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婧语春秋 > 第32部分

第32部分(1 / 2)

>兄长不在,日子如旧,甚至因为心中的疑问找到了出路,我的心境愈加平和。

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正波澜丛生。

此后不久,边城守卫报告说,郑国侵袭我国东部边境,夺取两城。

苏国十二城,到君父手上时只剩下七八座,而今又失两城。

所幸,郑国不是狄人,它会攻城略地抢财抢人,但却不会起灭国之祸。

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宫中惶然一阵,愤然一阵,但因为主事的人不在,渐渐又归于平静。

两个月后,兄长归来。

已是孟春天气,月令云: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可实际上,此时的天气依旧与寒冬无二。

兄长听了国境失城的事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简单地询问了一下皙地修城的进度后,便淡淡的不再多言了。

甚至,连给我回信的事也没有提及。

只在寂然无人时,青篱红着眼圈悄悄告诉我说,兄长常常夜不能寐,身体也因为焦虑劳累天寒等缘故变得大不如前。

我以为兄长是在忧虑国土失守的事,不禁想,既然迟早都要迁国,那现在失城不失城的,又有多大区别呢?实在无需如此着急上火。

如果君父在,恐怕照样要喝酒吃肉的,由此可见,我真是我君父的亲闺女。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我想的那般。

一趟楚国之旅,风云变换直逼眼前。

楚王薨逝,齐国被揍,那揍人的晋老大再一次雄起于众人的视野。

除了晋国联军中的鲁、卫、曹三国外,先是齐国兵败求和,再是一向颇有眼色的郑国主动求盟,连一向立场坚定的宋国也因为国君新逝、新君上台寻求新的国际支持而和晋国结盟。

于是,短短的一年,现在的局势又变成了,中原驻地的大部分国家一股脑儿地又都倒向了晋国。

那苏国当何去何从?

也去投靠晋国?以兄长的心性当不会如此。

那坚持现有立场?晋国近在咫尺,且又腾出手来,当真是面临灭国之祸了。

唯一的希望,除了尽快迁国,便是更尽快地迁国。

直到春耕大典后,兄长的身体和精神才慢慢好转过来,也有心情在后宫闲话说笑了。

此时才对我和母亲道:“景大夫已经派人纳过礼币了。”

我在旁边静静地听着,答非所问:“没有回信?”

兄长不禁莞尔,眼露挪揄:“礼币不是最好的回信?”似是想起什么,连连拍额:“是了,差点儿忘记,还有一箱东西是专门给妹妹的,回国没顾得上,和礼币财物一块收到府库中了。”

没有回复。。。。。。我心境微沉,对那箱据说给我的东西也没有丝毫兴趣。

可是兄长还是派人把那只大得令人瞠目的箱子哼哧哼哧抬到我的房中,

不大的房间,突兀地塞进这么一只巨大的东西,无端地给人一种局部雄霸整体的感觉。

打开箱盖,一排排精美的陶人映入眼帘,午后的光影流转其上,蜿蜒出绮丽的色泽。

我有些呆,那一瞬间,脑中闪过的念头竟然是:难道这些玩具是给曼儿的?那人这么快就有了当继父的自觉?

待慢慢地赏玩下去,我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浓,目光越来越沉,最后,俱变成难以言喻的震撼。

不计其数的陶人,层层叠叠堆在箱内,五官精细秀美,身姿柔软婀娜,从女童,到少女,到少妇,或迤逦起舞,或倚柳远望,或临石抚琴,或握卷沉思,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动作形态,像一副记录的画卷,又像一曲成长的史歌。

但她们,都长着同一副面孔,我的面孔。

无声的波澜在心底激越,翻看陶人的底座,没有例外,那工笔鸟虫题的刻字,清清楚楚地写着制作者的名字:景煜。

耳边,忽地响起了青嫘那句含泪带嘲的话语:或许,他很早就认识了夫人你呢,比夫人想象的还要早得早呢?

温热的湿意直逼眼眶,是这样么,所以你没有解释,没有否定,却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你的情意?

可这样的情意,让人如何承受?

陶人细腻的感触凝在指尖,如肌肤的温润,我不能想象,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如此耐心地、孤独地、长年累月地,亲手制作出这样一尊尊精美的陶器?

