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白了他一眼:“我要不操心,等过年后他回来,成亲这一摊事你们几个来?我来当甩手掌柜?”
谁家成亲大事都是女主人出面操持,周秉倒是想替她分忧,又怕她以为他在跟她争呢,只得闭了口,不敢再劝。
周家在秦州府里没几家亲戚,除了喜春娘家就是诸如黄夫人、何夫人这些时常有往来的,这几家一走,就闲下来了,周兰钰几个去寻了黄家的小郎君,一群郎君今日窜这个门儿,明日窜那个门儿的,喜春也不管他们,开了年后的事一堆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首先就是他们府城辖下的十来个县全铺上了石炭铺子。
何夫人是年后赶回来的,回来后连何府都没回,笑容满面的登了周家的门儿,门房看她都是老熟人了,把人往里边引,还给何夫人说着吉利话:“一大早树上的喜鹊就吱吱叫,原来是何夫人来了,这年节关头,何夫人多多挣银子。”
“哎哟,你这话我爱听。”随后就赏了小厮一个银锭子,何夫人风风火火的,她如今连大外孙都有了,照旧没歇下来,一心顾着事业版图,倒是何东家没她这么忙,时不时就回去帮着何小雅带大外孙。
见了喜春,何夫人还没说完就先露出张笑脸来,喜春也早早得了信,朝她走去,“我们的大功臣回来了。”
石炭铺子铺满了整个秦州府辖下,何夫人的功劳大着呢,从前笑话他们从城里退回到乡下去的,谁不后悔?
人这是聪明着呢。
跟着周家一起干,连铺子都开了十来个了,挣的银子可比在府城里挣得多,周家往下的石炭铺子已经定了下来,不找人合作了,为此没少让人遗憾的。
但哪家做买卖的不是看眼光的,等别人都成行了再想加入,哪有这么美的事。
何夫人笑笑,她还谦虚呢:“算不得什么大功臣不大功臣的,我呀,就是想开铺子,谁料就把铺子开了这么多了。”
如今她可是“东家”了,谁都不会再喊一声夫人,何夫人谈及铺子开这么大,有骄傲自豪,又哪里没有辛酸的。
女人家要闯出一番成就来,那可比男子难,周东家能随时的歇下去,照顾大孙子,但何夫人不行,她一旦退下去,那想回来就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这是以身作则呢,做给何小雅看的,叫她也跟着我这个当娘的学着点,好在还有点用,现在她在汤县开的那处酒楼,买卖也不错,女婿也是个上进的。”
就他们家何小雅那一张嘴叭叭叭的,再来几个女婿都压不住她的,这小姑娘从前就是“我们年轻人如何如何厉害”,“我们就敢展露性格”的,一般人都招架不住。
喜春就笑:“那挺好,如今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咱们可都能松口气了,大喜事一桩,你来得巧,给弄了个双喜临门。”
另外一个喜何夫人自然是知道的,周嘉被点中探花郎,不日就应该到家了,“这回你们家可没理由推托了吧?再不办一回喜宴,怕是全城人家都得说你们抠门了。”
喜春冤得很,明明是周嘉这个当小叔子的不想办,看看,人家都以为是她这个当嫂子的抠门,不往小叔子身上花钱的。
“少不了你的,除了这喜宴,回头他成亲,还得办一回。”
周嘉回京叙职的时间离得近,返乡回来要不了几日就要回去复命,喜春就把这两摊喜事的日子都凑到了一起。
“定好日子啦,什么时候办?”
