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69部分

第69部分(2 / 2)

这首诗满含悲愤,黄巢从此放弃科举,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最后真的带兵攻陷了长安,灭亡了辉煌的大唐皇朝。

水浒传中梁山泊最早拉杆子的白衣秀士王伦是这样的读书人,汉末黄巾军起义的张角是这样的读书人,后世险些掀翻我大清的洪秀全,也是这样的读书人。

怀才不遇,或者自认为怀才不遇,让这些书生内心往往积压着一些比深闺怨妇更加怨毒的情绪,盛世和平年代还好,遭遇乱世这些人就可能变成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他们不讲原则,没有道德感,没有是非观,不择手段,脸厚心黑,偏偏读过书,懂得阴谋诡计,如果遇到一两个混世魔王,就能掀起天下大乱的汹涌波涛。

杨潮一番闲谈,发现黄凤府也属于这样的人物,一个危险分子。

黄凤府根本不在乎杨潮不太好的名声,反而因杨潮欣赏他而欣喜,对杨潮的拉拢更是看做礼贤下士,甘愿为杨潮驱驰,典型的没节操,没道德,没是非的无良书生。

不过这样的人,杨潮喜欢,因为他们心中有所想,那么就有所为,就能够鼓动拉拢利用,反而是那些没用野心,得过且过,盲目无知的人,杨潮根本不知道如何打动他们,如何让他们做事,他们活着好像只是为了活着,没用任何目的。

所以杨潮练兵的时候,总是想激起手下的野心,说好听点是上进心,说委婉点是相当将军的心,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心里有劲,一个心里有劲的人做事,不用跟在屁股后面踢他,他内心的劲,就会不断的鞭策他们前进了。

黄凤府是杨潮见过的不多的这样的人,胡全不是这样的人,赵康不是这样的人,大部分手下都不是这样的人,杨潮认识的人中,只有王潇勉强算这样的人,康悔只能算半个。

不过人心中的野火是能够点燃的,在杨潮的刺激鼓动下,胡全心里的野火刚刚点燃,康悔已经燃烧了一半,只有王潇不需要杨潮鼓动,懂得主动去做事,想尽办法做事,想尽办法达到目的,获得成功,正是因为王潇心中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心里有劲。

这天冯可宗派人将第三张告示张贴了。

盖着礼部大印的告示明明白白威胁所有的书生,他们在闹下去,朝廷就要减少明年江南进士的录取名额了。

这不但是吓到了书生,更是激怒了书生,消息传出来,下午的时候,书生就开始打砸镇抚司了。

而且不光是镇抚司,连礼部都连带了,六部给连带了。

本来因为镇抚司抓了四公子中的三人,书生的眼光都盯住了镇抚司,结果礼部的告示一出,顿时又转向官府了。

这种情况让冯可宗松了一口气,眼看着包围镇抚司的书生数量快到三百了,人数还在持续增多,苏州的、杭州的书生,还在不断的往这里汇聚,他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

结果这份告示分散了书生的注意,一部分人去了六部聒噪哄闹,镇抚司衙门前顿时就剩下一百个人左右,虽然闹腾的更厉害,甚至开始砸门,可是毕竟有了转机。

杨潮却有麻烦了,礼部和兵部尚书,同时召见他,显然对他不满意了。

杨潮并不在乎,大咧咧,施施然来到两个部门。

第一百三十五节保证和要求

对六部衙门来说,自从杨潮抓了三公子之后,他们感到轻松了不少。

其中礼部和兵部,准确的说是两个尚书对杨潮是颇为满意的,无论成不成,至少杨潮将书生火力引到了锦衣卫身上,虽然锦衣卫那边非常不满,镇抚使找到兵部大吵大闹,要兵部抓人,跑到应天府要应天府抓人,可是文官集团很乐意将来让锦衣卫背黑锅,反正都是锦衣卫惹起来的,这黑锅他们不背谁背。

但是没两天,第三封告示一贴,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文官衙门这边,再次包围六部要说法。

尤其是礼部衙门外,书生的情绪格外剧烈,包围六部的书生,有八成都在礼部。

礼部的差人紧张至极,关紧大门任由书生在门外谩骂,在外面哭闹,在外面大呼列祖列宗,大呼孔孟诸圣,大骂奸臣当道。

礼部打定主意,绝对不能开门。

礼部最难过,所以礼部尚书第一个召见杨潮。

杨潮本以为礼部尚书黄锦会大骂自己一顿的,出乎杨潮预料的是,黄锦反而是好言宽慰,依然表明自己支持杨潮的决心不变,让杨潮放心大胆去做,但同时也暗示杨潮书生围攻礼部让他很为难,如果书生去围攻别的衙门,礼部是不会介意的。