就像。。。。。。寂寞无人处最深情的抚摸。。。。。。

我闭了闭眼,像要把那些百转千回的复杂心绪深深屏蔽,在这个世间,你可以谋算一切,但萧泽,他是我的底线。

淡淡的光影轻轻垂落,如一匹朦胧的轻纱,我把箱子紧紧锁好,让人丢入屋子的角落。

娶我死结犹在,即使楚王死了,可司马还在,那些目睹当日那一幕的其他人还在,好像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没有安全娶我的可能。

可他,似乎又是认真的。

我不再猜测他要怎样打破这个僵局,我只把自己精力转移到目前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平静生活中。

这一年,我的曼儿八岁,而我,已过而立之年。

六月,消息传来,皙地已筑好城池。

兄长兴奋非常,晓谕国内,祭祀祖先,开始有组织地安排迁国事宜。

国民一批批地离开国都,拖家带口,牵羊拉牛,如逃荒一般。

宫中忙乱异常,所有的东西都要打包带走,大到鼎器财物,小到被罩床单,甚至我看到国人中还有拆房子带房梁的,第一次,我深深地感觉到,迁移是如此艰难。

只在边上看着,就心力交瘁。

乱哄哄的忙了近一个月,秋日来临,公室人员开始准备离都。

却在此时,一个陌生的使者来到国内,带来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请苏己夫人暂无离开,景煜大夫很快便来迎娶夫人。

☆、相见

祖庙已经告祭,吉日已经占取,行程也已定下,所有这些,难道就要因使者的一句话而全部推翻重来?

兄长沉默着走下朝廷,走到母亲的寝宫,忧虑道:“儿子刚透露出一点延缓行程的意思,便遭到大夫们的反对,说随意违背上天的旨意,不但不吉,更无法对国人交代。但,如果不延期,势必等不到景大夫来的那日,这可如何是好?”

母亲声含不悦:“那个景大夫也是,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到这个节骨眼儿上来,难不成让我们举国上下都等他一个人?就是大国的大夫也未免太过分了些。”

兄长的声音有些疲倦:“他毕竟对我有恩……大约,也是赶巧……”

母亲愤愤:“既然能派使者前来,为什么他自己就不能尽快赶来,说到底,也不过凭那点子恩惠摆谱罢了,却让你夹在中间难做。”

……

再有什么我已然听不清了,耳边嗡鸣一片,秋日的阳光如千万道芒针直刺而下,刺得全身都起了一种火辣辣的痛感。

我突然意识到,此时的我已经没有资格站到母国的立场说话了,被许婚的女子,无论她自己承认不承认,都已被无形中贴上了夫家的标签。

听到母亲对他这样的指责,我一点也无法生出身在局外的云淡风轻感,相反,我只觉得满心羞愧,坐立不安,更别说,这件事本就因他娶我而起,我也算牵扯其中。

稳了稳心神,我走进母亲的寝殿,对堂中戛然而止的两个人缓缓一礼,故作轻松道:“其实这件事,很容易解决。”

母亲兄长皆望我。

我微微蕴出一点笑,声音淡然无波:“他只说要我暂缓离开,并未说要我国暂缓迁国,他是来迎妇,妇在就可以了,何必那么多人陪着?”

“你是说?”兄长眼神微动。

“我自己留下,”我淡淡道,“兄长依旧带人如期离开。”

兄长沉默了,连母亲也惊讶地望着我。

“人来了都不能见上一见,终归是失礼,”良久,兄长缓缓叹息,“且不能亲自目送妹妹出嫁,也委屈了妹妹。”

我微笑:“事急则从权,我并非第一次嫁人,他也并非第一次娶妇,两个人都偌大年纪了,何必弄得像没成过婚似的那般隆重。至于失礼一说,只要兄长向使者好生解释我国的难处,使者应当能够理解。何况我都不计较,使者又计较个什么劲儿?大不了来日我亲自向景大夫解说。”

兄长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那就辛苦妹妹了。为兄会安排好一切,妹妹留在国内的吃穿用度一如往常,至于曼儿,”他微微沉吟,“留下来似有不便,等妹妹把一切安顿好了,让他跟在妹妹身边也可,让他继续留在苏国也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