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担绞厍ㄖ憷庞谡怨Χ谎怯谘喙募弧?br />
赵军与中山军队,在滹沱河发生一场惨烈的大战,双方各投入十多万人马,不可避免来了一场硬仗。
首先是骑兵的冲锋,犹如两股决堤的洪流,冲撞在一起,刹那间的停滞,然后就是人仰马翻,血花飞溅,前排的骑兵,他们明知是死,但是已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甚至只要稍一迟疑犹豫,就会后续源源不断的大军铁骑挤撞踩踏而死,只有冲上去,无论他们心中是否畏惧,是否愿意。
“哗啦啦!”
兵器、衣甲、战马、骑士、马铃、铁蹄各种器物发出不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哗啦啦一阵乱响,有兵器贯入马身人体的血肉之躯时发出的声音,和被巨力折断的声音,紧接着就是各种惨叫声。
马上的骑士在惨叫,地上阻击地长枪兵也在惨叫,人仰马翻,血花四溅。
赵军骁勇善战,经过胡服骑射后,骑兵的冲击力,明显高于中山国的牧民,游牧民虽凶狠,但毕竟大多没有进过正规的训练,排兵布阵、武器装备、盔甲精良方面都有所不如,甫一交锋,中山国骑兵被击溃后,顿时士气就瓦解了。
这一战中,廉颇显示出名将少年的姿态,亲自率领三千铁骑连踢带踹,长戈上下翻飞,他们不做丝毫停留,整支铁骑成锥型,就像切死猪肉似的,从沸沸扬扬的中山大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直冲了进去。
然后把后方中山军一切两半,左右无法相顾,阵型大乱,后方赵奢为统帅,立即派上重甲兵冲击,合围厮杀,斩杀中山军四五万人,自损一万五千人,成名一战,打破了中山国的锐气。
此外赵袑为右军统帅,太子赵章为中军,也都在中山国进攻不断,夺城掠地,获得不小的胜利,但是中山国民顽强抵抗,血战不断,最后激怒了赵军,时常发生屠村事件,威慑中山百姓。
一些无辜的村民被杀,男子都留下继续作战,老人舍不得田地,妇孺则被迫逃难,一路向北,逃亡燕国避难。
齐国吞鲁国,魏军伐小卫,也不断发生烧杀掠夺的事件,激发了当地村民的反抗,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军粮运输困难,不论是当地朝廷,还是入侵的大军,都开始在作战余暇,到附近数十里内的村庄征粮,名为征粮,实则豪抢,不会支付钱币的,双方军士都在搜刮百姓,这样使得当地民众的压力巨大,穷迫不堪。
到了后来,许多百姓活不下去,余粮被抢空,就开始逃荒,有的自发组成义军,维护村镇,有的则上山当了绿林响马、山贼盗寇,拦路抢劫,打击途径的商旅和路人,造成不少血腥冤案。
鲁、卫、中山三国边界相连,难民相互涌动,途经此地,遭遇战火,死伤无数,加上瘟疫传播,造成了当地人口锐减,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
这是一场侵略的战争,毫不掩饰,赵、魏、齐、楚四国军,挥舞战刀,正收割着敌军和百姓的生命。
※※※
各地战况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到辰凌手中。
“中原之地,正处在战火之中,生灵涂炭,但历史向前推演,不可避免!”辰凌自语,感慨万千。
不过,这次他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在鲁、卫、中山交接的一带,鬼谷宗的弟子出现了,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难民收留所,提供米粥和住舍,并有一位绝世女子,为难民医诊,控制瘟疫传播。
情报上说,此女如天仙下凡,惊为仙子,全身缥缈出尘,有如神灵,乃是鬼谷宗的圣女,澹台清儿,如划空而过的彗星瞬间照亮大地。
有传闻,此女深得鬼谷一脉的学术传承,集阴阳五行、玄学哲理、纵横捭阖、医卜星相、兵法布阵等于一身,精通百家学说,如九天玄女一般。