黄锦就差直接告诉杨潮,让书生去打砸镇抚司的话了。

杨潮连连表示一切都在掌握中,很快书生哄闹就会散去了。

杨潮对黄锦的印象好了不少,黄锦变现的意志是愿意负责,愿意替杨潮扛,至少愿意跟杨潮一起担当,不像熊明遇完全不办事,完全不想担责任。

所以杨潮先来礼部,后去兵部,也是不太想跟熊明遇这个厚黑官僚见面。

只是不想见也得见。

到兵部衙门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了。

杨潮见到熊明遇的时候,熊明遇正红在吃饭,也不让杨潮一起吃,很没有礼貌。

杨潮却老实的行礼拜见。

“下官拜见熊大人。”

熊明遇放下筷子,摆摆手下人收拾碗筷。

这才看向杨潮:“起来吧。”

杨潮站起来:“谢大人。”

也不给座位,就站在原地。

熊明遇慢条斯理,又是洗手,又是漱口,又是整理衣襟,一直折腾了足有一刻钟才开始说话。

“说吧,怎么回事,书生哄闹不止,越演越烈,你的章程呢?”

熊明遇竟然在兴师问罪。

杨潮心中冷笑,熊明遇这个老小子自己不愿意出头,现在反而摆出一副很失望的态度,好像杨潮辜负了他的信任一样。

不过面对熊明遇这样的江南巨头,杨潮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做,都影响不到熊明遇,熊明遇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这次杨潮顺利平息了书生哄闹,对礼部来说是将功赎罪,对锦衣卫来说是戴罪立功,对兵部来说却是应对得当。

没错,兵部肯定能捞到功劳,哪怕他们不承担一点责任,哪怕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他们就是有功。

原因很简单,杨潮是水营武官,兵部有调兵之权,一旦事情办成,兵部那时候随便补发几张文书,大可以表示杨潮是他们一早派去的,而只要事情没办成,他们就不会出字据,一切就跟他们没关系。

杨潮做不成,他们把责任推到杨潮身上,杨潮做成了,是兵部领导有方。

所以杨潮不敢主动派兵,省的兵部将来把私自调兵的屎盆子扣到自己头上,这样就把自己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但也完全不能影响兵部,失败了杨潮没有责任,顶多是让礼部责任更大而已,兵部没什么责任,成功了杨潮没什么功劳,顶多是让礼部罪责小点而已,兵部则功劳大大。

因此一早兵部尚书熊明遇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对此杨潮除了无奈,只有无奈。

“回大人话。书生人数已经少多了,前天不到二百人,今天却有快三百人了。因为下官无法调兵,因为下官不能封门。”

杨潮索性直说了出来,点出事态越发严重,是因为他熊明遇不发兵,不是他杨潮做的不好。

熊明遇冷哼一声:“你手下不是有兵吗?本官不是许你便宜行事了吗?”

熊明遇还敢拿他的口头承诺说事,杨潮不由心中一股无名火起,那完全是一个陷阱,还以为自己看不出来,这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不可忍也得忍,压下火气,装作一副平淡模样道:“回大人话,下官手下兵丁斩杀九级匪首,报公文书却一直被扣,有功不赏军兵士气低落,且半年来半两饷银未见,士兵闹饷无法调动。”

杨潮直接点出了自己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以熊明遇的城府肯定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如果是一个愣头青,肯定大包大揽表示一定帮杨潮解决,但是熊明遇是个老江湖。

熊明遇抚须沉声道:“嗯,你的难处本官知晓了。不过难处也需要克服一下,如今天下多处用兵,湖广、河南处处兵锋,哪里不需要饷银,士兵缺饷朝廷也实属无奈,杨千户可要体谅时艰,替朝廷分忧啊。”

杨潮咬住一点:“熊大人所言极是,下官自当鞠躬尽瘁,为朝廷分忧,死而后已。奈何士兵不赏,军心涣散,不堪使用,下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望大人体谅下官之艰难。”

杨潮摆明了,这件事不解决,他的兵就不动。

熊明遇听明白了,杨潮的意思是他立下的军功被人扣住了,他的兵没有赏银很不满。

熊明遇不清楚的是,杨潮最想要的到底是军功,还是饷银。

如果杨潮只是借口要钱,熊明遇多的没有,千把两军饷兵部还是挤的出来的,让杨潮帮忙解决书生哄闹这么大的麻烦,而且要他完全承担责任,给点军饷让他尝尝甜头也是应该的。

如果是军功的话,熊明遇还得弄清楚才能管这事,因为军队的军功不会平白无故被衙门给扣下,肯定有猫腻,或者是私人恩怨,或者这军功来路不正,如果杨潮的军功是杀良冒功,他熊明遇也不敢冒?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