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老房子的记忆 > 第1部分

第1部分(1 / 2)

>正文

老房子的记忆

http:///showbook。asp?bl_id=93134

我的长篇《大学之伤》,欢迎指导

------------------------------------------------

我的老家,已经半年没有回去了。石料门柱,土坯砌墙里面的木雕花纹床在我记忆如同就在眼前。那坐在大门前躺在那里安详地听着黄梅戏晒太阳的爸爸妈妈,不知道身体是否安康。

老房子坐北朝南,东边靠山,南面临水,房前屋后种满了树,也种满了我的童年。老房子四面土墙,窗户上没有玻璃,用塑料糊着。土墙根的缝隙里有不少蛐蛐和蚂蚁的窝窝。我在家排行老么,和最小的哥哥也相差5岁之多。所以经常被关在院子里不能出去,他们出去以后,那窝窝的蚂蚁就成为我快乐的玩伴。很多时候,我拍死两只苍蝇放在蚂蚁必经之路上,让它们找到食物。有时蚂蚁行色匆忙,视而不见,我就再次挪动苍蝇,直到回去搬兵为止,看着大队伍的蚂蚁浩浩荡荡的抬着苍蝇回去,我不知道有多快乐。

春天里的老房子,有很多燕子飞进来做窝。房屋内是土地面,燕子的屎总掉在地上,也掉在人的身上,但是妈妈总是阻止我去捅窝。她说,“燕子不进愁门”,有了燕子,就是福禄之家。燕子做窝的确很精细,一次飞出去老远,飞回来就是小指尖那大的一团泥。然而,即便如此,一个倒扣在天花板的鸟窝不出几天就能出来。

到了夏天,我就睡在老房子里唯一最凉爽的地方,那就是用一整条青石做成的门槛。我常常只穿着短裤睡在上面。到太阳快晒到门槛时,我才依依不舍地起来。有段时间,我喜欢拿把柴刀在那个石坎上削些木棍,把它打造成心目中的“金箍棒”。但是我妈妈非常严厉地训斥了我,说门槛如果被我砍断了就完了。“门槛断,子孙完”。这话一说出来,吓得我从此不敢在那些上面搞些碰碰磕磕的玩意,连走路时脚都不敢踏在上面。

那时候,我刚刚学了一篇课文:“秋天到了,叶子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啊!金黄的稻谷压弯了腰”。手上拿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地背诵着,靠在那个木门边。老房子里,已经堆满了稻谷、棉花、红薯、南瓜等,我的学习板凳自然只能在屋外处摆着了。我也时常和父亲一起去田地里,用铁锹挖土砖,然后晒干,用来修补老房子和做猪圈、厕所等。一块块土砖又厚又重,堆放在秋后的田野上。

北风呼啸,大雪白皑皑的压弯了后山里的竹笋。只要一下雪,我就会跟着爸爸大清早的上山去。在雪被铺满的山坡上,野鸡只露个屁股在外面,头插在雪被里,像拔萝卜一样就可以活捉一两只。父亲便在老房子的堂层内,架上一个大树兜子,升起火,一家人就围坐在旁边,小猫小狗也串来串去凑热闹。在树兜上架一个大铁锅,里面煮着拔回来的野鸡,加些家里的干菜,至今想起还是余香满口。一个冬下去,土墙就变得黑影斑驳,等我长大了,离开这个土房来到城市的时候,已经是黑漆漆的一片了。

老房子承载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记得我在10岁的时候有一次感冒,持续打了几天的针,医生再次来的时候,我已经吓得哭了起来。爸爸一把抱住我,用大棉袄裹着我,我在这里挣扎着拒绝脱掉裤子。但是爸爸的手臂如同像钳子一般,眼看着医生的药水都上了针筒。我突然大叫着要上厕所。爸爸只好放下我,自己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大门口。那个门口可以看见厕所唯一的出口。我蹲在厕所里,想不到逃跑的办法,突然看见墙顶与茅草屋顶之间的缝隙,可以容得下我一个人钻出去。我费了好大的劲翻了出去,跳下去奋不顾身地寻找躲藏的地方。后来想起后山的苕洞,便直奔着躲了进去。一会儿,奶奶、爷爷、妈妈、爸爸、大姐、二姐、三姐加上哥哥全出动了,他们在整个村寨喊着我的小名。我躲在苕洞里又好笑又害怕,在二姐和哥哥经过苕洞的时候,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被他俩像拖一只狗一样拖了出来。那一针,我终于还是没有躲过,但是老房子的那个墙洞成为我的记忆。

