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钢材哪能行?
而且,不管是建筑也好。其他的构筑物也罢,真正的那些看上去体型超级大的巨无霸。也没有一个能够离开钢铁行业的。
就像后世的:高楼大厦、航母飞机、大型轮船、火车、汽车、乃至于运载火箭、宇宙空间站。
钢铁是基础,不但是百业的基础,朱常渊甚至发出这样的断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产业应该是整个民族的基础。
现在由于要大量制造火车铁轨的缘故,所以分不出精力来搞别的研究。
一旦铁轨生产完毕,那么他就准备让钢铁厂生产大量的其他工业用钢材,特别是机械行业的钢材。
这可是基础。
有了机械,就可以让手下的人开始研究柴油机,可以让他们比照自己的小型发电机研究开发发电机,电动机等等。
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朱常渊也可以给他们透露一些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可以把流体力学里面的知识提前告诉他们。
那么也就是说,从日月岛的这个钢铁厂生产出来第一条钢材开始,整个平行世界算是宣布进入了钢铁时代、工业时代。
想想历史上的英吉利吧,他们是如何凭借着一个小小的岛国,称霸全是界的,在东西南北半球上遍布他们的殖民地,所有殖民地上的国旗插起来,太阳光时刻都能照射得到。
想一想也热血沸腾。
“我要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朱常渊握了握手,对于他来说,基础好、底子好。最重要的是,尼玛老子手中有个超级外挂,有了这个大杀器,还比不上你一个小小的英国?
“丹尼斯!”
将距离他最近、看着一股股铁水从高炉里面流淌出来,然后钻进模子里面变成一条条的铁轨的丹尼斯从巨大的成功的喜悦中喊醒,朱常渊继续说道:“你们做的不错,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携手改变这个世界吧。”
“往后,我要你们用钢铁来建造大轮船,用钢铁建造摩天大楼,用钢铁建造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铁甲战车。”
“从明天开始,将钢铁厂移交给大政务他们管理,你们这些科学家,继续研发别的东西,先以机械和发电机为主。”
“是,王爷!”
丹尼斯眼中充满了兴奋之色。
自从他来到日月岛之后,见识了太多他之前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东西,接触到了无限的知识。现在,哪怕朱常渊不给他任何奖励,他也愿意在日月岛上生活直到老死。
对于这些痴迷于科学的人来说,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还有,今日将会有一批从你们那边过来的科学家陆续进入咱们日月岛,丹尼斯,你的人越来越多了。”
朱常渊笑着说道。
“是,这都是王爷您的功劳。”丹尼斯不失时机的拍了朱常渊一个马屁。
“好好干吧。”朱常渊眯着眼睛,思虑深远的说道:“跟着本王,随寡人一起,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钢铁大时代。”
第176章试车
大明崇祯十三年,夏。
照例,夏至前后的时间,朝廷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规模庞大的朝会,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这种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场面壮观。
在皇极殿内,一排排的文武官员按照位次高低,从上到下依次站立,两边甲兵林立,威武雄壮的士兵们手中拿着利器,虎视眈眈的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士兵的外侧,有两排燃烧着篝火的铁架子,架子上是一个铁锅样的容器,容器内放置了燃料,灯火通明。
像这样的朝会,每年冬夏都会举行一次。
不但文武百官、内阁六部在,就连那些已经致仕多年的官员也都会参加。
包括许多在京师的外戚大臣、王公贵族,那些上了年纪曾经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或者是宫里哪个太妃的子侄。
反正一句话,所有在京师,承蒙皇帝庇护的人,都会在这个时候于朝会上露个脸,刷一下存在感。
当然了,这也是那些被冷落了很久的臣子出来刷脸、赚声望,或者是引起皇帝重新注意的一个好时机。
比如今天的大朝会,来的人就非常多,多到皇极殿几乎要挤不下了。
这种朝会,没有专门的议题,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是在这朝会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讲出来。
照例,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首先出列,恭恭敬敬的请出圣旨,打开朝众臣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眇眇之身,承袭大位,代天巡狩四海之地。十又三年矣。。”
诏书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无非是昭告天下,皇帝君权神授。是天神的代表,是上天的旨意让他下来统御四方。
完事。再告诉群臣,你们有事的可以上奏了。
王承恩话语落地,身子往后一退,意味着今年夏季的朝会,正式开始。
“陛下!”商周祚首先出列,跪倒在大殿的正中央。
从他的位置往前看去,虽然能看到崇祯皇帝的人,可是却很不舒服。
以前的时候。凭借他左都御史的身份,距离皇帝都是很近的。可是今日,许多平时基本上不怎么上朝的勋贵都来了,也有那些比较牛逼的大人物,比如:徐洪祖等。
这些人坐在前面,自然也就把他挤到了后面。
“臣,左都御史商周祚,弹劾两广总督佘名时。”
“准!”
