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何伟妻见赵雯神情严肃,便又忍不住宽慰赵雯,“何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即便他很喜欢你,只要他认为你对他没兴趣,他会把自己的欲念隐藏得很深,甚至怕让你看出他的心思。你尽管放心好了,他永远也不会做出让你感到为难的事来。”
赵雯点点头说:“嫂子,何老板的确是个很自重,也很尊重别人的人。和他在一起这么久了,他连句过份的玩笑话都没对我说过。说心里话,我乐意和他相处,但我希望他永远把我当个小妹妹或好朋友。”
“他会的,即便有一天他对你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也不会怨恨你,他一定能主动退一步,把你当成妹妹或朋友。就如同他现在希望我和他能成为朋友一样。”何伟妻如是说。
“我也希望是这样,有时我觉得他像父辈,有时像兄长,有时候更像是朋友。就如我对何涛,如果说把他当晚辈,我未免太攀大了,可他的确是个孩子,有时又觉得他像我的弟弟,或是个朋友。”赵雯如是说。
有了这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赵雯明白了这样的现实:何伟夫妇复婚的可能微乎其微,他们最终的结果也许会成为相互尊敬的朋友;何涛只能放弃一切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渐渐理解父母的苦衷;她——赵雯依旧与他们一家三口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但她必须让何伟尽快打消那方面的念头。
赵雯认为一旦何伟确信了她与魏刚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他也就自然对她死心了。赵雯的思想很单纯,也很少把别人往复杂了想,若不是何伟妻的提醒,她决不会想到何伟对她有那层意思。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影响何伟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仍然认为他是个相当不错的老板。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何伟的庇护、栽培和提携,当初走投无路的她若不是被何伟接纳,不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呢?对于一个独身闯京城女子来说,自身的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有人能为你提供施展才干的条件和空间。赵雯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庆幸自己遇到了何伟这样既器重她又从未对她提过非分要求的好老板,现如今有几个老板肯放过身边有姿色的女人呀?
第115章
现在写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了,写长篇小说的人就更少了,包括那些已成了名的作家。历时数年呕心沥血打造出一部长篇的稿酬不过一两万,而一篇万余字的名人专访,演员隐私之类的纪实“快餐”,一稿多投赚到的金钱,很容易超过前者,而一集电视剧的稿费也已然飙升至万元。利益使然,文人墨客不得不随波逐流。于是,好小说寥寥无几,这更加剧了小说市场的疲软。于是有人惊呼,再过一二十年,也许就没人写小说了。
罗晓明的长篇小说《旋涡》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笼的。
罗晓明也对自己这部小说的销量信心不足,所以他没敢像那些名人出书那样要版税,而是要的稿费。这还是他托了出版社的同学,才没让他掏几万元包销。那个同学不客气地说别看你有了些名气,可眼下正经小说就是没市场,除非你不要脸不要皮地什么都敢写。罗晓明不服气地说,我这部小说要是卖不出一万册,从今往后我就不再写小说了。
《旋涡》面市后,因没做任何炒作,几乎无人问津。后来电视台对罗晓明做了次专访,又花钱托关系在几家报纸登了新书介绍,才渐渐有人买了。
罗晓明自然是要送赵雯一本的,赵雯很认真地读了。赵雯觉得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书里三位性格迥异的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处处碰壁,原有的一腔热血渐渐冷却了下来。他们几乎同时放弃了“不立业不谈恋爱”的誓言。都很实际地交了女友,于是便有了三对恋人的感情纠葛,在爱情的旋涡里苦苦挣扎……小说的后半部里有罗晓明的影子,赵雯从中看到了罗晓明内心世界里她不曾发现的东西。小说让赵雯数次落泪,她在读其它小说时是不曾有过的。赵雯觉得《旋涡》应算是一部很有人情味儿也挺感人的小说,是罗晓明用心血写成的一部成功作品。
赵雯把《旋涡》推荐给了杨志鸣和方勇,因为他们都对影视制作的前景看好,文化公司也曾成功地运作了一部电影和两部二十集的电视剧。杨志鸣读过《旋涡》后,请几位影视圈里的行家议了议,一致认为搞成电视剧应该是很有买点的。
元旦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杨志鸣和方勇来月亮宫吃晚饭,专门就此事与赵雯一议。
杨志鸣说:“再过几天这里加盖的三层就装修好了,到时候文化公司就可以搬过来了。赵雯,我跟方勇商量过了,再给你加副担子,让你担任文化公司的副总。”
赵雯忙说:“不行,不行,我对搞文化一窍不通,再说这里的工作已经让我忙得焦头烂额了!”
