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痪偈郑绻抢训奈侍猓蠹叶疾豢戏⒀裕矣只卮鸬蒙侠矗俏揖途偈帧D憧丛趺囱俊蔽业比痪醯谜庋芎茫庇植钩涞溃骸凹虻サ奈侍饽慊故且偈郑遣灰诤趵鲜胁唤心悖灰美鲜χ滥愣司托辛恕!辨枚哉飧鼋饩霭旆ê苈狻0嘀魅我惨蛭枚母谋浜玩枚苁悄艽鸷媚烟猓鸾ジ谋淞硕枣枚目捶ā?br />
我经常对婷儿说,成都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遇到问题若是怪别人、怪环境的人,只会消极等待别人改变,而改变别人往往超出我们的能力,于是问题就会卡在那里得不到解决,吃亏的还是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应该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追究别人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婷儿经常会为此而想不通,多次眼泪汪汪地提出质问:“凭什么呢?”经过多年的重复和实践,上中学时婷儿已经形成了“自我调整为主”的行为模式,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婷儿经常会说到这样一句话:“既然这不是我们能改变的,还是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吧。。。。”
除了适应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外,适应物质环境的能力也很重要,婷儿也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婷儿上一年级时,距我家阳台仅5米远的外单位楼房里搬来了一对卡拉OK迷,小两口常常在晚饭后唱个没完,音响又开得大,调子又唱不准,唱到10点还不停,周末更是呼朋唤友唱到半夜。周围的邻居说也罢,骂也罢,他们从来不理睬,婷儿经常被吵得心烦意乱,做作业也很难专心。
每当婷儿向我抱怨的时候,我都态度平静地对她说:“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不唱,就只能适应这种状况。你就趁机练习抗干扰能力吧。你想想看,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为了锻炼抗干扰能力,还专门到莱币场去看书呢!你就向毛主席学习,练习在嘈杂的环境下专心致志的能力吧。”
其实我对那种缺乏公德的行为也很讨厌,但我十分注意不在婷儿面前流露自己的厌烦情绪,以便增强她锻炼抗干扰能力的信心。同时也要求她不要给自己不良暗示,以免强化自己的厌烦情绪。我教婷儿反复在心里说:“让他们吵吧,我照样能专心学习。”直到自己坚信不移为止。婷儿6岁起就开始用这种积极暗示法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对于增强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少家长仅仅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和技能训练,对于适应能力却很少过问。实际上,孩子的适应能力对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可以决定他智力才能发挥的高低限度,随着年龄增大、知识增多,适应能力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生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换个地方连吃住睡都感到不能适应,也很难正常发挥才能。还有些才华横溢的人陷入人事僵局后一辈子都无法自拔,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婷儿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到目前为止,她总是能很快适应环境,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效能。
培养学习习惯,训练独立作业
对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一年级的功课并不难。难的是一开始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幸运的是,婷儿入学之前我就买到了一本很好的书:《小学生用功术》,让我对婷儿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做到了心中有数。很可惜,在1999年初我住的那栋旧楼拆迁时,把这本好书给弄丢了。今年“五·一”节我专门到新华书店去转了转,看有没有类似的书帮助我回忆这方面的细节,遗憾的是,书店里教孩子们如何解题作文的书籍堆成了山,却没有看到一本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书。我只能凭记忆把我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写下来。
一、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
根据少儿的生理条件,以20分种作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提醒婷儿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撒尿、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要等学习时段结束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德国神童威特的父亲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培养孩子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在威特学习的时候,即使来了客人,威特的父亲也会说:“威特正在学习,请他等一等吧。”
婷儿很快就习惯于学习时间不干其它事情。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大人不在家,家里来了客人,婷儿在阳台上认清客人的确是我们的朋友后,把客人请进了家门,还给母子俩冲了两杯酸梅汤解渴。玩了一会儿,婷儿写日记的时间到了,她就请阿姨自己看书,请小朋友玩她的建筑模型,她自己却坐到书桌前写起日记来了。而且写的就是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来客人”。
二、积极休息的习惯
20分钟一到,就让孩子休息5分钟、超过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达不到5分钟也不利于孩子解除视力和脑力的疲劳。休息时间必须离开书桌,做一些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干那些学习时不许干的杂事。休息时也不允许婷儿懒洋洋地坐着或躺着,以免影响学习时的精神状态。
婷儿很快就形成了休息就是活动的概念。家长要求她在学校也要做到“动静结合”,她坚持做到了课间十分钟不在教室里赶作业,而是想方设法地用于锻炼身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跑楼梯,从小学一直跑到高中。这个习惯为她在繁忙的学习生涯中挤出了不少锻炼时间,不仅升重点中学时考800长跑对她不在话下,高三最紧张的时候,她还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夺得了女子400米跑的冠军,差一点就刷新了学校的该项记录。
三、独立作业的习惯
一是让婷儿自己掌握时间。我要求婷儿每次学习的时候都把闹钟放在书桌上,事先算好几点几分开始学习,几点几分开始休息,并把它写在一张纸上,自己按照时间表来执行。我明确地告诉婷儿:“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你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二是让婷儿自己用录音机听写。用录音机听写的好处很多,首先,录入听写内容的时候就是一次专心复习的机会;其次,操作录音机的动作使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可以增加听写的趣味性;再次,用一件家用电器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让孩子强化学习是“干正事’的感觉;另外,录完听写内容后让孩子把书交给家长保管,也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诚实的重视。
四、使用权威性工具书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我就让婷儿使用正规工具书,主要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有时也用《辞海》的有关分册。遇到生字生词,我不给她提供现成答案,而是让她先查工具书,一开始就寻求准确的解释,以免留了似是而非的印象。低年级的时候她查到了条目我再和她一起看解释,后来就由她查清楚了再讲给我听,通过马上复述来加深印象。这个习惯不仅可以培养严谨的学风,还使婷儿养成了以“少而精”的标准选择教学辅导资料的习惯。
五、正视错误的习惯
按照《小学生用功术》的建议,我不许婷儿用橡皮擦把错误擦掉,而是用笔作个记号放在那里,每次看到都可以提醒自己在这个地方容易出错,这样可以减少重犯相同错误的次数。另外再设一个“改错本”,用正误对照的办法专门记录各种错别字,以便集中复习,巩固改正的效果。在数学考试之前,则把本学期的数学作业和测验卷子上的所有错题重做一遍,力争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六、保护视力的习惯
婷儿上学前,我就对她讲解了近视眼的成因和危害性,让她对高度近视后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的严重后果感到畏惧,并且经常重复这个话题,使她留下深刻印象。
婷儿上学后,每次做作业都要求她严格执行眼睛和书本距离一尺远的规定。在四年级之前,市面上还没有防近视台灯,我就“土法上马”,先是用脖子上套“绞索”的办法防止她头往本子上凑,后来又发明了一个下巴支架,强制她保持距离。无奈那时的学习负担实在太重(四年级下学期婷儿因为发高烧休息了一个星期,视力便恢复到了1。5,但一去上学,视力马上就下降到了O。6),尽管五年级的时候婷儿终于用上了防近视台灯,但她也必须戴眼镜了、幸亏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保护视力,五年级下学期还坚持扎了半年针灸(起到了在小学阶段维持现状的作用),加上婷儿已养成了保持距离及2O分钟望一次远的好习惯(哪怕是5秒钟也好),所以直到现在婷儿的近视程度也并不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