“五日后。”
周嘉后天回来,流水席也是后天开始,他不是说了么,他要是考上进士就摆三日流水席,正好摆完了连摊子都不用收,直接就办喜宴,她请帖都早早发出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时间都是早早就算计好了的。
“你们家这可是有点赶了。”
“那也没办法,朝廷里一共就给放了这么些日子,说给他们这些新入朝为官的一月返乡假,但这路上来回就不短了,还不提得办席宴,等他们到盛京了,这地方安置、人情往来的还要先熟悉熟悉,这点时间压根就不够分的。”
就这时间,喜春他们甭管是早知道还是晚知道,总归只能这样安排了。
何夫人也点头:“也是,只能这样了。”
很快就到了摆流水席的日子,一大早周府门前就摆成了长龙,百来桌的席面,光是做菜的就有几十个,一大早就开始切菜炖菜了。
等周嘉从盛京到府城里,正好开宴,都没叫他多喘气儿的,被拉着就开始出面了,他心里都要崩溃了,他好歹也是个面如冠玉的探花郎吧,好歹叫他先换一身衣裳再待客啊。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休息呀,不更啦,后天继续更。
☆、第132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李晴晴已经嫁到周家三年了,她刚嫁到周家就随着周嘉一块儿上了京,夫妻俩来之前得到嫂嫂的叮嘱,先在周府住了些日子,先在长辈下边敬敬孝。
李晴晴跟喜春不一样,喜春进门后被嬷嬷们教导过的,李晴晴嫁过来后时间赶,嬷嬷们都来不及教导她规矩礼仪就随着周嘉上了京,喜春也知道赶,只能安排嬷嬷随着他们一起走,在路上跟李晴晴说一些。
刚到盛京的时候,李晴晴心头很别扭,哪怕周家人不带眼色看人,但人家一言一行总是显露出不同来,她一个乡下丫头,就像闯入了华丽盛大的庭院中的丑小鸭。
格格不入。
那段时间李晴晴很痛苦,但周嘉忙,她又不好拿这些事去叨扰他,周家出身富贵,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因为规矩礼仪而觉得与家里有距离感,他记得嫂嫂初次登家门的时候,表现得也落落大方,尤其得祖母喜欢,时常拉着她关心。
那一段时间李晴晴甚少出门,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请嬷嬷教导她,生怕她出去后出了丁点错,叫人看在眼里,暗地里笑话她,整个人廋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周嘉觉得不对劲,问过了人,才把事情理通。
小两口搬到了外边住。
房子是周秉早就安置好的,也是一栋五进的大宅子,也是早早考虑到他们如今大了,上京发展后有自己的小家,不跟府上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李晴晴的局促府上那边也是看得清楚了的,也没留他们,李晴晴隔三茬五过来坐坐,反倒人轻松了许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但这几日李晴晴却有些急躁起来。
伺候她的丫头是后来入京后重新挑的,见她这几日食不下咽的,不由问道:“夫人可是心头不虞,是不是要跟爷商议商议。”
他们爷成亲后,就不是普通的公子哥了,下人们都唤一声儿二爷。
李晴晴摇头:“我是显得很焦躁?”
丫头肯定点头。
夫人的不对劲,她们这些跟前儿伺候的看得一清二楚。
李晴晴也知道自己这个状态不对,但这回的事儿跟当年入京搬出来,住在府上不同,那回二爷是心疼她才搬了出来,但这回是没可能的了。
爷他早就期盼着了。
她在秦州府那位嫂子要上京了。
今年科举下场,三弟周泽考上了举人,侄儿周兰钰则考上了秀才,四弟周辰还是个童生,没有寸进,家里商议过了,说举家进京来,让侄儿跟四弟在京城书院里进学,接受更好的教导,等再学三年回去考试。
秦州府的周家搬来,除了嫂子兄长们外,还有三弟周泽的妻子江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江氏出身官家,虽不是顶大的官,却也是跟她的出身不一样,据说是三弟周泽跟江氏自己看对眼了,这才求到了嫂嫂跟前儿,最后由嫂嫂点头应下的。
弟妹的出身比她高,嫂嫂在李晴晴眼中又是长辈,出了名儿的有威风的人,按他们爷的话说,“兄嫂哪里是把我们当弟弟,是当儿子养大的。”
是啊,当儿子养大的,那就是她“婆母”了,就是李晴晴去周府上头,大伯母和祖母等人,说起嫂嫂时也是心疼得紧,还笑着跟她说,“你呀,从前是上头没人管着,现在好了,你嫂嫂来了,你也正好跟着她学着点,以后管家管事的就不在话下了。”
有这样一个强势能干,足以是她“婆母”的嫂嫂,还有一个出身比她好的弟妹,甚至这位弟妹已经在嫂嫂眼下生活了这么久,情分自然比她这个一直隔得远的大媳妇亲近。
李晴晴各方面的压力都有,紧张得很,这样的压力叫她随着周家入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急躁,生怕自己以后有哪里做得不好惹人不满,这些话她平日不能对周嘉说,如今只能跟身边伺候的丫头们诉说。
“夫人你可是官夫人,咱们大夫人不过是商家夫人罢了...”丫头不以为然,他们夫人再不济好歹也是官夫人,那位大夫人是小地方来的,是商家夫人,两人是妯娌,谁夫家的官大谁威风,哪有官夫人怕商夫人的。
“你懂什么,算了,下去吧。”李晴晴白说一场,苦闷的挥挥手叫人下去。
也不看看他们这个情况是普通人家那种大儿子娶妻,二儿子紧跟着娶妻的那种妯娌关系吗?
