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君临战国 > 第189部分

第189部分(1 / 2)

>瘢智涠哉庥泻慰捶ǎ俊?br />

乐毅评判道:“儒家政学立场,是复古倒退,儒家的政学哲术,是极端保守,所谓政学立场的倒退,是指儒家站在古老文明的立场,看春秋战国的变革潮流,主张社会形态应该回归周文明,回归井田制时代;所谓极端保守,就是总把尧舜禹远古时代的部族民智未化的粗劣传承,当成上古大贤大圣之人,如此类推,岂非以前原始人,民智未开,人人都是无所欲的圣贤君子?”

“哈哈哈——!”众人听到这,都忍不住痛快叫好。

这些人中,除了郭隗算是半个大儒,其余者,皆是纵横家、名家、法家、兵家研习者,对于儒家满口大义、道貌岸然、整日反古、不思创新进取、自诩正统,很是反感厌恶。

郭隗干咳一下,止住众人笑意。

乐毅趁机又道:“其实,儒家就是缺少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崇虚礼,不务实,看不到社会文明在进步,要在强国争霸中,儒家是最不适用的,但若有朝一日,燕国击败六国,代周而立,实现‘大一统’的目标后,儒家还是要提到一定高度,可以使百姓知法又知礼,先礼后法,这样天下才能平稳、温和,不能光用刑罚,但是绝不能让儒家驾驭诸子百家,否则中原国人,将失去血性与争力,日后必亡于番邦蛮夷之手,人无刚性,便没有生机与活力。”

辰凌闻言一震,想到后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说那是中国文明史上一大悲剧,最大的荒唐;这一政策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就是遮绝了中国文明原生态的健康发展之路,走向了单一动力的自我枯竭,只留下了保守之道。

坦率地说,汉武帝对战国与秦帝国时代的人民精神的强大与成熟,是深怀忌惮的,深感要使这样的人民驯服,必须采用长期的阴柔教化。于是,自告奋勇来教化人民的儒家,与汉武帝的选择一拍即合,才有了漫长而遥遥无期的文明衰变之路。

为了自己的长期统治,而使整个华夏民族的人性变得扭曲,是得还是失?

这个问题,让辰凌陷入了沉思,更对乐毅的目光和远见,感到一种深深的佩服。

因为后世自汉以后,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社会文明虽然随着历史潮流在前进,但是人们被朝廷提倡的片面儒家思想禁锢,对于儒家以外的自然科技、地理天文学、物理化学、机械加工等等,竟然统统视为淫工巧技,不值一提!

原来就腐朽到一定程度的王朝,无药可救了,还自诩天朝大国,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中国近代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落后,如果不是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国门,这些儒生不知还要祸害国人思想到多么发指离谱的地步。

外国列强无耻行径固然可恨,但国人自己用腐朽的思想来麻痹自己,未尝不是一种可悲可恨的事!

乐毅静静的看着专注沉思的燕王,看到了一种远远超越于年龄和阅历之上的成熟与博大,燕王的年纪,比他似乎还小着几岁,但仿佛生来就是做国君的,处变不惊,慧眼辨才,沉静深远。

对于寻常人而言,拥有其中任何一种品质都能成为人杰了,而燕王他,却如此出色的溶这些品质于一身,真正是令人叹服。

乐毅甚至感觉,与这个年轻的国君在一起,就像与山岳为伍,磅礴大气,令人胆气顿生,不知不觉,心中汹涌澎湃,热血翻腾,眼眶竟有些湿润了。

第0446章变法开始

燕国新法,酝酿了数个月,终于在这日,千呼万唤始出来。

变法总纲、官制论、田地论、赋税论、军功论等齐出,清晨卯时,襄平城的四个城门口内墙处都粘贴了皇榜,力陈变法事宜。

燕国世族第一次感到了震惊,也感到了恐慌,奔走相告,议论纷纷。

与中原五国相比,燕国世族层的数量和势力都很小,财力和私家武装的规模更小;如果维持旧制,燕国世族对公室国府威胁很小,但是,燕国世族也有个特点,数百年来传承,极少有中途泯灭的家族,因此源远流长,根基很厚。

