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儿,你的大像心经又有进步了。”不知何时,少年身后来了个白须僧人,正一脸慈笑的看着坐在溪边巨石上的少年。
“师傅,你回来了啊!”听到僧人的话,少年停止了吹箫,转身站起来欣喜的望着老者。
“呵呵,师傅回来不见你,便是知道你不好好做功课又跑到这里来吹箫了。”年老僧人呵呵的笑道。
少年有点羞赧的低着头。
这师徒二人正是圆通大师和陈家良。只是过了数年,当年还偶尔泪眼涟涟的小儿已经长成了今日的俊美少年,圆通大师也年近百龄,但精神反而比前些年要好,想来是这几年来心情舒倘的缘故。
“良儿,你随为师来娥眉已经有七年了吧。”望着徒儿,圆通微笑着问道。
陈家良想想自己前阵子才从蓉城七中高中部报名回来,这样算来,自己跟着师傅来到川省刚好七年有余了。
“是的,师傅!”陈家良答道,但是却有点疑惑的看着圆通大师,不知道自己的师傅为什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
圆通自然清楚自己徒儿心有疑问,却是笑而不答:“走吧,天色已晚,跟师傅回去吃饭吧。”
陈家良跟在圆通的身后,却也没有再问什么,只是想着这几年来自己的生活。
当年,年仅七岁的陈家良告别母亲随着圆通大师来到娥眉求艺,一晃已经有七年有余了,当年的稚嫩小儿在圆通的精心教导长成了今天的翩翩美少年。
入山之后,圆通便潜心教导陈家良学习自己所知的各种技艺,四年中不曾出门远一步。当时圆通因为长年晓露风霜,身体渐渐有点不好,怕自己过早圆寂,误了师门大事,便全身心的对督导陈家良学习。后来调理得当,加上不用辛劳的跑动,又因为家良学业进展神速而心情舒倘,圆通大师的身体居然日渐好转,反而胜过了了前些年。这大概便是佛家的业报了。
几年来,陈家良虽然不像其他寺僧一样要做早课,但却也往往是凌晨太阳未升之时便要起来,随圆通到华宝顶部一地势平坦之处,面东练习吐呐,而吃过早饭之后,便要背诵大量的经文。本来陈家良不须出家为僧,理因不必背诵各种经文,但圆通说背诵经文有助于凝神静气,对修炼大像心经非常有益。
既然师傅这样说,陈家良当然不会背退了,到后来陈家良更是喜欢上了经文背诵。除了背到后来,经文越来越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之外,更多是因为陈家良发现后来的经书和自己早年母亲让自己背诵的龙经颇有相通之处。
其实,这些经文确实如圆通所言,能够宁神静气,益于大像心经的修炼,这也是圆通师门历代祖师倒有大半出家的缘故。只是后来,圆通见自己的徒儿进展甚快,便把一些师门传下来的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清楚的经文心法给家良背诵。
家良不知其中曲折,自然是照背不误,确也误打误中,与自家祖传的龙经相互为助。其实,昔日佛主释迦牟尼一苇渡江,名动天下,后于少林面壁九年,创少林七十二技。后少林僧人和俗家弟子无数,以至天下武学倒有大半出自少林。当然,传闻不尽为实。而这些武学虽然不如传说中那样,动则翻江倒海,杀人于无形,但对健身强体,擒拿飞纵却一点也不为过。至于佛门心法,更是注重内在的修为,偏于培炼心志,静修潜能。
圆通师门本是北少林的一支,门中心法也大多出至少林,有些心法甚至在少林都已失传。而龙经却是傅家祖辈因为机缘巧合从一野游僧人所赠。经书有相通之处也不为过,只是这些圆通也陈家良都不为所知罢了。
除了背诵经文之外,午饭过后便要午休一会,然后圆通便会教导家良练琴习字,间儿会教陈家良摆阵布卦。如圆通所说,响午过后,日落而地气沉,人也容易心浮气燥,不适合修炼佛经,便教导陈家良此类的东西。陈家良倒是高兴的紧,毕竟是小孩心性,比起枯燥的经文,这些东西学来要好玩的多。后来,年纪大了些后,陈家良更是可以将经脉之气应用于弹琴绘画之中,两厢得益。
说来,圆通是铭慧大师的方中好友,自身佛法修为外,这些世俗之物却也非常的精通,教导起家良来也得心应手,每每感叹家良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圆通大师也会教导家良修炼一些手脚功夫,否则单是华宝峰顶,家良便会无法上去,而不可能每次都由圆通大师携带而上了。
晚上,陈家良除了做师傅留下的功课外,便是练习母亲让自己背诵下来的龙经了。家良年龄渐长,对于龙经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在一年前居然通了龙经三卷。除了天资之外,师门心法倒是有很大的功劳。