喜春等人要举家搬往盛京,并不是容易的事,周家的家业实在太大,从各处胭脂铺、布匹铺,石炭铺和汤池等,这么庞大的家业说走不现实。
喜春他们也不是抛下铺子走的,只是带儿子小叔子入京求学几年,往后还是要回来的。
消息刚传出去的时候,好多人都到他们面前来打听,黄夫人跟何夫人几个也问过喜春,说,“你们往后搬到盛京,不回来了?这家业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不是长住,往后还回来的。”喜春跟她们解释,说去求学,又陪着在盛京住几年,祖母大伯母等人都老了,多年未见,他们也要去敬敬孝的。
“家里多好啊,有吃有喝,自己的地盘,还不用跟人争,不用跟弟媳儿媳的闹,自己这日子过得不知道多好,我才不去吃那份苦呢,外边铺子还有掌柜伙计们呢,个个都能独当一面的,撑上几年还是没问题的。”
他们铺子上做活的都是多年的老伙计,人品自是没得说,还有育养院里的孩子,长大后多会来他们铺子里找个事做,或去做点小买卖,如今周兰钰等人还承袭着几位叔叔的路子,隔三差五就去育养院讲学,育养院的孩子们读书认字,找份伙计容易,都把育养院当家,他们之后又尽心的辅导院里的弟妹们,教他们一技之长,出来后能靠着自己自食其力。
铺子上人放好了,喜春还当真不担心,他们又不是不回来,“见不到我,咱们还要时常通信呢,盛京里有甚我头一个就写信跟你们说的。”
交代完,回头喜春夫妻两个往宁家走了趟,跟宁父陈氏都说了,宁家这几年也相继的办了喜事,子仪、大妞都娶妻嫁人,再下一回就该吃下边子君子白的喜酒了。
周家一行上京定了下来,只收拾了一家人的衣裳,带了些平常用的就上京了,绕是如此,一大家子,除了衣物外,丫头下人等,也是浩浩荡荡的一行。
周嘉提前接了信儿,跟衙门告了假,带了李晴晴亲自去迎人,他一贯不插手后宅的事,就跟他们大哥的做派一模一样,却在前几日亲自吩咐人把正房和临着的院子再拾掇拾掇。
周嘉两个入府后,也没居在正院里,许是知道早就有这一日的,也是这时候,府上的下人们才突然发现,他们二爷跟夫人好像是没住在正房的。
周秉他们到那日,晴空万里,一尘不洗的,盛京的天儿还是跟多年前喜春来的时候一样,热闹繁华,大街上行走着男男女女,穿着颜色缤纷的衣裳,亭台楼阁,可以窥见其中的高贵典雅来。
这便是天子脚下,是整个大晋的中心。
入了城,喜春也见到了周嘉夫人两个,外边一家人不好说话,先回了府上,洗漱过,安置妥当了,才坐下来好生说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李晴晴有些局促的站在一旁,喜春看出了她的不自在,招呼着她:“都是一家人,不必太多规矩的,坐吧,大家也好生说说话。”
周嘉最早是在翰林做事,如今被调到了户部,他一直都关心着弟弟和侄儿,早前周秉来信叫他去打听书院的事儿,周嘉早早就打听清楚了。
“离家里不远的章回书院风评不错,里边的先生都是举子,院长还是一位早年的进士。”周兰钰他们也可以选择去国子监读书,但周嘉觉得里边全是官家子弟,文气紧凑没有外边的书院强。
官家子弟们走的路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通过科举来改变地位,但这些官家子弟不是,他们用不着靠科举来改变,只需要认字进学,以后还可以捐官来当的,里边松散得很。
像周辰这样本就有心不学无术的进去,只怕这辈子都考不上秀才了。
他早前进的书院就是太和气了些。
“行,尽早让他们进去进学。”周秉一锤定下,次日他们去周府拜会,第三日就把人给送了去。
半点没让他们歇一歇,看看盛京的风景什么的。
喜春在周府上还见到了跟她向来不对付的周莺,总的说来其实两人也没什么恩怨,但事情多了,也就成了现在这样互不待见了。
周莺阴阳怪气跟她打招呼,喜春看有大伯母等人的面就不理她,没了这些长辈在,周莺说不过她,回回灰溜溜走,过后又要来招惹。
李晴晴总算找到了这位大姐不待见她的原因了,她是周家三房的人,照旧不受周莺待见,早前李晴晴没少被她为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李晴晴说不过周莺,回回都被她奚落得想哭,可以说小两口搬出去,周莺在其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后只要有周莺在,李晴晴就离得远远的。
