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祟祯十四年二月,安静了许久的小北荒突然开始调兵遣将,第三军地战船开始试探着沿水道进入辽河,并清理原本皇太极派人在河道里安插下的那些阻碍行船的木桩,同时,鸭绿江以东的第四军也有步骤的进入辽东,沿镇江…汤站-凤凰城-青台…甜水站一线,逐步向辽阳方向进发;再有,北方原本已经退至完达山地第二军也重新南下,冒着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连绵积雪,开始向依兰要塞方向前进。
三支大军的进发,让原本陷入僵持的明清大军之间的局势陡然紧张起来。洪承畴和皇太极都极为小心地预测着楚钟南此次进军的步的。然而,就在两人都担忧不已的时刻,小北荒各军却突然打出“驱除鞑虏,复我故土”的旗号,并将楚钟南处死范文程、宁完我,同时“热情招待”钱谦益一行的事迹广为宣扬。当然,此时地辽东并没有多少剩余人口,可是,这件事依然还是很快地传进了正在铁岭对峙的明清两军将士的耳朵里。洪承畴当然不会轻易的就相信这些消息,即便是有了林喜和赵长山,还有钱谦益的亲笔书信。
但是,除了他,明军一方还有许多总兵大人,这些人对楚钟南的来却是感到高兴的,尤其是当听说楚钟南已经被祟祯封为朝鲜国王之后,他们就更加确信楚钟南是来帮助他们的了。不过,这一切的高兴和警惕很快便在清军突然发动的猛烈进攻之下消失地一干二净。(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两百零二章 破局
更新时间:2009…10…28 20:52:38 本章字数:4599
楚钟南,还有楚钟南带领下的小北荒,满清高层们杂的。从一开始的不屑,到之后的不得不正视,再到如今的惧怕……他们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原本只能躲在偏远地区芶延残喘的逃亡势力最后竟能拥有覆亡他们的实力?要知道,他们的八旗军是那么的强大!
一些有脑子的八旗高层曾经想过,能不能从小北荒崛起的过程中找出原因,进而用到自己的身上,从而使得满清摆脱现在的这种被动局面,进而发展的更加壮大。可是,很显然,他们学不会。即便是号称最英明的皇太极也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将本只是处于下风,却还拥有强大势力的满清带到了如今这种风雨飘摇的境地。
而按照楚钟南的话说,皇太极之所以会闹出这么大的一个纰漏,究其原因,是因为满清八旗所奉行的政策。八旗各有一个旗主,各个参领、佐领也都有自己的势力。满清固然是因为八旗制度而走上了强大,但这种完全建立在武装力量基础上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一旦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没有足够的实力压下其余各方的势力,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变得极不稳固。原本,努尔哈赤一手带着建州女真走上强大,并最终创立了八旗制度,创建了后金国,所以,他个人的巨大威望足以镇住任何一个心怀不轨的人或者势力。但接下来,皇太极就不行了。
没错,皇太极确实很有能力,他将原本与自己并列的阿敏、莽古尔泰,还有代善都赶了下去,甚至一度掌握了大半个八旗的实力。可是,八旗毕竟是八旗,它们是由八个势力组成的。皇太极也不是努尔哈赤,他只不过是继承的努尔哈赤的位子。如果只是一两次的失败倒也没什么,可是,在小北荒的打击下,他已经失败过太多次了。虽然,他将后金改名为大清,又将女真改称为满洲,可是,这种名字的变动却无法改变那些旗人犹如游牧民族一般地本性。
优胜劣汰!
这就是这个时的满族,也是曾经的女真族人们所默认的规则。
皇太极很强,可他已经无领导满清走向更加强大的道路,相反,在他的领导下,原本战无不胜的八旗铁骑屡屡受挫,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就连爱新觉罗家的中坚力量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原本地满清第一豪强家族爱新觉罗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可除了爱新觉罗氏,满清还有其他贵冑!钮祜禄氏、瓜尔佳氏、董鄂氏、觉尔察氏、马佳氏、伊尔根觉罗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氏……
所以,虽然太极依然掌握着强大的力量,可是,面对这些国内强大的家族和他们所代表的力量,皇太极却依然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他虽然领导着半个八旗的力量,再加上多尔衮等人地绝对支持,这股力量甚至都超过了八旗的四分之三,可是,别忘了,爱新觉罗氏已经没几个人了。这也就是说,他虽然在高层还拥有着绝对的势力,可在八旗的中下层,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已经无法抵御另外几大贵族的侵蚀。现在不是康熙乾隆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八旗贵冑早就已经成了废物,即便是有心,也没什么胆略去攫取最高权力,只会仗着祖先的功劳混吃等死。可现在这个时代地八旗贵冑们个个都拥有着不输于爱新觉罗氏的野心,同样,他们也不乏动手的胆量和能力。
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迫使皇太极须尽快地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改变的方法,自然也就是打败小北荒。所以,着急上火之下,他终于再次犯了错。本来,这个错误如果放到别人身上,或许还不会被称为错误,可放在楚钟南和小北荒身上,却成了一个天大的、足以致死地错误。
****************************************
南在退出依兰要塞。退出辽东之后。又突然再次进兵。让皇太极和满清八旗意识到了危险地来临。可在这个时候。他们却还在跟明军纠缠。这当然不行!十三万明军地势力已经够强大地了。如果让打着援助明军旗号地小北荒再插手进来。那八旗根本就不需要再玩儿下去了。
皇太极想过求和。可这本就不可能。
上一次求和才刚过去多会?满清与大明之间地仇恨已经渗入到了骨子里。大家刚刚议和完毕就又打了起来。如今又有了小北荒地助助。大明怎么可能放弃这么绝佳地时机?
