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11部分

第211部分(2 / 2)

小皇帝承认当时杨潮恐怕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但是写这首诗却也更证明他真实的想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说明杨潮是想过创业这个问题的。

于是小皇帝在文官一遍又一遍的灌输下,慢慢觉得,杨潮似乎真的有做曹操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节损失惨重

杨潮收复扬州已经第十天了。

第五天第二批援兵就到了,这批援兵在江上遭遇大风,被刮到了岸边搁浅,损失反而不算重,风平浪静之后,立刻出发两天时间就到了扬州。

之后三天内,其他援兵都已经到达,让杨潮都有兵力向邻近的州县派驻守军。

江都下游的仪真县、泰兴县,各遣驻了杨谦士兵,通州和泰州也派了一千人。

但是高邮州,却派去了三万人,仅仅高邮州下属的,跟扬州、高邮在一条运河线上的宝应县就派去了一万人,剩余两万为预备驻扎高邮,偏离运河航道的兴化县只派去了一千人。

扬州府三县三州全都派去了军队镇守,不是杨潮想要抓住底层政权,说白了,这些兵去了哪里,管事的还是当地文官,钱粮征收等一应事务,杨潮是插不上手的。

之所以派兵去,第一是为了防备清军偷袭,第二是镇压土匪,第三是威慑守军。

多铎当时直奔扬州,几乎是中心插刀,根本就没有打其他州县,作战方略很好,集中兵力打下扬州,然后周围州县肯定不战而退,在河南、陕西、山西多铎都是如此操作的,一城一地的去争夺,多铎没有那个兵力。

但是没想到扬州丢了,这让多铎陷入了被动,没有夺占周围州县的劣势就显现出来。

好在清军都是骑兵,多铎带领少数八旗兵退到淮安,弄到足够的战马后,就立刻再次恢复了机动力,虽然暂时无力再一次攻打扬州,但是派出游骑监视已经可以做到了。

所以杨潮不得不防备满清游骑进入扬州腹地破坏。

第二个就是土匪。多铎南下后,造成了大量的秩序混乱,有很多守将投降了多铎。但是也有一些不肯,带着士兵离开。却失去了驻地,只能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为生。

因此杨潮派人去防备土匪,也让带兵的千总注意招抚这些土匪,毕竟都是不肯投降才落草的,应该来说气节上更有骨气,可以吸收到自己军队中来。

还有就是各地的守军,这些临时抽调的卫所兵、乡兵等杂牌部队。如果不派人监督着,弄不好清军一到,直接投降,如果清军派一支奇兵直插杨潮身后,等于断了杨潮后路。

至于多铎这么快就恢复了对扬州的威慑,杨潮也是刚刚才得到消息。

原来山东清军南下,扬州被围困,尤其是传来城破的消息后,驻守淮安的刘泽清仓皇逃跑,将淮阳十四州县的土地、人口、兵马和钱粮账册统统交给自己手下的总兵柏永馥代理。他则跟山东总督王永吉,总漕督御史田仰等文官坐船逃到了海上。

这批文官有的是福王监国时候就任命的,都是管辖山东的官员。很明显朝廷一直希望刘泽清这个山东总兵回军山东,可是他一直赖在淮安不肯离开,大兴土木骄奢淫逸,这些文官也就跟着他狼狈为奸,现在不但没有收复山东,反倒是清军从山东南下,他们立刻就跑了。

柏永馥倒是没跑,但是清军一来,他立马就投降了。恐怕是受刘泽清的命令,跟清军谈判的。只有确认安全了,刘泽清才会回来投靠。但是显然他不确定,因为扬州又被杨潮收回来了,所以他只能在海上飘啊飘,满清那边不好去,明朝这边不敢回,一时走投无路。

淮安的投降让杨潮极为被动,淮安那样的坚城,如果用心防守,单论防御优势,比扬州要稳固的多,刘泽清用兵十万众,大敌当前却一走了之,气的杨潮摔了杯子。

但是随即就开始部署,这才将三万大军都调去了高邮,目的很显然,就是防备清军沿运河南下进攻。

“损失惨重啊!”