“嫂子也被大姐为难过啊。”李晴晴说。
喜春点点头:“她有病,眼红咱们三房有银子,想分杯羹,又整天阴阳怪气,高高在上的,谁惯着她这臭毛病的。”
李晴晴点头,不着痕迹往嫂嫂的方向靠了靠。
跟滚刀肉似的周莺在嫂嫂面前竟然没走过两个回合,一来就把把她压得喘不过气的大姐周莺给赶跑了,李晴晴对嫂嫂满心都是崇敬之情。
喜春没当一回事,还跟她说:“回头她要再说你,你跟她回嘴就是,周莺这人你能压她一回,回头她就知道你不好惹了。”
喜春两个一到盛京没个停歇的时候,周秉去拜会那些知交好友,喜春也没闲着,带着李晴晴跟江氏在外走动,拜访跟周家有交情的人家,给他们使了力的人家,又是宴会又是外出踏青,邀着去水行汤池的,一直到过了月余才走完。
像周珍嫁的魏国公府上,喜春也没漏下,他们夫妻这一走动,城中的人家都知道,他们三房回京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3章
喜春上京头一年,就带着两个弟妹在盛京里走动,与各家夫人往来,上到侯门公爵夫人,下到普通的商家夫人们,她还跟宫里的侍监们打交道,跟其中在宫外采买的关系最好,不时送点吃的用的,这位张侍监对周家印象也很好,偶尔出宫还来坐坐,跟他们说说话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年没有再时不时出去走动,只维持好先前的人情关系,参加各家夫人们办的宴会,李晴晴两个要学的多呢,回回出去都是由喜春带着的。
跟普通人家的夫人交往还好,一到那些贵家夫人面前了,两人多少带着不自信,贵夫人身份越高,就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说话,拘谨得很,这也是长年累月的经验带来的,她们自身底气不足,有没有过往接触这些贵夫人的经验,在面对她们的时候,自然就被那气势给压了下来。
“没事,慢慢学就是。”这是喜春的原话。
他们这回上京,那就是开拓人脉交往的,喜春两个往后是不住在盛京的,这里的人脉关系的维护还是要她们自己来的。
不过这也急不得,喜春只能多带她们去各家宴席上转转,跟各家夫人们多接触,多接说说话也就不拘谨了。
周秉跟喜春一样,都没闲着,他走动的是有往来的老爷们,同窗们,他没走科举之路,但当年还在书院的时候那也是先生们常夸的人,到现在腹中诗华都不减,说的不是商场上的铜臭之事,要重新热络起来并不困难。
几乎每隔几日就有人请他出去品画赏诗的,可比喜春这边耗费心力的跟各家的夫人们周转来得轻松。
喜春都羡慕了,还跟他说过,“咱们要是换换那就好了。”
夫人们在一处说什么,不是各家的传闻就是时新样式等,儿女们的婚事,这其中她们说她们的,就是喜春这里都插不上什么话的。
周家靠着周府,人家都会给上几分薄面,周家也还有适龄的男子,盛京人家嫁女娶妻,光是这一摊子流程下来都得好几年,早早就商定亲事也是常理之中的,但除开靠着的周府外,周家到底只是个商贾人家,如今瞧着最有出息的也不过是在户部的周嘉,从五品的官职,委实算不得甚,这些官家夫人们,挑女婿嫁闺女都是找的门当户对的。
周家这样的来往可以,但要是当一家人那还得多加考虑,是要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赌要嫁的那位公子是否当真是个有出息的。
要是赌输了,家中花费了大力气培养的闺女不就废了吗?是以,她们若是讨论这等儿女亲事,喜春几个都是不插眼的,若是有人问及,喜春就回,“我家该成亲的都成亲了,剩下的还早呢,如今在书院里读书,说这些怕惹了他们分心。”
盛京的书院跟秦州府的不同,里边的气氛更加浓郁,在盛京这等地方,权贵越多,下边想要出人头地的人就更多,都想往上走,不跟在秦州一般,他们周家是顶顶富贵人家,文风又不浓郁,他们对要往上走没有多大的感觉。
到盛京就不同了,周围的同窗们满是要往上走,要改换门庭的普通的学子们,周兰钰叔侄两个反而更容易受到激励,也从一开始的进学落在最后跟不上,到如今时不时被先生夸赞一番的。
周辰的目标都改啦,早前他说考上秀才就得了,如今不同了,他的目标已经从秀才改成了举人!
