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迈却不失军人风范,坐的很直的余承武向杨潮亲切的介绍自己的儿子,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个儿子十分赏识的味道。
杨潮客气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余继业有些羞赧的笑笑,站起来拜谢,眼神中对杨潮有一种狂热般的神采,让杨潮看的颇为心惊肉跳。
余承武笑着解释道:“犬子最敬佩好汉,杨大人在海州阵斩一万,当真有当年戚大帅的风范。”
杨潮以六百破一万的架势,还真的有戚继光当年打倭寇的雄风。不过戚大帅那是堂堂正正硬碰硬,能以个位数斩杀数千。那是真本事,杨潮就有些取巧了。洪水把鞑子淹的就剩一口气了,当时就是一群渔民在打鱼而已。
杨潮笑道:“实在汗颜,不敢跟戚少保相提并论。”
余承武笑道:“杨大人客气了。杨大人此战震惊天下,当真张我大明将士的威风。”
是啊,大明对东虏那还真是惨到了极点,就没赢过。
杨潮真有些不好开口,在这么被余承武奉承下去,就更不好开口了,杨潮决定不等了。
“余大人,下官——”
说着,又停下了,真开不了这个口。
余承武摆了摆手:“杨大人不用说了,本官自有分寸。杨大人此次大胜,本官确实该备一份薄礼才是。”
说着摆摆手,他儿子余继业立刻拿出一个盒子,就在桌上当面交给了杨潮。
杨潮好奇的接过来,就是普通的纸盒子,也没有沾上,杨潮随手就打开了。
里面是一顶帽子。
好吧,不用多说了,余承武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把自己的帽子送给杨潮,他打算退位让贤了。
这却让杨潮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余大人这么厚重的礼物,让本官怎么好意思收下啊。”
余承武笑起来:“本官老了,这帽子就算不送给杨大人,还能戴几天?索性送了杨大人,还能落一份人情不是。杨大人应该是一个念旧情的吧?”
说着,他看向杨潮,眼神中有恳求之意。
杨潮心里一酸,这是一个真正的老军伍啊,他的官职可真是一刀一枪打拼下来的,可是现在却要用拿命挣来的官位,来求杨潮。
杨潮不由升起一种英雄迟暮的感慨。
但是神色平静道:“不知道余大人有什么要交代下官的。”
余承武叹道:“老夫膝下三子,老大继宗早年随老夫征战,战死沙场。老二继祖断了一臂,老夫也只能倾尽所有让他做一个富家瓮。这就可怜了老三继业了,老夫没有一亩田,一两银留给他,他只能靠自己打拼。老夫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杨大人收下他做个义子,传授他一招半式,让他将来有口饭吃,老夫这副老骨头也就可以放心的入土了。”
杨潮心中不由发寒,认干儿子,这余继业年纪看起来跟自己差不多,弄不好还要大点,认这么个干儿子,这脸上哪里过得去。
“余大人,这如何是好。”
杨潮想拒绝,但是看到老军人的凄切眼神,不由叹了口气。
“好吧!这个儿子下官收了。多大前程不敢说,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一口吃的。”
余承武这才老怀宽慰,立刻就让儿子跪下来,给杨潮敬茶!
经过简单的仪式,杨潮膝下就多了一个儿子,还没有娶妻,竟然收了一子,这算不算喜当爹啊。
但是杨潮不得不提醒余承武:“下官得提醒余大人,下官现在可有一身麻烦呢。”
杨潮不相信余承武不知道自己被弹劾的事情,像他这样的人,看似常坐军营,恐怕很多消息,比杨潮还要灵通呢。
余承武笑道:“杨大人这是在考老夫啊。手里有那么大的功劳,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皇帝也动不了你。古往今来,还从没有人因为立功而获罪呢。”
杨潮不由想到了岳飞,不过也只是一闪而逝,好吧,杨潮自己也不敢跟岳飞比,不敢跟他的战绩比,不敢跟他的名气比,也不敢跟他的倒霉比。
再说了,明白人都知道,岳飞死于政治,可不是死于军功。
余承武又补充了一句:“我等武人,说到底,还是要凭军功!”