原因很简单,中原五国不断内乱,世族更迭,不断毁灭与再生,延续百年以上的真正旧世族几乎悉数淹没,代之而起的是新政变法中诞生的新世族,此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权力层大动荡。

燕国不然,久居东北苦寒之地,一直未变法,姬家传承了五六百年,很少与中原列国紧密溶通,国内也就很少发生政权动荡,许多老臣氏族都保留下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腐朽到骨子里,仍苟延残喘。

要不是燕国内乱,破坏了过半宗族,如今就更弱势了。

许多燕国流离失所的难民们,看到了皇榜新法,一传十,十传百,都欢呼起来,因为一旦新法施行,将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解脱,重新把难民编册入户,安置在新邑乡,按人口平分土地,老人和孩子可获得半个名额,头三年不交赋税,让民休养生息。

“新政体、新官职,朝廷国府要设置枢密院、政事堂、三司衙了,很多官爵发生了变化……”

“燕国土地没收归公,由国家重新分配,只要是燕国百姓,都有机会获得土地,施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轻税薄徭,休整生息,燕国必强……”

“太好了,佃农、雇农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了。”

“什么?士农工商,地位平等,工匠也能做官了?”

“燕国要建立新王城,名为燕京,并设‘燕京学府’,广招百家士子,任何学术的士子,都有做官机会了?”

一时间各城门口聚集了很多人,都在围绕着皇榜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的不识字,则旁听着士子学士们朗读,还有皇榜边,有官吏正耐心解读。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都是出自旧贵族、老宗族的人,嚷嚷着反对变法,言称违反古礼,废除原制,对祖宗大不敬。

此时辰凌化身的燕王,正与选拔出来参加变法的青年官吏、士子们在一起,竟有好几百人,聚集在王宫内的宗社祠堂前小广场上。

这些士子里面,有应试过后成绩优异者,被挑选出来;也有燕国境内的一些青年才俊。

另外有十几人惹人眼目,就是范雎他们,自从那日当场见过燕王会见众士子后,对燕国抱有很大希望。

于是在两日后,他们等大都统辰凌现身城外营地时,这些士子尴尬地向辰凌辞行,想要趁机加入燕国行列,辰凌闻言顺其自然,让他们放手去做。

此刻,辰凌上完香火,祭奠了姬氏社稷宗庙的列祖列宗,然后对着广场上数百人威严道:“今日是燕国变法之日,也是强国之路的第一步,未来燕国的希望,就要交付在诸位的手上,要随寡人,富国强兵,打造一个全新的燕国,你们功不可没,日后位居高爵,荣华富贵,出人头地,指日可待,将来寡人要在宗庙旁,建立一座凌烟阁,专门记录燕国功臣的不世功绩,接受后代君王的敬拜……”

这时所有官员士子们全都震惊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功绩高者,会被记录在凌烟阁内,有一席之位,被后世历代燕王亲自祭奠,这是何等的荣耀,不是王公,却贵越王公,几乎与大燕不朽。

只要大燕不灭,被记录者功劳就能永世传播下去,士子们要参政议政,一展胸中所学,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建功立业,名动天下,被世人铭记吗?

因此,众人全都激动起来,血液沸腾,热情高沸,对燕国情谊更深了。

辰凌借着宣读了新官员名单,九卿位官员保留不变,权力有所缩减,苏秦为政事堂丞相,剧辛为枢密院指挥使,苏代为御史台御史大夫,范雎为户部司使,尚方俊为度支司使、周玉邦为盐铁司使,而乐毅为亚卿,特殊时期的一种职位,专门为推行变法而立,统筹变法之权。

其余参加测试的各国士子,全都破格提拔为郡丞、县令、县丞、县司马、县司空和国府官署的实权官吏,燕国一共有五郡,分别为辽东郡、辽西郡、渔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

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中山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燕地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三十六县。

宣布完后,这些外国士子,几乎都位居郡县实权,参与这次变革,身先士卒。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