考上举人他就可以捐官,当个混吃混喝的小官啦。
到第三年,又是一年科举之时了,书院给要下场的学子都放了假,周兰钰叔侄几个被送回了蜀城。
家里人除了伺候的也没跟着去,最大的周泽都成亲了,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哪里还需要他们跟以前一样护送的。
走那日,江氏亲自给他们做了薄饼等,叫他们带了路上吃,等送完他们兄弟走,府上又恢复了宁静,该做什么做什么。
盛京的买卖跟早些年其实没多大差别,挣钱的营生还是那几样,多出来的是不少新创出来的买卖,都是实用型的,什么推车,小板车,手袋等,越来越简便实用,连他们周家的手提都跟着变了好几回。
紧跟着如今最时新的样式走,他们周家自然是不落后的,没料还凭着这个,把往年的手提给炒火了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春得了信儿的时候,还跟李晴晴两个说呢,“这人啊,都是得到了就不新奇了,反而还回味起从前来,觉得从前的好了,其实是什么?不过就是觉得现在的东西太多了,一模一样的,叫这些金贵的夫人千金们不舒坦,以前的多好啊,提出来那就是人群里独一份了,这就满足了啊,满足了她们与众不同的心理了,高兴了,舒坦了。”
整个大晋以盛京的夫人小姐们最为尊贵,要做他们的买卖,凡事都得记住独一份这个词,“不过她们也不是就不喜欢一样的了,大家小姐啊其实也喜欢攀比,你有的我没有,这就不行了,哪怕是一样的也得有。”
喜春不喜欢独揽劝,这几年她也在教李晴晴两个看账本,打理家中的买卖,他们在盛京还有三间铺子呢,都是出了名儿的顶顶铺子,每回一上新就有人买账,喜春就拿的盛京铺子上的账目给她们练手,平日与掌柜们商议正事也把她们带上,问她们意见的。
她这一副半点没有藏私的模样,周府都夸了好几回了。
“你是个好的,当年我就知道你肯定是个好媳妇,跟我们秉儿哥也最配,你看你,家里外头你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连对嘉哥儿他们的媳妇也好,他们要是不孝顺你们都不行的。”
喜春隔三茬五也来府上坐坐,跟祖母和两位伯母说说话,老太太年纪大了,尤其这两年,大多时候都昏沉沉的,清醒的时候没多长时间就疲倦了,儿孙们要敬孝都只有碰运气的。
喜春隔三茬五的来,也是难得碰上老太太醒的时候,早出晚归的伯父们更是难遇上了。
喜春在周府待了一日,到下晌才走,出门正好遇上了来给老太太把脉的大夫,笑着问了句:“大夫,我祖母如何了?”
老太太是这一年才开始时不时昏睡的,追其原因,到底是年纪太大的原因,连曾孙子都十来岁了,再过几年就要娶妻生子了,跟其他的老太太相比,他们家老太太已经是长寿之人了。
人上了年纪,各种病痛就相继出来,好多大夫都说了,他们家老太太只是昏睡,没有其他的病症,已经是好的了。
大夫还是老话:“老太太身子骨还算健壮,只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哪里比得上年轻人,这也是正常的,只要还能好吃好喝的,定能长命百岁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长命百岁只是人的心愿,满盛京里,有几个长命百岁的老人家?喜春也高高兴兴的听着这吉利话,但实际上早有相熟的大夫跟他们透过底,说老太太现在这般,怕是熬不过两年,她这不是病痛问题,就是时候到了。
家里上上下下早就有准备了。
出了府,喜春就回了家,李晴晴两个也问过了老太太那边的情形,喜春摇摇头:“没醒呢。”
“那嫂嫂下回再去。”
喜春道:“不光我去,你们也多去坐坐,跟两位伯母也说说话,万一老太太醒了,还能多见些面的。”
江氏应了下来,李晴晴以前倒也常去,不过她对周家府上有些不自在,这跟她一来住在那边小院里一直不适应有关,到现在都还没适应下来。
这些做了几十年的贵夫人们,光是那通身的气势就足以叫人生畏了。
老太太这边也是喜春两个一直住在盛京的缘由,按他们原本的打算,本是住上两三年就回去的,如今老太太这样,眼见着就是这一年半载的事,哪里能在这个时候走人的。
不过谁也没想到老太太的大限会这么快,大夫原本也只概括了个时间,说是两年内,结果翻过年没多久老太太就醒了,还一连醒了好多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周兰钰叔侄几个去岁科举靠得都不错,没有落榜的,今年开春后还没去书院进学,周府上先来请了周秉两个过去见了老太太。
老太太一连醒了好些日子,家里都觉得不对劲,忙请了相熟的大夫来看,回头大夫就跟他们交代了,说老太太应该还要醒些日子,这些日子就陪陪老太太,在床边敬敬孝的。
这话有什么不懂的。
喜春两个到了老太太房里,房里儿孙们已经到了大半,老太太不耐烦这么多人在她房里堵着,把他们招呼到了床上,她因为长期昏睡,整个人都廋了下来,她把人唤到身前,叫了随身伺候的嬷嬷把早就准备的盒子拿了来,交给他们:“这是你们俩的,拿着。”
“祖母。”喜春眼眶不自觉就湿了。
老太太在他们身上拍了拍,“好孩子,祖母虽说没醒,也知道你们的心意的,有心了,拿着吧,祖母的私房,人人都有份。”
每个人得到的都是一个小匣子,至于里边装的是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周莺见了他们的小匣子,等他们一出门就盯上了,“老太太给了你们什么?”