崇祯皇帝微微颔首,轻声说了一个字。
虽然,他的声音不大。可是这皇极殿的设计对于声音,特别是皇帝所在位置的声音传播,是极好的。下面所有的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遵旨!”商周祚道:“佘名时在任两广总督期间,抚恤袁逆余孽,并资助乡人给袁崇焕立祠纪念,殊为可恶,臣奏请陛下,请三法司详查此事。”
袁崇焕。
崇祯心中冷哼一声,“竟然有人敢给他立祠堂纪念,真是可恶!”
“内阁拟旨吧。务要严查!”
皇帝下来指示。
然后,左都御史商周祚退下。
紧接着。吏部尚书姜逢元呈奏:“陛下,臣有一事奏报。”
“讲!”
“是!”姜逢元将奏疏拿在手中。说道:“臣奏请陛下:延明王朱常渊,在辽东之地滥用民力,合三月之力修出一条道路,南北蜿蜒二百余里,其上光洁平整如镜,规制堪比御道。”
“姜大人谬矣!”
姜逢元刚刚说完,皇帝还没有做出批示,下面的薛国观就急急的挑出来,朝姜逢元拱拱手,然后跪倒在大殿中间的位置,朝皇帝道:“陛下:姜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锦衣卫来报,朱常渊修筑的御道,由南向北,从锦州直达新城阜新,恰好在大明势力边界位置。其征伐民众十万人,日夜不停劳作,导致辽东之地民怨沸腾,臣请陛下降圣旨查核!”
姜逢元倒好,直接说朱常渊修筑的就是一条御道。
皇帝听了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上奏,没说话。
对!
没做任何批示。
现在的这些大臣,每每都以弹劾朱常渊为荣,用朱常渊来刷脸刷声望。
可是,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明白,就算你弹劾朱常渊说他造反,现在也没办法拿他下狱。
“咳咳!”
皇帝用手捂着嘴轻轻咳嗦了一声,然后,王承恩笑道:“两位大人,延明王忠君为国,所思所虑迥异常人,皇帝的意思,两位不必过于担心。”
大明的朝会继续,然而,被弹劾的朱常渊却是在辽东之地的锦州,一副喜滋滋的样子出现在了陈圆圆的面前。
“王爷何事欣喜?”
陈圆圆问道。
朱常渊道:“自然是你的事情!”
“我?”陈圆圆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对!”微微一笑,道:“寡人去年答应带你去江南看看,一直没有时间,如今工程完工在即,事可期矣!”
陈圆圆这才想起来似乎朱常渊还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当时怎么说的其实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到了现在,竟然还能想到。
难道是他?时时刻刻都将这件事放在心里了么?
陈圆圆的心里,邹然一阵抽搐。
要不是心里早就有了冒郎的存在,我陈圆圆也不会辜负眼前的这个男人了。
陈圆圆心里一阵苍白,总觉得要是就此离去去了江南,生命中或许就会失去一个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很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