看着刚刚统计出来的损失清单,杨潮心里不住的肉痛。

尤其是当那些人力物力还不是损失在战场上的时候。

自己的士兵遵守命令,一心赴援,但是大风大浪中,最后总共有一千两百人失踪,估计命运多数都是葬身鱼腹。

相比人力的损失,物力的损失更加惨重。

拉人的大船还好一些,只损失了十多条,可是运输物资的小船,几乎全部倾覆。

上面光是五万担漕粮,市价就有二十多万两银子了。

另外还有兵器、大炮、铠甲等物,折算下来不少于五十万两。

更何况船本身就是高价值的资产,小船倾覆了三百多条,杨潮从盐商杜守昌哪里敲来的三百艘盐船算是全打了水漂。

物力的损失,让杨潮的机动力大大降低,这些盐船可是跑运输的利器,没有了这些船,杨潮计划的通过运河沟通高邮、宝应,阻敌于扬州以北的计划就有破绽。

“朝廷的回信怎么说?”

所以杨潮已经向朝廷发急报,要求拨付三百艘漕船。

杨潮听说回复来了,就问黄凤府道。

黄凤府不由摇摇头:“朝廷说没有漕船。”

“没有?”

大明朝廷的漕船几千艘,每年光是需要补充替换的破旧漕船就高达四百艘,自己只是要区区三百艘而已,怎么可能没有呢,沿着运河的城市,哪里不滞留着大量的漕船呢。

“朝廷说可以派水营来。”

杨潮点点头:“也好,我要的是船,漕船战船都一样。”

黄凤府有些犹豫:“但是朝廷说派诚意伯来统帅这只水营,大人您也归诚意伯节制。”

杨潮不由愣了愣:“刘孔昭!他敢来前线?”

事情就是这样,前几日朝堂上喋喋不休的争论,让小皇帝倒尽了胃口。

于是当杨潮要求朝廷拨船的时候,朝臣很有默契的不想看到杨潮势力太大,打算在杨潮哪里掺沙子。但是派人去督师的问题,小皇帝这次选择支持勋臣,就像他爹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后的选择一样。信任勋臣,信任太监!

于是刘孔昭就得到了这个督师的职位。

黄凤府突然建议:“大人,属下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杨潮道:“你说。”

黄凤府道:“属下以为。大人久离南京,怕朝中有变啊。”

杨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回去。”

黄凤府点点头。

杨潮叹道:“多铎大军就在淮安。随时都可能南下,此时我可不能走啊。”

朝中有人弹劾杨潮,物议很大的情况,杨潮不可能不知道,不然也白在朝中布置那么多眼线了,此事让黄凤府忧心忡忡。

杨潮手握重兵,但是现在全都在江北,确实让朝臣可以放开了造谣。如果杨潮在朝中,很多事情就没那么复杂了,距离会产生幻想。

但是杨潮觉得自己现在回去,确实很不合适,但此时也不得不应对,家人都在南京呢。

思量之下杨潮道:“让王璞带一万兵镇守新江口吧,这样以策万全。”

之所以选择王璞,是因为这家伙比较横,虽然时常蛮干,但是往往能够震慑住人。

另外就是杨潮有意惩罚他一下。

王璞在战场上不服军令的事情。时候已经让吕末审判过他了,当众打了他三十军棍。

现在在让他远离战场,相信会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而且俘虏也该押送去南京了。还有太平府那一批俘虏是怎么处理的?”

杨潮在太平府跟黄得功一起可是将左良玉的余部几乎全都俘虏了。

黄凤府立刻道:“公收纳俘虏十六万。黄得功带走了八万,其他八万送去新江口干活去了。胡千总负责看守这些人。”

胡全运气很坏的把大炮全都丢了,很多都是最近这几个月刚刚铸造出来的新炮,眼见他的炮兵手里的家伙刚刚硬实起来,一场风浪全都没了。

幸亏炮兵没有跟大炮在一起,否则不但胡全,就是杨潮都该哭了,要知道炮兵中可都是精华,好容易招收到的一批书生。大部都在炮?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