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了太平军。
两军交战;勇者胜;但太平军与清军都不是弱者;所以;双方甫一接触;便拉开了惨烈的大战;一方是要突围而出;而另一方则是意欲围死对方;所以;双方俱都是以命相搏;互不相让。
石达开与黄旭等人站在一个小山坡上;俯看整个战场;虽然此时是夜晚;但火把已将整个天空照射得如同白昼。所以,他们对整个战场的形势了如直掌。
特别是对曾国藩,石达开做了重点照顾,曾国藩投东,石达开便命令人向东。曾国藩向西。石达开就命人向西,反正一条,将曾国藩死死地困住,同时。太平军不住地收割那些保护在曾国藩周围将士的性命。以期最后活捉曾国藩。
战场中的曾国藩也心如明镜。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不仅自己活不了,连跟随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将士都会战死在这里。这是他不情愿看到的。
“三儿。不要管我。你自己突围出去吧。”曾国藩突然叫起了曾三的小名。
“大帅,您别说了,曾三就是舍掉这条命。也要护着您突出重围,大清朝可以没有曾三,但不能没有大帅。”曾三斩钉截铁地道。
“但是,三儿啊,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这次恐怕是很难逃出去了,你先走吧,我想,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我,只要我牵制住他们,你就有逃出去的机会。”曾国藩道。
“不,大帅,就是我死,都要保护好您,这也是父亲临终的嘱托。”曾三说到这,鼻子有点发酸。
曾国藩听到曾三说起了他的父亲,不禁泪从悲中来。
曾三的父亲也是曾国藩的弟弟,而且还是他最小的弟弟,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曾三的父亲为了掩护曾国藩被人射杀,临终之前,嘱付儿子曾三,一定要好好保护他的伯父曾国藩,就是他自己死了,也不能让伯父受到半点伤害,因为伯父是大清朝最后的希望。
曾三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他几次以命换命,将曾国藩从生死的边缘救回来,用他的实际行动在实践着他对自己父亲的诺言,不知道,这一次,他是否还能象往常一样,将曾国藩带出重围呢?
“三儿,伯父对不住你及你的父亲,要不是因为伯父,你的父亲就不会死,你也不用受这么大的罪。”曾国藩动情地道。
“大帅…。”曾三道。
“三儿,这都什么时候了,这里没有大帅,只有你的亲人,你还是叫伯父吧。”曾国藩道。
“是,伯父。”曾三道。
“三儿,你看,我们向西,西边就有人围过来,我们向东,东边就有人围过来,这显然是有人专门要针对我,所以,你还是先走吧。”曾国藩道。
“不,伯父,越是这样,我越是不能走,我怎么又放心丢下你一个人呢,何况,如果将伯父丢在这里,而我独自去逃命,您说,即使三儿有幸逃出去,三儿还能苟活在这个世上吗?”曾三道。
“唉。”曾国藩长叹一声,他明白曾三说的是实话。
“伯父,您别担心,三儿说什么都要带着您冲出重围。”曾三一脸的坚决。
曾国藩听到此话,苦笑了一下,心想,三儿啊,你哪知道当前的危险局面,别说是冲出去,就是想走前几步都难,看起来,咱伯侄二人今天是要葬身在这里了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深陷重围
石达开等人站在高处;看着下面正在做困兽之斗的曾国藩;心情好极了;他们只要趁这次良机将曾国藩除去;那么清军将会不攻自破;到时;太平军再趁乱攻之;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统一中华的计划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个道理;众人都深以为然。
“兄弟;你这条计还真行;这样就将曾国藩这沙场老将给骗倒了;我是不服也不行。”看得出;石达开是真的很高兴。
“哪里;哪里;王爷;这只能怪他贪功;禁不住诱惑;我们也是恰逢其会而已。”黄旭一脸的淡然。
“这减灶之法;古之兵法家也常使用;但用之效果如何;那是见仁见智了;如果讲到战果辉煌;应该没有如驸马爷者;驸马当属第一。”赵小锋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拍马屁的成份居多。但他拍马屁也是真心实意的;没想从黄旭这里得到什么。
“事情未有定论;此时谈论战果;还言之过早。”黄旭不敢居功。
“好;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最后的战果如何。”石达开豪气冲天地道。
说完;石达开便命令围困曾国藩的队伍加紧进攻的节奏;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将曾国藩拿下;众将士得令;更加猛烈地向曾国藩进攻。