这个消息传出后,一些名士趋之若鹜,都想目睹一下红颜榜第一女子的无上风采。
“鬼谷宗的圣女,苏秦的小师妹?”辰凌皱眉自叹,终于露面了。
他沉默了一阵,脑海里寻思着这些情报,过了一会,轻吐一口气,眼眸闪过一丝睿智,嘴角挂着笑意,提笔在纸上写了几句歌谣:“战乱狂,天下亡;桃源景,在北方。黑土地,丰衣粮;大燕山,建家乡……”
辰凌把这几句歌谣,写在纸上,然后放入了竹筒主内,封了火漆,交给叶羽,让他交给情报中转人,传往锦衫卫特工,然后散播在战乱之地,要在民间流传开来,引导难民北上入燕。
如今燕国只有六七十万户,两百万人口,地广人稀,动辄十里荒凉无人烟,在后世东北三省可是能装下一亿人口的肥沃之地,燕地人口太少了,即便鼓励生育,至少要二十年后,新丁成长为青年,才能派上用场,辰凌等不急,二十年内充满太多变数,会有很多大事发生。
他要按照推波助澜,作为幕后推手,为燕国造势,让那些燕国旧民,回返燕地,并推动难民,能入燕国扎根生活,民乃国之根本,人口稀少,招募的军人自然不足,而且纳税、耕作,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一旦发动统一战争,需要至少六十万以上的正规军,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还有有庞大的运输队伍,比如秦国,史书记载,秦军统一六国中,共有百万雄师,人口五百万以上,光是后方运粮就有一两百多万人。
这个人烟稀少,户口短缺的问题,辰凌目前感到一种不足,决定要让中原再乱一些,使得更多的难民,流入燕国,闯关东,进行分化安置,洗脑同化,成为燕国合格的子民。
第0568章持久战
数日后,辰凌继续调兵遣将,派出将军夏世雄,率领先锋军两万,浩浩荡荡朝着曹州进发,行速放缓,日行八十里,逼近卫国南部重地,曹州。
左翼军魏武卒,五千人在后随行,单独编制,与先锋军相隔五里,精锐部队,气势雄浑。
中军留下两千人,驻守成武邑,其余八千人,护卫着主帅辰凌,第三波出发。
并让斥候控制了方圆百里的游哨,禁止任何小卫斥候进入这个范围,刺探情报。
辰凌又让部将把消息散播在民间,魏军将要大举进攻曹州,赶在入冬前,拿下曹州,横扫南部卫地。
逃难的百姓奔走相告,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不论曹州还是平陵一带,都得到了民间的讹传,派出的斥候,只能刺探到离魏军百十里外的情况,一旦深入,就被暗杀掉。
最后有些斥候学精了,换上当地老百姓的衣衫,扮成农夫,观望路过的魏军部队,果然浩浩荡荡,主力所在,消息不假,于是连夜把消息送回曹州,再转送其它城邑。
杨匡义将军,带着两个儿子,早在前一日,就带来五千武卒,夜里行军,白昼躲在山谷内休息,三晚行军后,已经赶赴到了平陵城邑外。
选择了防守松散的一面城门,以两千弩机、硬弓手排列在城下,对准了城上的守卒岗哨,两百身手敏捷的人,悄然潜伏到了墙根儿下,手持绳索和弩勾枪,等下面的弓箭齐发之后,射死了城头的守卒岗哨,他们就开始利用钩锁,快速爬上了城池。
“魏军袭城——”呐喊声响起,内城处的兵营,快速调集一批人马冲过来围剿,也就几分钟的功夫,魏卒已经爬上了几百人,与守军进行激战。
有一部分勇猛敢死之士,直接杀向了城门口,要夺取一扇城门的控制权,放城外的援军杀进来。
“杀!”
魏军武卒的骁勇,在这一刻展现出来,肉身搏斗,正面对杀,他们身材魁梧,几乎等高,按后世的身高标准,都在一米八左右,每一名士兵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经过严格筛选。
背着硬弓,手持三米长戈,腰悬铁剑和军刀匕首,甲胄遍布全身,同样激战,受伤的几率非常小,而且几个人配合起来,相互背靠背,同时移动,没有防御破绽,一个照面,就有不少卫卒被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