的拿上电话,抱着一堆“罪证”,坐上了警车……
2004年7月23日9:20分
坐在分局办公室里,尽管是炎炎夏日,来往的警务人员额头上的汗珠隐约可见。但我的感觉却是如坐冰窖,生平自认是良民的我,头一次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个原因,坐在这个地方!!
和我一起被带到警局的还有我们对面的一个书店的老板娘,事发缘由和我如出一辄…出租淫秽书刊。看她的脸色比我还惨白,嘴角不断的翕动,象是在喃喃什么。
询问先从女店主开始。
那个胖子,喝了口水,从包内拿出一叠公文纸,摸出一只中性笔,头也不抬地问道。
“姓名!”
“周昭雅。”她坐在椅子的边角,低着头小声答道。
“大声一点。”胖子的声音提高了几度。
“周昭雅。”她抬头看了办案民警一眼,又慌张的低下了脑袋。
“年龄、籍贯!!”
………………
接下来的讯问过程就和电影电视剧里所看到的一模一样。审问的虽然是她,而坐在一旁的我却比她更惴惴不安。因为周不管怎么样,她是本地人,丈夫、父母、亲戚都在本市,好歹有人救助。而我呢?
说来话长,我来自遥远的大西北,与这个塞外小城的直线距离至少有三千公里,而我的妻子则是来自于一个偏僻的农村,经历过不断的奋斗,才扎根在这个城市。对于这个城市而言,我们是标准的异乡客。而最要命的是,此时此刻,我的妻子正在几千里外我的家乡陪我的父母,就算她不分昼夜的坐车赶回来,到这里也已经是第三天。
孤立无援地我,坐在分局的讯问室里,面对着严肃异常的办案警员,心中不禁一片伧然。
不久,对我的讯问开始了。
“姓名!年龄!籍贯!”依旧是哪个胖子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