她的匣子里就是一匣子首饰,拿到手的时候周莺觉得重,还以为老太太给了她什么好东西,还在暗地里偷笑呢,等她偷偷一看就不高兴了,一匣子首饰才值多少钱,老太太偏心啊,好东西肯定都是留给儿子孙子的。
她就问到了喜春他们跟前儿来。
喜春他们又没看,只回:“没什么,老太太的东西,怎么分都是可以的。”
“你们是有钱人家当然说这等风凉话了。”周莺撇撇嘴儿,想说话,人家已经走远了。
老太太确实是给每一位儿孙都准备了的,连婳婳都有份,她显然也是知道自己身体情况的,她只觉得又不能什么都不做,便每日领着李晴晴两个去老太太身边说话打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老太太是天气正暖和的时候走的,走得十分安详,府上操持过了老太太的丧事,便要开始守孝了。
大伯那边没退下来,但二伯跟几个堂兄弟们却退了下来,这也是不得已,连老太太都是先交代过了才走的。
大伯要留下在位置上等着周家人再次进入朝堂上。
周兰钰他们没去书院,家里特意请了位举人老爷来教导,老太太走了好些日子,周兰钰捧着个盒子找了来,捧到爹娘跟前儿,耷拉着脑袋,这些时候家里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的,老太太走了,诸位伯爷,伯伯们相继退下来,大伯爷还要在朝堂上支撑门楣,一举一动都表面了为了整个周家殚精竭虑,顿时叫这个小少年成长了起来。
也是这时候,他才明白他爹曾经说过的那些话。
家里的荣耀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支撑起来的,若是没有上头的支撑起来,哪有他们的太平安宁,若是人人都不思进取,那这家就垮了。
伯爷不退下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成长时间,能让他们进入朝堂,好站稳脚,那他们,也不该心安理得的在大树底下乘凉。
“爹,娘,我下回一定会考取举人,考取进士,以后也肯定会做大官,跟伯爷一样,为下一代支撑起来。”
“我还会给妹妹当靠山,给娘请封诰命。”
诰命这个词他说过不止一回,以前就是随口一说,只有这回,他说得极为认真,是认真要往这个方向靠的。
周秉含笑点头,喜春把盒子推过去:“老太太给的,你就收着就是。”
喜春也被他脸上的坚定感染,这一刻,她相信他能做到:“好,娘也等着你给我请封诰命的时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回头喜春给谢氏专门请了个教规矩礼仪的嬷嬷,嬷嬷以严苛出名儿,落到她手上,谢氏整日跟着学规矩都来不及,更别提不高兴这个不高兴那个了。
她倒是去周兰钰面前告状了,喜春早就跟兰钰商议过的,还告诉她:“你好生学,娘这是亲自带你呢,等你学几年出师了,她也就不管你了,到时候你就能独当一面,跟两位婶子一样厉害了,她们就是我娘教出来的呢。”
他抬头挺胸,说得十分骄傲。
两位婶子都能学,他相信他的妻子也不会比她们更差的。
回头谢氏跟他抱怨又苦又累,周兰钰就说了,“两位婶子当年学得更多呢,除了规矩,还要学经商呢,你只学了规矩,娘说了,已经是看你太娇气了给你减免了一部分。”
他也觉得他妻子挺娇气的。
谢氏在府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周兰钰,周兰钰压根不管,谢氏就没办法了,她早前从来不曾觉得婆媳之间有什么,连出嫁的时候母亲交代过叫她不要顶撞婆母,当长辈的要整治小辈法子不少,谢氏从来没放在眼里,现在吃到了苦头。
早知道的话,她何必要跟他们对着干的。
喜春一旦管起来,那就是铁了心要把人整治好的,谢氏被整治了几回就老实了,不再对着人就阴阳怪气起来,等学完规矩那日,她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
头顶,婆母的话威严的传来:“现在是不是在心里长叹了气,觉得完事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谢氏蓦然抬头,难道不是?
