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47部分

第247部分(2 / 2)

杨潮苦笑道:“可是我们能想到的,洪承畴肯定早就料定了,洪承畴恐怕有所布置。”

赵康哼道:“料到又如何,我军堂堂之师,临堂堂之战阵,靠的是兵强,不是诡计。”

赵康显然不太在乎洪承畴。

但是杨潮已经收起了小心,被洪承畴这次玩惨了,他已经不敢小看谋略的作用了。

或许强大的军队可以取得战斗胜利,获得战术优势,可是在大局面,在战略层面,谋略却不可或缺啊,当年法西斯的军队何等嚣张,取得了那么多战斗的胜利,可是战略上的缺陷,最后还不是制他们于死地,所以战略问题也十分重要。

经此一战,洪承畴等于给杨潮上了一课,如果将军事能力分为三等:最低等的就是只懂得冲锋陷阵,靠着兵强马壮战胜敌人的层次;中等是精通兵法可以用战阵制敌的层次,比如戚继光大帅这种层次;可是最高等的,却是能将战术和战略相结合,明白战术胜利只是服务于战略目的人,这种人才是真正精通军事的军事家,历史上只有诸葛亮、姜子牙等区区少数人达到了这个层次。

杨潮自认也是书读兵法,自认也是精通战阵,可是一直只是在第二层面徘徊,而且崇尚戚继光而忽视诸葛亮,现在被洪承畴玩的欲仙欲死后,才猛然惊醒,真正的战争原来并不一定发生在战场上,战局之外的战争或许更为激烈。

所以杨潮决定:“不打江西,也不打浙江。吕末负责稳守徽州不得有误;许多男坐镇浙江,稳守目前控制的杭州到衡州一线,暂时不要南下。”

所有军官都有些迷茫了,他们实在是看不懂杨潮的部署了。

赵康道:“那我们打哪里?”

吕末道:“还是说暂时不打了。”

许多男叹道:“暂时韬晦也未尝不可。”

杨潮摇摇头:“打,不惜要打!韬晦是一定要韬晦了,本督只需要三年时间,可是清军连三个月都不给我,接连攻打,让我军民俱疲。如果不打,就是示弱,让清军以为我军无力进取,日后必然更为猖狂。不是继续攻打我们,就是会放弃我们转而攻击其他地区。所以我们必须打,而且要狠狠的打,一下把清军打疼,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只有利爪尖牙的猛虎。让他们既不敢轻易来犯我们,还必须分出大半兵力牵制我们,这样我们既可以安心休养生息,还能给友军分担大部分压力。”

杨潮把战略意图给军官们好好分析了一次。

但是这些人心里并不是很认同,他们的立场不一样,像赵康还巴不得清军去打其他地区呢,消灭了哪里的明军,尤其是消灭了小朝廷,到时候整个中国沦陷,杨家军以驱逐鞑虏的身份将清军打败,就又是朱明王朝开拓的版本,到时候杨潮想当皇帝,没有任何阻力。

但是吕末觉得这个战略路线倒是非常正确,无论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都正确。

但是他们有一个疑问:“那我们打哪里?”

是啊,打哪里呢,进攻方向是哪里,不是浙江,不是江西,还会是哪里?

“这里!”

杨潮一指通过大明皇舆全图复制出来的地图。

“山东!”

几个将领不由惊讶。

不怪他们惊讶,如果杨潮还是过去的杨潮,也绝对不敢攻打山东,起码不会这时候攻打,但是通过这次教训,杨潮知道,如果不抓住战略的主动权,一味地被动,那就要始终挨打。

而战术上的主动杨潮军队不可能掌握,在骑兵不及对手的情况下,就不可能通过战术主动来弥补战略被动的态势,那就必须大胆谋划,直接通过战略部署,将主动权握在手里。

“打山东,作为北伐的架势,未必北京,让清军寝食难安。我倒要看看,如果我军进逼山东,多尔衮还敢不敢在江南保持一只大军,还敢不敢把洪承畴放在我军的卧榻之侧。”

自己掌握主动,让敌人被动,这样才是杨潮喜欢的战争方式。

“北伐!”

“收取中原!”

“为何不打河南?”

几个将领不由蹦出这几个字。

北伐和收取中原这两个词汇,在当年南宋时期爱国文人不知道在诗歌中表达了多少次,陆游、辛弃疾这些人终生都没有看到希望,就是老百姓也一心盼着能够北伐中原回到老家,可惜南宋朝廷一直到灭亡也没有给他们这个希望。

这两个词似乎是深入江南百信心中的,因此军官们对这两个词非常敏感,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收复家园的情结,而且是一种建功立业的强大刺激,因为这两个字让他们可以联想到一个千古英雄,在民间声望崇高,已经封神世代建庙祭祀的岳飞,岳王爷!

但是北伐的话,似乎河南才是中原,才更有历史意义。

但是河南不是政治中心,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

杨潮道:“北伐还没到时候。大山东也不过是摆出一个战略态势,给清廷表达一个态度而已。清军至少十五万部署山东,其中八旗主力就有五万,我军是无法出动十五万人北伐的,真的全军北伐,失败的风险是我们承担不起的。”

“那派谁去?”

这个问题才更让他们关心。

明军的第一次北伐啊,谁指挥可关乎到功业的问题,相信带兵将领会立刻名动天下。

“我亲自去!”

杨潮态度很坚决,他必须亲自出击,才是对清廷这次偷袭江南的最好回馈。

赵康不由有些失望,随即问道:“那末将请命一起去。”

“末将亦请命!”

“末将同请命!”

“末将也去。”

其他军官纷纷表态,没人想错过这个机会,这个扬名的机会,和进史书的机会。

“吕末、谢飞和许多男留阵江南,防备江西清军。赵康、孙长福与我一同北上,在南京留下一万骑兵策应。共五万人,会同李五六三万大军,从王璞处抽调两万大军,攻计十万,攻打山东!”

十万人的北伐才像点样子,少于十万人,没什么气势,根本不可能震动清廷。(未完待续。。)

订阅过百

终于过百了!

已经好久没开单张了,不经意发现订阅竟然刚刚过了一百,感谢大家的支持。顺便说一下,本书也快要结束了,全部稿子上个月都已经写完,大概还有二十万字左右的样子。一百五十万字,不算长,但却是我所写的书中最长的一本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节第一次北伐

杨潮北伐最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