没错,只有军功是实打实的,杨潮不由感慨,这个余承武也是一个聪明人啊,难怪他安坐水营这么多年,谁都扳不倒他。
既然是聪明人,杨潮就得请教请教了。
“不知道在余大人看来,本官的前程如何?”
余承武的手指点了点杨潮,脑袋偏向一边对他儿子说道:“还是在考本官啊。”
但是他接着就认真的说道:“这份军功算是瞎了,不合时宜啊。但是只要拳头够硬,如今正是大有可为之日。哎可惜了,要是戚少保活到现在,那将是岳武穆的功业啊。老夫也恨不能晚生三十年,跟杨大人这样的好汉并肩在战场上厮杀。”
余承武说的很明白了,杨潮眼下这份功劳基本上没办法让他一步登天了,但是余承武看好杨潮的未来,因为杨潮拳头够硬,能不硬吗,一万东虏的性命在那里背书呢。
余承武认为现在不缺少立功的机会,只缺少赶去拿功劳的本事,而这个本事,才是他最看重的,因此他愿意用官位换取一个在杨潮身边立功的机会,给他的儿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八节朝局
没想到如此顺利,杨潮心中也颇为高兴,就在余承武这里多喝了几杯,听余承武讲了他过去的风采,跟张献忠作战是他最大的功劳,但是在此之前他也建功颇多,竟然在几十年前还去过朝鲜,那是抗倭援朝的事了。
不过那时候余承武还是小兵一个,摸爬滚打了许多年,到了张献忠攻江南的时候,他才是一个把总,而升为副将,正是用张献忠手下的血染红的官帽。
余承武讲解的厮杀战阵等等,也不出奇,但是有一句话很合杨潮的胃口,他告诉杨潮,什么阵法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敢拼命,这点杨潮是深有体会,不想文官们一个个对兵书上描述的神奇阵法崇尚有加,但根本目的却是希望借助阵法减少上阵厮杀的机会,就跟他们希望凭坚城用大炮就能解决战争一样。
这从出发点上就是错的,战争说到底打的就是血勇之气,连短兵相接,刺刀见红都不敢,这仗是打不赢的。
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反正杨潮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的自己的军营,是余继业送他回来的,而且就待在他身边伺候着。
余继业说他爹让他以后就跟着杨潮。
说起来这个余继业也是个把总呢,如果他爹继续当副将,过两年余继业升一个千总是没问题的,大概余承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几年他是玩命赖在这个位置上,可没想到他更看重杨潮,宁愿用未来换取儿子跟着杨潮,得到杨潮的照顾。
“继业啊,昨天跟余大人也说过了,你跟着我可不是让你安享富贵的。该厮杀拼命的时候。我不会对你区别对待的。你大概不知道,这次我去海州,伤亡最惨的就是我的亲兵队。三十个人去了,只有十八个人回来。”
余继业热烈的道:“爹。你放心。孩儿不是孬种。爹你大概不知道,孩儿可是武举人,手上的功夫,别的不敢说,这水营中,哼哼,孩儿要说第二。哦,当然跟爹您比。那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杨潮很不舒服,是那一声爹叫的,但也只能忍着。
不过他真没听余承武说起过他儿子还是一个武举人,不过就看余承武那种品性,他儿子自小练武应该是没问题的,大概也不是投机取巧的料子,就是这马屁吗,拍的也是马马虎虎。
“好了,以后跟着我,多学多做。还有这马屁就少怕了。老子的本事还不值得拿出来说。”
杨潮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本事,跟一个武举人肯定不够看。
“对了。爹,您睡着的时候,有人来发帖子。是一个锦衣卫的大人,请您去金钗楼赴宴!”
杨潮嗯了一声,锦衣卫的,莫非是冯可宗,不得不说自己还真得找这个冯可宗算算账。
杨潮没走以前,交代过冯可宗,让他帮忙收拾了许仲孝。可没想到不但没有收拾掉,据说现在许仲孝俨然已经是冯可宗的亲信。在南京城南一带十分嚣张,气焰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还没有敢欺负到杨家头上,但总是一个隐患。
“好,那就去!”
确实是冯可宗,请柬上就写了。
金钗楼可是杨潮自己的地盘,也带上新收的干儿子余继业,让他长长见识,据说这小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