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哥明天就去打鞑靼人了,你好好呆在城里面,等我回来带你出去玩。”贾环揉了揉小孩子的脑袋,柔声道。
也许是之前的经历,这个孩子十分懂事。只不过今天却不像以往,他用力攒着贾环的衣角,难得的开口道:“哥哥别走。”
贾环难得见到小孩子这么明显的依赖,心中很是高兴,蹲□解释道:“我很快就回来,只有鞑靼人被打跑了,我们才能出去玩啊。到时候,哥哥带你去大同之外看看?”
可惜小孩子就是死活不放手,贾环说完这番话之后甚至还在他脸上看到了类似于鄙视的表情。贾环着实哭笑不得,想不到这么乖的孩子竟然也有闹小脾气的时候。
只可惜贾环知道这场战争自己必须参加,而且必须要立下战功,只有这样,他才能风光回京。这些都是墨濂在最近的一次来信中说明的,特别是信末尾的那句“静待君归”,让贾环心中对于回京的日子有了不少期盼。除了这些,探春的信也让贾环有了一定的紧迫感,探春在信中随手提到了贾府最近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府中的女人们对迎春的亲事上了心。贾环知道,自己若是再在边疆耽搁几年,不说别的,就探春的亲事恐怕就木已成舟了。所以他需要尽快回去。
“你想想,要是我们打跑了鞑靼人,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小孩子就不用天天到处东躲西藏了。”说这话时,贾环是真心这么想的,他这次之所以急切想到前线去,为百姓做点事情也是理由之一。他虽然不知道生灵涂炭是什么样子,但是看到那一张张淳朴的脸因为躲避战争面黄肌瘦,神色或麻木或愤怒或悲哀,所有的这些让本来就心软的贾环坐立不安。只可惜他面前的孩子依然执着地不肯放手。
贾环本来就不是什么能言善辩的人,特别是解释的对象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急得他抓耳挠腮,出了一身汗,结果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话。
就这么生生磨了快一个时辰,贾环好说歹说,口干舌燥,这才哄得孩子放开了他的衣角。
“没见过你这么倔的孩子。”贾环知道这孩子是舍不得自己,倒是也不生气,好笑地拍了拍他的脑袋,“以后可别这样了,这种性子不讨喜。”
小孩子还是低着头不说话,贾环也拿他没办法。
这不过是出征前的一个小插曲,贾环也没有放在心上,当天晚上就领着士兵离开了大同。
49第四十九章 【倒V】
贾环这一路军队趁着城内军队牵制鞑靼大部队的时候;试图悄悄绕到后方;配合时机,和城内守军对鞑靼大军进行前后夹击,以求一举歼灭。为了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绕到敌人后方的军队兵分两路,贾环正在其中的左路。
贾环从军接近四年;这两年的对敌战斗尤其频繁;但是即便是到今天;他还依然不习惯这样一声不响的行军。为了保证队伍的隐秘性,他们选择在夜晚急行军;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说话;而那些训练有素的马匹发出的声响也非常小,只有步兵走路的沙沙声伴着边境夏夜的风才会给行军途中带来点不一样。
接近草原的夏夜气候适宜,天空因为繁星的点缀显得高而远,只可惜整支队伍中没有一个人有心思享受这样的夜晚,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他们需要赶在天亮前找到对方的驻地,并和右路大军会合。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贾环他们的军队仍然没有找到敌军的影子,事情变得有些棘手。领队的参将命令全员原地休整,然后将队伍中的大小军官集合到一起,再次确认了大军行进的路线,甚至找来有经验的当地老兵进行勘测。确认了自己这路军队行径无误之后,参将这才稍微放松了点,然后自言自语道:“奇怪,应该早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大营了才对……”
贾环也皱眉,他还是经验不足,至少这种情况就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难道对方未卜先知,已经提前转移了军队?想想白天鞑靼大军并无异常举动,自己又旋即否定了这种感觉上颇不可能的猜测。
参将也是南安王手下的老将了,对于此种情况也不敢冒进,遂决定按照方向,先找到隐蔽大军的地点,然后派一队人马先去探探前路。这样一来即便有了变故,大部分兵马总归可以保全。
贾环隐隐感觉到不安,行军路线既然没有错的话,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想不明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明显。
好在一路上虽然神经紧绷,却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除了最重要的一点,鞑靼大军的营地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不见踪影。大军最终还是按照参将的意见,隐蔽在了一片密林中,眼看着天快亮了,参将也顾不得什么冒不冒险了,直接指派贾环带着一队人马前去探查情况。其实参将心中隐隐有些预感,恐怕这打击的计划是泄露了,若是如此,恐怕无功而返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且不知道右路大军情况如何。如果是他,既然知道了敌人的计划,肯定会选择将计就计让敌人有去无还。虽然如此猜测,但是他向来谨慎小心,所以为了确认这个猜想,只得将队伍中对于隐蔽探查任务得心应手的贾环派了出去。还特地嘱咐贾环不要冒进,一旦确认情况立即回来汇报。
贾环对于这样的指派并无不满,作为先锋探查敌情的事情他已经驾轻就熟,所以很快整理好心情,带着人马朝着原本应该有鞑靼军营的地方前进。此时已是寅时,不到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如果不能及时传回消息,这伏击的军队可就危险了。
所幸贾环并没有像他担心的那样,队伍没有行进多久,他们就看到了远处鞑靼营地的灯火。营地确实换了地方,但贾环也不明白对方这是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贾环他们潜伏在草丛中,看着鞑靼营地中人影晃晃,直觉不太对劲。于是他示意身边的战士,派两个动作灵活善于隐蔽的人悄悄靠近看看。
不一会,士兵就回来报告道:“他们似乎早有防备,营地警戒森严,无法探得内情。”
贾环也不为难战士,示意撤退。看来今日只能无功而返了,他知道队伍中多半是出了内奸,他需要通知大军立即做出抉择,否则这仗还没打,自己的老底就被摸透了。
就在贾环所在的左路大军停滞不前的时候,一同派出去的右路大军还没有看到对方的营地就已经遭遇了伏击。丝毫没有准备的队伍,在经历了一场九死一生的战斗之后,虽然打败了鞑靼人偷袭的队伍,但是一支队伍还存有战斗力的战士竟然不足二分之一。右路主帅当机立断,收整了军队,转而回到大同城内。
南安王一见灰头土脸的右路大军,怒火中烧:“混账!什么叫做军令,你随随便便就退军,你让左路怎么办?我看你是脑子没带过来吧?”
耿源想到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左路军队就觉得心急如焚,这是他率兵戍边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他已经找到了那个向外传递消息的内奸,并派人严加看管起来,他甚至都想好了利用这个内奸将敌军引入陷阱的策略,结果,现在这个不负责任的右军主帅竟然班师回城了。生生的破坏了他的计划。
“带下去,看管起来。”耿源生生咽下堵在胸口的那股气,声音有如三九寒冰,命令道:“没有我的命令,不准任何人接触。”
这名将领似乎也知道自己似乎犯了大错误,于是也没有辩解,一脸灰败地随着侍卫退下。他知道这场战争若是胜利还好说,若是失败等待他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违反军令的惩罚了,甚至通敌叛国的罪名都有可能按在自己身上。这位参将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这个指挥失误,他让自己陷入了比想象中还可怕的境地。
贾环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到了大军的驻地,向参将报告了情况。
“如今应该怎么办?”贾环问道,“如果右路大军找不到这里来,我们孤军奋战可以胜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