曾国藩部本已是左支右绌;应付的十分吃力;而太平军这一使劲;曾国藩更是险象环生;好几次;都是靠曾三拼命率人抵挡;才打退了太平军的进攻;否则;曾国藩早就成了太平军的阶下之囚了。
但是;即使曾三及身边的人再神威;他们也是人;他们如何能抵挡住太平军不要命的轮番冲击;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曾三感到自己越来越吃力;他的力气也在渐渐流逝;他知道自己可能支持不了多久了;而他之所仍然能够挺立;身后的曾国藩才是唯一原因。
现在的局势;曾国藩心似明镜;他很清楚;他看了看正在苦苦支撑的曾三;看了看不断倒下的亲兵护卫;再看了看远处同样被围;而无力给予支持的胡林翼等人;他知道;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他们已无回天之力了。
曾国藩闭上了眼睛;他不忍再看;他的心在滴血;但是;他必须做出决断;是继续抵抗;直到战至最后一人;还是说;放弃抵抗;给这些还活着的;英勇无畏的士兵们留下一条生路;他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挣扎。他知道;无论他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他曾国藩;对他手下的这些士兵们来说;都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伯父;侄儿力气将竭;快无力再保护伯父了;伯父;怎么办?”曾三一边抵住冲过来的太平军;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曾国藩道。
“三儿;伯父都看到了;你是个好孩子;你们都是大清朝最英勇的士兵;你们做到了你们应该做的;现在;本帅命令你们;放下手中的兵器;停止抵抗。”曾国藩的态度看去出很坚决;显然是决心已定。
“伯父;大帅;不要啊;不能降啊;我愿意死战。”曾三听到曾国藩让他们放下武器;肝胆俱裂;大叫道。
“三儿;服从命令吧;你快让大家放下手中的兵器;早一刻放下;就少一点流血牺牲。”曾国藩温和地道;一改平时的雷厉风行。
“不;我不;我不会下这样的命令;我想;这些浴血奋战的好男儿;也不会同意大帅下这样的命令。”曾三道。
“三儿;你这又是何苦呢?”曾国藩叹道。
“只有杀头的将军;没有降将军。”曾三语气决定。
“既然你们坚持;我也不多说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伯侄二人奋力一战;以这副残躯报效国家吧。”曾国藩道。
“誓死追随大帅。”曾三道。
在曾三及曾国藩的鼓励下;清军的抵抗越显顽强;往往太平军需要付出几个的代价;才能干掉一个清军;战争的惨烈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石达开等人也发现了这样的变化;他们没想到垂死挣扎的清军竟然能够爆发出这样超强的战斗力;令他们都不禁为之侧目;石达开等人心中感叹;这曾国藩还真是了不起。
“王爷;久攻不下;这是兵家大忌;再这样下去;士兵的心气一泄;唯恐生变啊。”赵小锋担忧地道。
“是啊;王爷;赵先生讲得有道理;我们要赶紧想办法。”黄旭也深有同感。
“赵先生;你有什么好办法?”石达开问道。
“王爷;恕学生斗胆进言;请王爷将您身边的这五千亲兵投入到对曾国藩的围杀之中;学生相信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最后的胜利将唾手可得。”赵小锋拱手道。
“唉;是啊;本王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好;就按你说的办;来人;传我将令;命李秀成亲率五千王府亲卫参与围杀曾国藩;务必尽快结束这场战斗。”石达开说干就干;马上下令道。
随着石达开五千精锐的加入;战场形势对曾国藩越来越不利;如果说前面他们还能凭一口气稍做坚持;那么这五千军的加入;则是将他们的最后一口气也给打散了;他们的生路已慢慢被断绝。
“三儿;算了;歇歇吧;留点力气稍后还有用。”曾国藩微微一笑道;但笑容当中明显带着一丝苦涩。
曾三当然听得出来曾国藩话中的意思;默默地点了点头。
“三儿;待会;我先走一步;我死之后;你将我的头割下来;派几个心腹的亲兵将之带出去;交给军师;如果运气好;也许我还能有幸魂归故里呢。”曾国藩叮嘱曾三道。
“伯父…。。”曾三喊了一声伯父;就再也说不出话来;潸然泪下。
“傻孩子;人都有一死;你伯父能战死沙场;又有你在旁送终;那是人生之大幸;还有何不满足;我只是希望;在我死后;你但凡有一丝求生的希望;我都希望你不要放弃;勇敢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将来才有复仇的机会;三儿啊;伯父的大仇可要靠你了啊。”曾国藩之所会这样说;他是想阻止曾三在他死后干傻事;他希望自己的话能让这个侄儿在最后做出选择的时候;能有所顾忌;他是太了解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