如此几年下来,家良习得了圆通大师的大部分技艺,只是在火候上还有所欠缺。
对于陈家良的资质,圆通大师自然是无话可说了,而更让圆通欣喜的却是陈家良的品性。陈家良本是个性善孝顺之人,当年年小之时,便知道疼贴其母陈兰芳了。而跟了圆通学艺后,对圆通也是孝顺非常,平时端茶递水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便是寺中斋饭,除了早饭之外,其他两顿到大多是有陈家良所做,而圆通也常言家良的厨艺直逼其母。
能够呼啸山林间,纵情江湖中,正是许多年少之人的梦想。快意恩仇更为大多人追捧。陈家良现在的修为就在老辈人中也为凤楚,但多年来沉浸于佛经之中,加上天性内敛,虽然天纵其才,陈家良却在平常时日从不表现出胜人一等的姿势。
对于陈家良的种种,圆通大师自然是非常满意,唯一一点不足之处,便是此子过于善感,每每无事之时,便到后山溪边吹箫思家,圆通当然也知道家良有大部分时间想的却是家中那个儿时玩伴,名叫方熙怡的女孩。只是这等儿女私情,圆通也没有过多的责问。
第十章 灵猴
第十章灵猴
娥眉山中,除了风景秀丽绝伦之外,另有一物也是不得不说。此物可以说是娥眉山的地主,那便是娥眉山猴。
娥眉山猴又叫娥眉灵猴,成千上万,根据不同区域,分属不同的猴群。其他地方的山猴,有些性格温顺,而娥眉山的灵猴却是生性顽劣,平时游客上山,这些猴子就多有骚扰。以至于后来,上山的游客都要准备好一些花生之类的小吃,等到山上遇到猴群的时候,好来孝敬给这些地主。
陈家良随圆通到娥眉学艺,几年下来对娥眉各处也是非常的了解。平时功课做完后,陈家良也会攀爬娥眉其他山峰,不过陈家良脚程非常的好,别人要半天才能攀上的峰顶,他往往只要一两小时。
陈家良本是个不喜热闹之人,在攀山之时,更是拣一些人际罕至之处,所以对于娥眉山中的东西,见着的便也要比其他的人要多。
就说娥眉灵猴,陈家良也见到超过五个猴群之多,对这些猴群的猴王也颇为了解。这些猴群对陈家良似乎挺了解,不大敢像对待其他游客一样上前嬉戏,每每看到陈家良攀爬山壁,都是远远的看着,不敢上前。便是群猴猴王也最多是靠的比其他的灵猴近些罢了。
华宝山后侧有一天池峰,端是险峻异常,人迹罕至。陈家良平日里便没少来此处玩,峰有一秃石正是观景的绝佳所在。雨雾天自然是云蒸霞蔚,无法远眺,但遇到天气大好之时,站在秃石之上,一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更与远处的万佛顶遥相呼应。
至于万佛顶虽然是娥眉第一高峰,但游人太多,开发的也比较严重,远没有天池峰上幽静。陈家良去过两次后,便不大前去了。有时间便跑到天池峰上练武观景。
这日,陈家良无事,便想到天池峰上攀玩,一来看看美景,同时也益于自己的修炼。
由于多次到此游玩,陈家良对天池峰的山势非常的了解,所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便攀上了峰顶,到了秃石之处。
此时正的九月时节,天高气爽。娥眉本有一山分四季之说,若是在山脚下,此时肯定是炎热非常,只是家良站在天池峰顶,却感到阵阵凉爽。其实近两年来,陈家良渐渐有点不畏寒暑,但感官却还是有的,所以等登到峰顶之时,陈家良很是舒爽的呼了口长气。抑制住自己想大声长啸的冲动,家良开始眺望这娥眉夏日的胜景,遍看着远处的姹紫嫣红、碧青凝翠,有点后悔忘了带纸墨上来了。
连日的修炼,家良虽未感到困乏无聊,但这登顶远眺却还是特别的舒坦。这一年多来,圆通大师见陈家良修习的顺利,有时间便又开始到山下走动,对家良的具体指导也没有了多少,往往只在大处着手指点一下,很多东西都是让陈家良自己去领悟。
远眺之后,陈家良便坐在秃石之上,开始闭目凝神,吐呐运气,修炼起了大像心经。陈家良的大像心经已经修炼到了第四重,视力和灵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正如圆通所说,虽然陈家良进展可用神乎其神来形容,后面的修炼只会越来越困难,往往要经历不少磨难才会有进步的提高。而家良自己近来也觉得修炼大像心经似乎遇到了井瓶,有时甚至会有心浮气燥之感,好在有龙经调节,否则恐怕也要象圆通大师那样开始游历天下才会有所进展了。
坐在了秃石上后,陈家良开始默运起大像心经来。大概是心宁神爽的缘故,陈家良感觉前两日有点停滞的经脉之气远行的颇为通倘起来。陈家良渐渐忘记周边的一切,沉浸到了气脉运行之中。
陈家良在秃石上沉浸在修炼中之时,天池峰顶来了不少不速之客,正是一群娥眉灵猴。这群灵猴领头的却是一只尚未为成年的小猴,只见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