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挽救他的心理健康,我要他去看心理医生,奇怪的是,他总是矢口否认,他每次咬我的鼻子后,总是一口咬定没有咬过我,甚至说没有碰到我的身体。他还说自己没有心理疾病,该看心理医生的是我。
既然没办法挽救,只有分开住。我现在自己睡一个房间,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把门反锁得死死的,深怕他半夜闯进来。
这种隐痛迫使我不自觉地想寻找感情出路,我有意无意地先后接触过几个比较优秀的男士,我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但每当要把生米煮成熟饭的那一刻,我都会突然痛苦得惊醒过来,我害怕这种感情没有结局,害怕以后陷入两头为难的情感境地。
我非常渴望有个心理健康的男人来呵护,渴望每天晚上拥着心爱的男人入眠,渴望在鲜花的进攻下,偶尔浪漫地迷失一下自己。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可望不可及。在情与欲,爱与恨,法律与道德之间,我无法做出准确的选择,我每天都在进与退之间徘徊。
我几乎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跟他离婚,我还年轻,应该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幸福生活。但我又隐约存在幻想,要是哪一天丈夫突然醒悟,突然能发觉并承认自己的心理疾病,好好去治疗,我还可以接受他,一起从新开始。
就这样,我一方面发誓要离婚,一方面又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我在压抑成疾的状况下,还要提心吊胆地防备心理疾病比我严重的丈夫的行为,日子真是难熬,就像失眠的人在等待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才能熬天亮。
情感透视与分析
都市人患心理疾病并不奇怪,也没有什么可掩饰的,回避问题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加深。
深圳是个快节奏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患心理疾病的比例较高,而且比较突出,人们更应该正视这一心理问题。有心理疾病去看心理医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在欧美等国家,是很常见的,就跟感冒、发烧一样普通,不仅没有必要隐瞒自己和家属,而且应该大胆勇敢地说出来,才有利于健康。
总之,心理病还是需要用“心”来治疗。
这种感情叫“两室一厅感情”
姓 名:倪婉芸
年 龄:41岁
职 业:自由职业
简 介:大专,当过文艺兵,做过地产公司副总。
我自己把这种感情叫“两室一厅感情”,就是说,在一个家庭的前提下,各自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可以各自关起门来的。我能说的就这么多,不能再往下说了。有些感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作者手记:
接受情感隐私采访的女人,大多是主动联系记者的,很多人都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但倪婉芸却相反,记者跟她联系了几次,她总是闭口不谈。
刚开始,她称自己在感情上没什么故事,而且很忙,对生活上的“琐事”不值得去谈。后来经过解释和闲聊,我们终于9月19日上午在福田某咖啡屋聊了几个小时。
倪婉芸身材高挑,气质不凡,有一种以气势逼人的感觉,相信跟她相处的人,需要一定的勇气。
倪婉芸的故事不算曲折,她的爱情是幸福的,但她的婚姻关系就很微妙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和感觉是外人无法看透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但是,她的感情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许这就是一些现代都市人的婚姻缩影。
天生丽质,回头率高
说起来特别惭愧,我长这么高的个子,却没长什么知识。在这城市混了近半辈子,还是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很平淡。
我16岁就去当文艺兵,那时不够年龄,我请人偷偷改了户口本,把16岁改成18岁。我的个子比较高,显得成熟,没有人不相信我的假年龄。那时当兵是很光荣的事,街道办敲锣打鼓到家里来张贴对联: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当文艺兵不太容易,要托关系,才能进去。
由于我长得比较对得起观众,人在你面前,不会骗的,哈哈。那几年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基本没有挫折。
你不得不承认,同等能力下,漂亮女人在社会上肯定比普通女人混得开。按一些男人的“通俗说法”,那就是:女人漂亮给人感觉就是舒服,有时并不是一定想占有,但总能让人赏心悦目。
一个人只要能让很多人欣赏,自然也就会混得比较顺利了。
我在部队期间,可以说是到处受宠,总是不自觉地惹人注目,自己感觉特别自信。我这一点点气质可能就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连队里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基本上都是我唱主角。那几年,确实出了点风头。
1986年,我退伍后,被安排在某政府部门工作。尽管工作单位在别人看来很不错,但我觉得这种安排是阴错阳差。我的特长是文艺表演,在政府部门工作一点都不能发挥我的特长。所以我基本上是带着情绪混日子。
现在想起来,觉得“大锅饭”实在让人悠闲。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很多物质生活都是单位给你包了,工资、奖金、各种补贴和实物补助,甚至连大米和电影票等等,单位都经常发,哪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想想,还是国有单位好啊,在外资或民营企业,哪有这么容易混一个工作的?
混了两年后,我业余还混了个大专文凭。从此,我体内惟一存在的一点自卑感也没有了。那时深圳街头的靓女好像还不多,我走在街上,感觉还是有一定的回头率的。
爱情幸福,婚姻平淡
1989年2月,我开始隐隐约约有“目的”地接触了几个男性。我发现不少男人在我面前都有一种羞涩感,后来听他们在背后说,他们的羞涩感缘于我的“居高临下”。听别人说,他们跟我在一起,都认为我有一种“气势压人”的感觉。但我不是故意表现出来的,可能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个性。
也可能因为这一点,主动追求我的人好像也不太多。不像现在的美女,都有一大把男生前呼后拥。
1989年12月,我结婚了,丈夫是当时罗湖一带小有名气的钻石王老五,是政府一名科级干部。我们的婚姻被看成是千里挑一的一对,走在我们那一带的住宅区里,一排排的眼球跟着我们转。
那个年代,嫁给政府官员是最令人羡慕的。
刚结婚那5年,我们基本是过着既幸福又麻木的生活。两个人都吃皇粮,又都是好单位,衣食无忧,每天只顾着布置家居,拜访双方领导,走亲访友。好像没什么宏图大志,也没什么后顾之忧。我们到哪里都是粘在一起,虽然也有磕磕碰碰,但谁也不会有半点出轨的思想。
这么一晃过了5年,我的工作没什么变动,他虽然调了个单位,也还是科级干部,工作内容还是换汤不换药。
现在想起来,感觉人生实在短暂。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时感觉是一眨眼的事,人生一不小心就过了一大半。
那几年,我们内心最希望的就是事业能平稳前进,尽量在40岁前进入正局级干部。
但没能如愿以偿。过了5年后,我们都感觉越来越累,对前途和经济感到渺茫。似乎一瞬间,我女儿就4岁了,我们依然在事业和生活上没什么个性,跟千千万万个公务员一样地过着生活散漫、思想简单、事业平淡的日子。这不是我们的理想。
丈夫下海,逃避家庭
可能是我们都比较感性的缘故,比较容易冲动,做事有时没考虑得很长远,一时心血来潮就出手了。
1995年春节刚过,他就拉了一大笔风险投资基金,辞职下海了。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议论。那年头,一名正科级干部,很少人舍得出来做“低档”的事的。在那时不像现在,做生意并不算高雅的事,至少比不上在政府部门吃皇粮令人羡慕。
很多亲朋好友和同事都找他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没有用,他是很犟脾气的人,决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