所以。他们只有主动攻击。在小北荒地军队还没有开到铁岭地时候。先把明军打败。哪怕胜利地希望不。也不能坐以待毙!
……
祟祯十四年二月末。辽河西面地满清多尔衮部首先发动了对明军祖大寿部地进攻。清军地猛烈进攻让与之交战多年地祖大寿也颇感棘手。虽然自己地兵力是多尔衮地三倍。可惮于清军地野战能力。祖大寿不敢正撄其锋。只能凭着营寨拒守。而与此同时。皇太极本部也开始了对铁岭城地进攻。面对高大地城墙。皇太极所率地八旗军发动了近乎自杀式地进攻。这使得城内洪承畴所率地数万大军立刻陷入了巨大地压力这下。甚至南面城墙还一度被清军攻占。最后还是大同总兵王朴率军拼命将其夺回。双方争持不下。再次陷入僵持。
不过,就在辽河西边和铁岭都进入激烈的交战中的时候,拦在三岔堡外面~多铎部却依然没什么动静。这让据守的吴三桂曹变蛟都感到有些拿捏不
……
二月十二的寒风直入骨髓,尤其是是夜里,吴三桂穿着一身铁甲慢悠悠地在寨墙上巡视,被冻得面皮通红,可他却不敢有任何的疏忽。这一次可是生死存亡之战!
“长伯(吴三桂字),你说这多铎到底是想干什么?他的两个兄弟都发疯一样,就他躲在那儿比谁都老实!”吴三桂身边是玉田总兵曹变蛟。与吴三桂
气的模样相比,曹变蛟就显得粗豪的许多,身材高大眼,不管是哪一方面,好像都显示着他是一名正宗的武将。而事实上,曹变蛟本人确实是出自武将世家。其叔曹文诏便是一位名将,勇毅而有智略,甚至曾被称为第一良将。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后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在抵抗后金侵略中有功。再后来,陕西农民军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进行征讨。一年内,曹文诏先杀据守河曲的农民军首领王嘉胤,以功升任临洮总兵官,之后,又连续击灭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等农民军首领。后来,曹文诏与变民军大战于西,斩首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等农民军首领。农民军首领可天飞、刘道江等包围合水城,曹文诏前往救援。农民军将精锐埋伏起来,以千骑挑战,将明军诱到南原,伏兵大起。城上人说曹将军已经战死。曹文诏持矛左右突击,匹马出入万军之中,所向披靡。守军看见后,出兵夹击,农民军大败。曹文诏在陕西大小数十战,功劳最多,但当时总领全军的洪承畴却不帮他叙功。
祟祯七年,曹文诏又受命节制山西诸将,多次击败农民军。曹变蛟当时便在曹文诏营中效力。祟祯八年,曹文诏率军至河南商州,直取李自成大本营。曹变蛟时为参将,奉命发动夜袭,结果,叔侄合力将李自成打得大败,直逃到金岭川才得以重整旗鼓,据险地以千骑迎击曹变蛟的追兵。可是,即便是据有地利,千骑还是被曹变蛟击败,李自成再次败走。之后,大小曹将军之名威震河南,农民军闻之无不惊惧。
后来,李自成纠集二十万人马进攻凤翔,曹文诏再次率军镇压。但是,这一回,曹文诏地武勇终于就此被李自成以数万大军组成的包围圈终结。曹文诏本人力尽自!
曹文诏死后,曹变蛟成为一军总督,并被洪承畴荐为副总兵。从此,他跟随洪承畴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先是因为镇压高迎祥有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