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41部分

第41部分(1 / 2)

>看看这些课程就可以发现,我们中学电脑课的思路是放在“应用”,是“肖规曹随”式的学习。这不是不必要,但是却让人感到缺了点什么,让我们的电脑课面对今天高速发展的电脑技术,显得内容太少太浅太不够用。

国内的学生,只有在上电脑课的时候才有机会操作电脑,每周的电脑课程又少,累计上机时间也就太少。这样一来,即使到大学阶段,多数学生对电脑操作也很不熟悉,更别说深层次的应用和创造了。

我在兰登学校和圣安德鲁学校都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

它们的电脑室里都摆放着数量相当多的电脑,而且全部是开机状态,任何人一坐下来,马上就可以用。无论我去得多么早,走得多么晚,情况永远如此。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像一个小巧的手提箱,拎在手里走来走去。那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坐下来工作的感觉,确实很爽!

每个圣安德鲁学校和兰登学校的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私人的E-mailaddress(电子邮件地址),使他们能十分方便地跟哪怕远在天边的另一个网上地址互相联系,信息的传递,只在片刻之间。我到圣安德鲁学校的第三天,也得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在一台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电脑上,我立刻用这个地址给远在国内的爸爸妈妈发了一个简短的邮件,而且几个小时以后就收到了他们回复的电子邮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发E-mail。

我的美国同学们平时都很少用笔,以至于有些同学身上平时根本就不带笔。电脑就是他们的笔,做完作业,用打印机打出来,就可以交作业了。到了高中阶段,美国学生的家庭作业多起来了,经常要在晚上搞到睡觉前才能完工。这些作业都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经常需要到因特网上去查资料。

我离开美国前夕,不少美国同学送给我写着祝词的贺卡,字迹都不大美观,原因是他们常年用电脑做作业,写字的机会少,跟他们的上一辈人比起来,字都写得不大漂亮,但电脑操作却非常熟练,很多美国的父母,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电脑老师的。

美国的在校学生,无论小学、中学、大学,上因特网漫游一律免费。我想这不是为了炫耀美国社会的雄厚财力,而是在实施一项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措施。一代以因特网为课堂的自由驰骋的莘莘学子,必然更容易具备更深厚的学识,更敏锐的眼光,更宽广的胸怀。

兰登学校电脑课的内容比我们所学过的深得多!

在他们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一般的硬件知识和常见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以外,还包含了掌握BorandTurboPascal这样的课程。这是一种目前应用很广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兰登学校用两个学期的时间来教会学生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掌握这种语言。很多学生拿到了这根“拐杖”之后,就能够自己编写较复杂的程序,充分发挥自己在电脑面的天赋了。

这样看来,美国中学电脑教育的的思路,是放在“创造”二字上。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几年前,大名鼎鼎的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曾在东海岸的波士顿举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展览会、展览会的开幕式上,苹果公司的总裁亲自担任主持人,并郑重其事地邀请了两位嘉宾为展览会的特邀贵宾。这两个人,一位是在因特网上赫赫有名的网景(NETSCAPE)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出人意料的是第二个人,他居然是一位年仅12岁的小学生,名叫格雷·迈勒尔(GreyM。Miller)。据说当时年纪小得连乳牙都还没换齐。

可是这位小学生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花了20分钟时间,当场向大家演示了自己用苹果电脑开发的教育软件:

——种子撒落在大地上,阳光明媚,接着就是风的吹拂,雨的滋润。。。于是,种子发芽了,长高了。接着又是一片阳光,一阵风雨,花蕾绽开,果实孕育。。。大自然显示出勃勃生机。短短20分钟的演示,他熟练的操作,漂亮的画面,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而又童趣十足的解说词引起了满堂笑声,阵阵喝彩。

结果在这次盛会的开幕式上,小迈勒尔成了灿烂的明星,享誉全球的网景公司副总裁反而变成了他的陪衬。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苹果公司的总裁把一台最新型的苹果电脑赠送给小迈挨勒尔作为礼物。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迈勒尔自己也是老板——他已经成立了一家销售自己开发的游戏和教育软件的公司,手下还雇了几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为帮手呢。当年,比尔·盖茨15岁就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小迈勒尔会成为明天的比尔·盖茨吗?

如果说小迈勒尔是一颗早慧的硕果,那么,美国的电脑教育的总体高水平就是无数硕果得以长成的肥沃土壤。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和科技实力,美国政府下了不少工夫来推进着电脑和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应用。最近的两个规模宏大的目标,一是实现每个学生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个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很多美国学生从此告别纸张印刷的教科书和笔头作业,进入一个无比绚丽多彩的电子课本、软件教学时代。二是让全国的每一间教室都与因特网相连接,让每个美国学生都能从无比丰富的网络世界中获取知识,开发智力。这两个目标的实现,肯定会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并大大推动整个美国的发展。

跟他们比较的结果,确实会让人产生出很强的危机感。

在这片电脑教育的沃土上,美国不仅已经产生了一批像微软的比尔·盖茨这样的电脑业巨人,而且可以预料,它必将对美国的高科技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定不少。

美国最近发生的一次电脑黑客入侵事件,也很有意思。那是一次年轻的电脑黑客对软件业巨子比尔·盖茨的电脑入侵。

美国的电脑黑客总是“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就往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案,一会儿破坏白宫的网站,一会儿又破解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绝密指挥系统。再不就挖空心思,编出几个闻所未闻的超级病毒,开发几个窈取他人机密的专用黑客软件,搅得天下不得安宁。年龄小,掏大乱,这已经成了一条“黑客第一定律”。这是因为,美国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电脑犯罪的惩罚特别轻,起不到法律的威慑作用。于是小黑客们不干则已,一干就肆无忌惮,越轰动越带劲。

前不久,一名美国科罗拉多州18岁的电脑黑客,在家中闲得无聊,便以侵入因特网的网站取乐。当他侵入一家信用卡公司的网页时,竟然发现了全球首富比尔·盖锁的信用卡资料。这名自称为“库拉多”的电脑黑客大为得意,在窃取盖茨的信用卡资料得手之后,随手就把这些资料放上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附属的一个向因特网用户提供个人网页的网址当中。他所公之于众的资料中,不仅包括盖茨的信用卡号码,还包括信用卡钥匙——一密码。不法之徒看到之后,一定会喜出望外,很乐意利用这些资料从盖茨的大钱袋中狠狠地捞一把。

“库拉多”为了炫耀自己破解密码的本领,在因特网上公开宣称,他已经窃取了至少5000名顾客的信用卡资料。而且宣布,它将在未来两天之内,把另外一千人的信用卡资料公之于众,放到网上任人翻看。

“库拉多”还在网上谈天说地,他说自己大量窃取他人的信用卡资料,纯粹是出于无聊,而不是为了敲诈别人的钱财,言下之意是说,他还不能算一个坏孩子。

当这些涉及到许多美国人经济命脉安危的资料在网上公开之后,一些有正义感的人迅速拨通电话,把情况告知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该公司职员得知消息大为恐慌,忙不迭的关闭了这个网站。

这是微软公司在近半年内遇到的第二件尴尬事件。半年前,该公司向因特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Hotmail也曾经被黑客入侵,并窃取了数以千计用户的个人资料。随后,微软公司曾经宣布,已经安装好因特网上最安全的密码,来对付黑客的捣乱。谁知,这一次黑客竟公然把黑手伸到了微软公司大老板的钱袋中来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