由于家里一直很穷,晚上的时候,家里都舍不得亮多余的电灯,常常一个晚上就着一个10瓦的灯泡,全家人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妈妈纳鞋底、三个姐姐帮着大姐备嫁妆、爸爸在那里拿着一个刨子做拖把棍、我和哥哥在那里对着书本,哥哥叽里咕噜地念着外语,我在那里对着数学题冥思苦想。偶尔的一次机会,驻队的乡干部随便走走,看到此情景,百感交集。当场许诺,年底将发300元过年费。一家人眉开眼笑,望着黑漆漆的墙上裱糊着的大大小小的奖状,殷勤地给乡干部让着座。

一晃到了哥哥高考那一年,读了三年重点高中快班的哥哥带了6个文弱斯文模样的准大学生回家作客。那一天,他们几个在那里志在必得地谈笑着。唯有我爸爸和哥哥有些发愁。哥哥的分数572,正跨在第一批和第二批之间。就我的家庭背景,只有考上了第一批,才有可能读上大家都不愿意就读的军校,他的大学之梦才能实现。几个人坐在凉床上下着棋,其他人等都乐呵呵地看着。傍晚的时候,在镇里做生意的堂哥一路叫喊着奔跑回来,“分数线出来了,分数线出来了。”他进入家门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一屁股坐在青石门槛上,咕咚咕咚地喝了一杯凉茶。“多少?”大家急切地看着他。“出来了,出来了。”堂哥笑得合不拢嘴。“第一批,572分!”刹那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几秒钟后,一个同学啊地大叫“太好了”。他激动的动作大了点,只听见我家那吱吱嘎嘎半天了的老竹床咔的一声断了横扛,来不及起来同学的都跟着栽倒在地上。爸爸看见了,先是一愣,后而大笑,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哥哥就这样走出了我的那家老房子。

6年以后,我也跟着考上了第一批大学,成为我们村中第二个大学生。我们家成为我们镇上第一个一家有两个一类大学的“儒学之家。”那以后,总有风水先生、算命先生路过我们村落,都要来讨口水后,均恭维说。此屋东有金鸡山,山上是一米地;南有牛头山,山脚是一小溪。有先生取名曰:“东有金鸡啄米,南有牛头挽水。”哪有不中举之理。

我上大学那天,我爸爸一直送到车站,说出了他多年的志向。他说,为父者,为儿子一般需要做三件事。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盖栋房子、娶个媳妇。他认为,房子和媳妇自己长大了都可以自己去办理,唯有读书不能没有父母的支持。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俩能在村镇里创造佳话的缘由。

那栋土坯房成为我们村中唯一的破旧风景了。我家新房子早已盖起,村委规划时刻意留下了那一间破旧的小屋。现在,依然在风雨中屹立着。

我和铁杆兄弟高山

http:///showbook。asp?bl_id=93134

我的长篇《大学之伤》,欢迎指导

--------------------------------------------------

大学是一群人的狂欢,也是一群人的孤独,在表面的喧嚣和热闹中,每一个人都有不甘心做看客的落魄。我和高山是两个人的孤独,也是两个人的狂欢,都有自己的梦。

一,在人群中独有的两个人

我很怕一个人去上课,怕教室的300多座位里我的旁边没有属于能够和我说话的人,没有在下课时能够和我一起边走边说话的人。高山和我一样,我们总是坐在一起。文科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清高,清高得在内心惟我独尊,只有高山,我才感觉不到被独尊遗弃的孤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