喜春说:“规矩好还是不好,端看你平日的表现,若是再不好,也可以把嬷嬷们请回来,叫你重新学上一遍的。”
谢氏弯得快:“娘,我不敢了,我以后肯定有规矩了。”
希望如此吧,喜春还得先观察观察,若是谢氏当真改好了,她就教她经商,给铺子给她自己经营,也就用不着去羡慕李晴晴几个了。
有了儿媳妇,喜春才知道婆媳之间还得张弛有度,一味放松不行,一味太紧也不行,关键啊还得把握着这其中的度。
第135章番外二
喜春两个这回上京住了好些年,要张罗小女儿的亲事,还要带孙子,周家的后辈,当家的男人并不是丁点不掺和小辈的教养,相反还会不时过问,以保证下一辈不止长于一人的手给长歪了去。
但周家的郎君太忙了。
无论是周嘉还是周兰钰等都竭力在朝堂上立足,要分担大部分心事在朝上的政务上,对家里的事也就关心得少了几分,说到底,到底是他们周家的根基太薄弱了,没有底子撑着,满打满算到现在也不过就三代如朝,跟那些有底蕴的大家相比差得太远。
人家前有根基后有退路,自是不用跟他们似的要尽全力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谢氏的性子还没扭过来,婳婳的成亲还没着落,周秉他们自然是要留下来的,儿子都在盛京里,把婳婳的亲事定在盛京,有周家人在,也能给婳婳撑腰,若是他们回了秦州府定亲,往后他们走了,这离得太远了,如何能给她支撑的?婳婳若是郎君自然是不用担心的,但她是女儿家,到底受性别所累,叫人不放心的。
“那嫂嫂你们还回去吗?”李晴晴妯娌两个来陪喜春说话。
喜春跟周秉早就商议过了,她摇摇头:“不回去,至少这些年都不回去了。”
秦州府城的买卖由周辰接了手,他们如今在盛京长住倒是用不着太担心家里了,住多久都没问题的,但到底是家乡,心头还是存着想念的。
李晴晴捂着嘴笑:“早上我见大哥带着明明在外边溜达呢,这爷孙两个,一高一矮的,看着还挺喜庆。”
明明是喜春的孙子,也是谢氏给她生的大孙子,小名叫明明,大名叫周明临,是明字辈儿的,他上头有两位叔叔两位姨,现在也是府上最小的一位,今年不过五岁。
谢氏这人性子有些娇气,明明经常被娘带着,性子也带着娇,用饭非要人喂,走路非要人抱,每天的手帕都要用好些张,比人家府上养的娇小姐还娇气。
他现在还小,带着娇气倒是无碍,看着倒是个金尊玉贵的小公子,等长大了,就该被人说“娘”了。
喜春他们头回见他的时候还小,不过两三岁的时候,远没有现在娇气,虎得很,还皮,现在没两年,不皮不虎了,金贵了。
现在明明被送到他们跟前儿,由他们养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刚送过来的时候还要娘呢,被周秉两个一慈一严的带着,这几天粘他祖父去了,不说要娘的话了。
喜春也是后悔,早知道当初她就不该应下这门亲事,给兰钰挑一个稳重大方的了,至少她不用带完儿子还要接着带孙子。
现在好了,她就是给自己找事做。
“他说的,要带明明跑跑步,怕他整日犯懒不肯动,吃成个小胖子,咱们家还没有出过大胖子的,是得动动了。”
喜春抿唇,早上她还特意给他们备下了简单款式的衣裳呢,带着胡式的骑装呢,明明小公子一向是穿金戴银,连腰间都要挂上几个玉坠呢,不肯穿,丫头婆子都不敢劝,也不敢硬给他换,还是请了喜春来,喜春抱着人亲自给他换上的。
周秉跟喜春两个,在对孙子的教养上,喜春可是出面当严的那位呢。
喜春生了个儿子,等他娶妻生子了后,她现在也是有一个从当娘到当婆母的经历了,她有经验了,当初她生周兰钰,这第一个呢,她就当慈的,让周秉当严的,结果呢,养出个傻儿子,在挑媳妇的时候完全不顾,这一个小的,她就反了。
自古慈母多败儿,果真是没错的。
现在养孙子了,喜春就准备换一种方法了,不能太慈了,不然再选一个娇气的孙媳妇来,他们家以后可怕是要毁了的,现在他们还在,还指得上,要是他们不在了,指望谢氏不成?
李晴晴两个的小郎君都进学了,妯娌两个笑笑,李晴晴倾了倾身:“嫂嫂,大姐那边前几日碰见了,珍姐姐也在呢,我听大姐说起,说是想给婆家的人求娶婳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还没问喜春是个什么意思,喜春脸上已经冷了下来,全然一片冷淡:“凭她也配。”
什么给婆家的人,周莺这人谁不知道的,性子里就是个贪的,周家现在有这等境遇,她哪里不想进一步联系的,有好事推到别人头上可不是周莺的性子。
说别人那是想给自己留个退路。
柳家那一摊子事,家中的郎君从大到小都是不通庶务的,只埋头苦干,在外人看,这等郎君不是那等贪花好色之人,是良人人选,但在喜春看来,不通庶务甚至连家中后宅一团乱麻都不知道,这不是不通,是傻了。
女人家在后院打转的多,跟夫君相处的时间反倒少,再是良人又如何,进去了就要在后宅里去争斗,有什么用?
