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老杨事业的顶峰是和晋一在东X街道草创了XX公司,旋即被柳始晋一联手撵走。老杨的第一桶金则是在镇浩处掘到的,镇浩为人意气,分帐时该老杨多少就是多少,从不含糊。一方面自知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对游离于体制外的不确定性的畏惧,老杨潜意识里还是很想回归联社,所以那天我的提议和他的想法一拍而合。不管当时双方动机如何,我无疑是老杨回归的关键因素,所以后来老杨不停地人前人后提起此事,表示他要感我一份情,不过也仅此而已,他不仅口惠而实不至,而且最后还要置我于尴尬境地。
写到这里,想到柏杨先生的酱缸文化之说,中国人善於内斗,你来我往地臭在一个大缸里。阿唐以为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就的,一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二是传统文化的内敛性。人多粥少不斗怎么办?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日本的资源比中国更不敷分配,怎么不象中国斗得这样凶?我想是因为日本的资源与人的比例太悬殊,稍有动荡容易造成系统崩溃,不象中国回旋余地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时起意,纯粹瞎说。呵呵。
老杨没有常西敏的深沉,柳始的勇武,晋一的心机,所以感觉起来好对付的多。我在他面前总是有优越感,他也好像总是抬不起头。我现在开始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恩将仇报了,因为感情债太重,还不起也不想还。
后来老蔡被老杨整的灰溜溜地时候,不无羡慕地对我说,老杨在我面前始终没有自信,抬不起头来,问我是如何做到的?我告诉他两个字:“不争。”
我那时兴趣点早已转移了,什么经理副经理的有什么用,给自己赚钱是真的,谁爱在上面顶雷谁去顶,跟我一概没关系。
总结一下老杨的经营之道。
1,广交人脉。没事到街上转悠,看到哪里卖和自己相近的商品就进去聊一聊,交换个名片,混个脸熟。运气好了,能和其上家打一照面,短路一下。当时所有的商品信息都是口耳相传,越接近上家价格越好。
2,有货在手时,四处散发。尽可能快地出手,不赚钱批给下家也成,为的是在上家建立信誉,好压低进价和赊货销售。
3,把主营商品写在一个大广告牌子上,立在公司门前的人行道上,吸引路人的眼珠。
4,对老客户要给足好处,建立长久的业务关系。
除了上述的为公司谋利的招数外,我和少林很快又学会了老杨的暗招:两头吃回扣。
当时公司规定,业务提成是利润的10%,对一个营业额大的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我们这等小公司本来赚的就是蝇头小利,10%没有多少。所以业务员做久了,就学会吃回扣。通常是吃上家,拼命压低上家的售价,再提上去,将差价据为己有。如果货紧俏,吃了一扣后进价还是很好,批给下家时可以平调,再吃下家一扣。这种吃双扣是道行最高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
精明的老板和熟手业务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大家都心知肚明,业务员只要不破坏这个度,让公司赚的太少,老板就睁只眼闭只眼,逼的太紧业务就跳槽走人了。
当时圈内有一定的暗语用于对钱币数目的描述,我没有考证其历史渊源,仅列于此:
1,一张,10元。(原由不知)
2,一颗,100元。(烟盒上印有100s,长度表示?)
3,一吨,1000元。(1000公斤是1吨)
4,一方也有称一个,1万元。(取其字形)
其中,一张已流行于日常用语,后三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嘿嘿,整个儿一黑社会。
要到我的桌子后,老杨又要副经理,於是报联社批准,增补老杨为副理。
89年春节后,联社要求下属企业签定承包合同,经理是当然承包人。
一天老蔡找到我,说,他想把经理一职让给老杨,问我意下如何?老蔡虽然放手让老杨干,但有什么为难事还是会私下里问我,无论是平衡之术还是气味相投。
我沉吟了一下,本不想说什么,可最后还是好意地提醒他,是否对老杨看准了,因为这种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里,凭赚钱实力说话,如果没有法人经理地位,很容易就被人搞掉了。当时我已经察觉了老杨忘恩负义的一面,正象晋一的描述,是一只白眼狼。
可能老蔡抑仗有老柳的关系,以为他把经理让出来,老杨就会知恩图报,给老蔡好处。另外,如果老杨完不成承包任务,老蔡也没有任何干系。
嘿嘿,有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差点儿要了卿卿性命。
第十二章 义哉大牛
第十二章义哉大牛
大牛是X院小王的朋友,我们在X院就认识了。后来我到了XX公司,有时回X院玩,又遇到几回大牛,一来二去地就熟了。
那时老杨到XX公司不久,常西敏也才刚刚走人,老蔡,老杨和我还是在蜜月期,好得恨不能穿一条裤子,经常下班后,买一瓶二锅头,一包花生米,在公司里喝上一盅,侃上一侃。
一次老蔡借着酒意,对老杨说,“老杨啊,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老喽,不行啦。现在两个大姑娘站在这儿脱了裤子让你干,你干了一个,下一个就干不动了。他行,”老蔡指指我,“他还年轻。我们是没几天蹦达的了,唉!”
老蔡叹了一口气,“我呀,就想能弄点就弄点儿,其它的就不放在心上喽!”
老蔡的意思很明显,只要老杨让他赚到钱,经理的位置也可以让出来。
正说着,电话进来,我接了,是大牛。他问问上次在X院谈到的借款的事怎么样了?我才想起来不久前他曾给我提到的他们公司的流动资金太多,用不了,正在找一些牢靠的公司放贷,1分5的月利。当时银行贷款的月息是1分左右,加上中间环节的打点,差不多是1分5到2分的样子,所以大牛公司的出价很有吸引力。
我转头问老杨,我们公司是否需要贷款,1分5的利?老扬摇摇头说,还没想好干什么,先放放再说。
我刚要回话,老杨突然想起了什么,忙对我说,让他先过来谈一谈。
我对电话里的大牛说,我们营业主任想先跟你聊一聊,回头你抽时间过来一趟。
大牛说,他在宽街他姥姥家打电话,现在就可以过来。老杨说,“成,等他一会儿。”
大牛进来后,寒喧了一阵,老蔡就先走了。老杨开始问起大牛具体借款的事情。
大牛说,他们公司管财务的副总前一阵子放了几笔贷,而且嘱咐他们几个财务也去发掘一下可能的借款单位,让公司的闲钱周转起来。
老杨说,目前我们公司还不需要借款,不过他原来的公司老板镇浩可能会要。
然后老杨立刻呼了镇浩,镇浩回电话说一刻钟内他就会赶来公司。
很快,镇浩就带着一个司机模样的人进了公司。镇浩虽然小小的个子,但神定气闲的气度使他很自然地就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他打量了一下公司,对老杨说,“行啊,老杨!你这还真不赖!”
老杨谦恭地一笑,示意一下我,“哪啊,这是老蔡和阿唐的天下,我跟这儿就是一催本儿。”
一夥人说说笑笑上了楼。
一落座,大牛就问镇浩打算借款干什么?
答曰,进货,录相机。
牛:什么牌子?
镇:日立426E。
牛:多少钱一台?
镇:3750元。不过具体到提货时,价格可能会有所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