杨志鸣笑笑说:“不要对自己没信心,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方勇以前更不懂,也是这两年才练出来的嘛。”
方勇说:“你不要犯怵,杨总会为咱们把关的。最近总公司有笔大的房地产生意,杨总准备把我抽调过去,文化公司的事你就多费心吧!”
赵雯还想推辞,杨志鸣不容置疑地说:“就这样定啦!你可以先跟罗晓明接触接触,他的小说还说得过去,我看可以搞个二十集的连续剧。现在一打开电视,不是港台片就是古装戏,老百姓都看腻歪了,咱们搞个都市题材的现代剧,兴许能火一把。”
其实,赵雯推荐《旋涡》的用意也正在于此,罗晓明也说了,如果不搞成电视剧,小说的销量不会太大。虽说赵雯不愿过多地与罗晓明接触,但她却希望罗晓明的书能够成为畅销书。她也听说不少导演在跟罗晓明谈改编事宜,可大都雷声大雨点小,主要是资金问题。杨志鸣能感兴趣,这对罗晓明不啻是个福音。
正吃着聊着,玲玲哼着歌推门而入。
玲玲穿着新定做的毛料西服,一向散披的长发在脑后束了个纂儿,倒是减少了做妈咪时的浅薄与轻浮。可她一旦正规起来又让人感到有些做作,尤其是张嘴一笑,开口一说话,仍欠稳重。
“哟!几位大领导,又偷偷摸摸地撮上啦!咱这小兵卒子能不能也蹭几口吃呀?听听,我这肚子早就咕咕叫啦!”玲玲一说话还是跟打机关枪似的。
赵雯忙起身让座:“瞧你这张不饶人的嘴,哪次吃饭少得了你?”
杨志鸣笑着说:“你那鼻子比猫还灵,我们这屁股还没坐热乎呢,你就闻香而至啦!”
方勇让玲玲在自己身边坐下,并让服务员添了套碗筷,然后酸不几几地对玲玲解释说:“我们刚才谈了点儿工作上的事,所以没叫你。”
赵雯给玲玲的布碟里夹了些菜,玲玲假装正经地说:“谢谢赵总。”
赵雯捅了玲玲一下:“又来了是不,咱不是说好了,只有当着员工时才彼此称呼职务嘛!”
玲玲半开玩笑地说:“我怕杨总,还有方总,又骂我没规矩。”
杨志鸣笑着说:“听你的话音儿,看来你还是有情绪呀!”
玲玲学着舞台腔接口道:“不敢,不敢,小的不敢!”
方勇忙替玲玲辩解说:“她这段好多了,这两天对韩军也改了口了,韩军跟我说,前一段的工作餐的确太单调了。”
赵雯也诚恳地说:“我也有责任,是我让后厨降低成本的。其实按规定玲玲是可以单开小灶的,可她一直和员工们吃工作餐。”
杨志鸣打趣道:“那今天呢?咱这顿饭可不是工作餐的标准哟!”
玲玲假装生气地一放筷子:“杨总,您还让不让人家吃了?”
杨志鸣哈哈一笑:“跟你开个玩笑也不行吗?吃吃吃,撑死你得啦!”说完,杨志鸣给玲玲夹过一块香酥鸡腿。
魏刚带着大黑和亮子走了,走的前一晚赵雯还跟魏刚嚷了几句,因为魏刚的腿还没好利索。魏刚说南方暖和,对他身体恢复有利。赵雯哪会想到他们竟然去了莫斯科,如果知道,死活不会让他们去的。
其实,赵雯要是多动动脑子,应该是有察觉的。魏刚每次去南方进货,来去都是天上飞,这次却改乘了火车。赵雯问为啥不坐飞机,魏刚搪塞说中途有几个大城市得摸摸行情,回来时好给他们甩点儿货。以前魏刚总是独来独往,这次却带上了大黑和亮子,魏刚说反正他们哥俩的买卖也都停了,陪着我去,省得他们闲着没事惹是生非。赵雯顾不上细想,也是因为她正忙着陈莉的申诉和罗晓明的小说改编电视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