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84部分

第84部分(1 / 2)

>

后生讪笑:“姑姑说的是。”

这妇人和后生不是别人,正是杨潮的母亲赵氏赵兰和她的侄子赵康。

“康尔啊,不是老姑说你,你看看人家王璞,明明隔着一层关系,反倒是爬到你头上去了。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在船上赵兰当弄清楚王璞竟然已经是旗总,而自己亲侄子竟然才是队正,不由感到一阵愤愤不平。

那军队可是自己儿子的,怎么能先升外人,反而让自己亲亲的表弟屈居人下。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

赵康也叹道:“是康儿不对,康儿恶了表哥了。”

赵兰哼道:“你那还不是替咱家考虑。由不得他,等我回去了。非说说潮儿,怎的这么是非不分。”

赵康连忙道:“姑姑不敢这样啊,这样表哥还以为是我告状呢。姑姑放心,康儿靠自己本事,也一定能升官。”

赵兰这才道:“你有这志气那是好的,咱是军户,该拼命的时候就要拼命。不过你记得,打仗的时候聪明点,该躲后头躲后头。还有。你表哥就交给你了,千万不能让人伤者你表哥。”

赵康到:“我醒得了。”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看到王璞也爬上了甲板,顿时不说话了。

王璞非常恭谨的走过来。先是给赵兰作揖:“姑奶奶。”

又对赵康道:“表叔。”

接着又道:“这上面冷,姑奶奶和表叔还是下船舱吧。”

赵兰哼了一声看了看天,又来气了:“这么下下去什么时候能到家啊。书生不让回家过年,老天爷还让不让回家了,真是造了孽了。”

对去年冬天没能回家过年一事,赵兰一直耿耿于怀,可是书生闹事的事情他也是历历在目,在苏州就天天看到有书生恣意放纵,她可不敢冒险跟家人上船,要是再被书生抢了,那就没处说理去了。

王璞笑道:“那倒不会,再有五天绝对到了。”

“还得五天!”

赵兰愤愤不平的走下船舱。

赵康也瞪了王璞一眼,走了下去。

这次他们两人奉命来苏州护卫,一路上赵康就没给过王璞好脸色,还不是因为不高兴王璞是旗总,而他只是一个队正吗,而且王璞立下无可争辩的功劳,而他连江匪的毛都没见过。

赵康不服气,他觉得要是他遇上了江匪,未必比王璞差,可是偏偏每次他出航的时候,那江面上就平静的跟什么似的,连江匪的影子都没见过。

“到镇江了!”

突然船家喊了一嗓子。

“到镇江了!”

赵康心中一动,立刻下了船舱,第一时间跑去告诉他姑姑了。

……

“许多男,你带你的人,沿右岸搜索前进,时限一个时辰,无论找到与否,立刻折返。”

“陈宝弟,你带你的人,沿左岸搜索前进,也是一个时辰,无论找到与否,立刻折返。”

“李五六,你跟着老张去船上,时刻保持警戒。记住,我们是正规水军,时刻不能松懈!”

“宋坤,你跟我在码头上等!”

“是,大人!”

许多男、陈宝弟立刻带着人训练有素的下船,排成两列纵队沿着运河两岸往南跑步。

他们没有穿军装,没有带武器,没人都穿着普通的灰色衣裤,放佛有钱人家的家丁一般。

但是船上是藏有武器的,因此需要有人看着。李五六跟他的弓兵队显然是最合适的。

杨潮则焦急的下了船,在码头上左看右看。

这次杨潮出来,除了胡全和吕末两个识字的留在营中练兵外。几乎将自己手下的精兵强将都带出来了。

到镇江对杨潮的队伍来说,也算是一次远航了。此前从来没有航行过这么远的距离,因此也算得上是一次练兵。

至于保护的味道反而轻了,因为运河向来也比较安全,又有王璞这个目前见血杀人最多的旗总,杨潮并不担心发生什么意外,只是长江上比运河危险的多,因此杨潮还是要到镇江来接一下。

过了大概一刻钟,杨潮先是听到了一阵喧闹声。心中顿时一喜,带着宋坤就迎了上去。

果然很快大雪中就有影子出现,很快一群人就出现了。

两队人跟着一艘漕船小跑着前进,一边跑一边喊着:“大人,老爷、夫人安好,小姐安好!”

杨潮跟船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就看见船头一群身影,最前面的,是一男两女,身后则是一群壮汉。

那不是自己的父母和妹妹还是谁。

杨潮不自由的笑了。

当船还距离有三十步的时候就大喊了起来:“爹娘。妹子,我来接你们了!”

接着就听见母亲高喊:“儿啊,娘好着呢。娘回来了。”

妹妹也喊:“哥我回来了,赵康说你把房子盖好了,我要大屋子。”

父亲倒是从始至终没有说话,腼腆的他一直在船头看着,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杨潮。

等杨潮和船相遇后,母亲就急着让船夫靠岸,也顾不得还没到镇江码头。

跳下码头奔到儿子身边,眼睛顿时一红,险些流出热泪。杨潮正要说话,突然父亲让开船。

父亲却听说杨潮的船在码头上。因此想让船开过去,那样方便卸下行礼。人倒是可以上岸走。

可是母亲立刻就不高兴了,说这么多人,行礼也不多,抬都抬过去了。

父母险些就在岸边吵起来。

杨潮觉得奇怪,母亲的脾气是不好,但是也不至于在外人面前训斥父亲,而父亲虽然脾气好,可是在众人面前被落了脸面,也没有发怒,只是冷哼着生闷气。

杨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让船把行礼拉过去是最省力的,但是自己带了这么多人来,抬过去也没问题。

问题根本不是怎么过去,而是自己怎么说都部队,让船过去,母亲肯定不高兴,让人抬过去,却伤了父亲的心,自己的选择可是有明确的表态问题的。

杨潮觉得自己还是中立的好,因此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

但是有人立场很鲜明,而且也积极献殷勤。

赵康眼里,姑姑到底比姑夫亲,因此他立刻张罗着手下的兵搬运行李。

许多男的兵也立刻上船帮忙,只有陈宝弟呆呆的在对岸插不上手,干着急。

行李倒不是母亲说的,还真不少,大大小小十多个箱子,真不知道父母怎么添置了这么多行李。

大概是看出儿子的疑问,母亲难得的娇柔造作道:“哎呀,杭州的王老爷太热情了,听说我们走,硬是送了这么多。我都说了,家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非要送真没办法。”

原来这些是王潇的老子王义和送的,难怪了。

妹妹道:“送了好多好多东西,有好多扇子,好多绸、布、纱、绢,娘说够做一百件衣服了。”

好像被女儿暴露了,母亲有些生气:“你个死丫头,这么点东西,算什么!”

妹妹撇着嘴:“娘不也高兴吗。”

杨潮连忙道:“都快走吧,这天太冷了。”

母亲这才道:“对对,这鬼天气,冻死人了,儿子别冻着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