“是,我也是这个意思,说嫂嫂已经心里有些头绪了,不着急,咱们婳婳还小,其实再多留两年也是好的。”李晴晴还没见过她这副样子,被吓了一跳,说话都弱了几分。
江氏也说道:“是,我跟嫂嫂就是这意思。”
提起小闺女婳婳的亲事,喜春就是叹气,她也看过不少小像,还派人打过听不少,周府她还特意登门去问过,喜春其实还看上好几位郎君的,觉得无论是家境、人物都是不错的人选,把小像都挑出来了的,放到这几个家里的男当家面前,一个一个的,挨着给她挑了不少毛病出来,到最后一个都不满意。
喜春也不知道他们是要挑什么完美的人物来,挑到现在她这个当娘的都插不上话了。
夜里周兰钰几个下朝,他高兴得很,还在饭桌上说要宣布个好消息,“我给咱妹妹挑了个好妹夫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饭桌上没人给面子,除了明明这个小不点。
“我也要妹夫!”他现在已经学会自己拿勺子了,就坐在谢氏身边,喜春可没拦着不让他们母子团聚的,谢氏这些日子被婆母两个把儿子抢了,心头正郁闷呢,但她学了规矩,不敢反抗又不敢顶的,只得在早晚跟儿子在的时候呵护。
接了丫头婆子的活计,谢氏还要追着喂明明用饭呢,明明不要她喂,举了举自己的勺子,特别骄傲:“明明要自己吃,明明是乖孩子。”
他自己吃饭呢,祖父祖母就会奖励他好玩的啦。
周兰钰撇撇嘴:“你连妹妹都没有呢,还妹夫,慢慢等着吧。”
明明坐在凳子上,小腿晃来晃去的:“哦。”
他还小,还是个宝宝呢,可以慢慢等的。
周兰钰兴冲冲的:“我说的这个啊是我们户部的人,现在是官不大,但人长得齐整,模样也只比我差一点,身板结识,身高跟我是差不多的,家里祖辈也是当官的,清贵着呢,不说银钱有多少,但咱家多啊,给妹妹多些陪嫁就是。”
“陪嫁是陪嫁,你少说些不良话,不劳而获是不好的行为,用妻子的陪嫁过日子,迟早会生怨的,好好一对夫妻只能生成怨偶了,过日子还是得脚踏实地的,共同勤奋上进为上等。”
周兰钰摸了摸鼻子:“哦。”他想起户部的那位看好的妹夫来,又道:“娘,人家家里其实不穷的,好几代官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春笑了声儿:“万马巷那一片住的不都是官宦人家吗?”
也是成片的官舍呢,出了名儿的,四品往下的官宦人家都是住在那里的。
喜春倒也不是瞧不上四品以下的人家,她挑女婿只要家世清白,人品过得去就行,不拘要什么王侯公府,这样的人家他们也攀不上,闺女嫁进去是高攀,日子可不轻松。
她是纯粹不信任周兰钰的眼光,哪怕这是她亲儿子呢,打从他看上了娇气的谢氏,喜春就不信他的眼光了。
周兰钰被堵得没说话,气哼哼的坐下吃饭,他绝对会证明,他看上的人是绝对没差的,吃完饭,还放下碗,朝他们气哼哼一声。
明明正是喜欢跟着学的时候,见状,也要搁碗哼哼,喜春瞪了瞪他,这小子还学了个词儿呢:“祖母你偏心。”
还很小大人的说道:“果然,是孙子比不上儿子吗?”
一桌人都笑了。
谢氏找了机会到喜春跟前儿:“娘,你看我这好几日没跟明明相处了,今儿把明明送到我身边吧。”
“想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谢氏能不想吗,儿子就是她在周家立足的根本,她不好生跟儿子处处,让他一直跟在婆母两个身边,以后对她疏远了怎么办。
不是她小人之心,要是儿子当真听了婆母的话,以后只亲近婆母,不亲近她了,那她这才叫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事她虽然还没经历过,但盛京里边大家族里多的是婆媳两个不合的,什么孙子孙女抱到婆母跟前儿养的。
不对呢,她现在正在经历呢,她儿子现在都养在婆媳膝下了。
“想啊,特别想。”
喜春不妨碍他们母子相处:“明明是你儿子,你想跟他相处谁都没法阻止你,但是,不要把那些坏习惯再让明明学了,不然”
谢氏上道,脸上一本正经:“娘你放心,我保证不教坏了明明。”谢氏就只差指天发誓了。
喜春也不管她,她出门约了人。
何夫人到盛京来了。
喜春原本就打算今日要好生招待何夫人的,明明有周秉带着呢,何夫人到盛京来,是来做买卖的,何家跟周家合作了多年,石炭铺子早就坐稳当了,如今何夫人想再开拓新买卖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