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拢。只是前往博河郡的道路艰难万险,就算部队里的中央军骑兵军团拼命的为大军殿后,可北汉步骑军的追击速度又快又犀利。殿后的骑兵军团很快被步骑军击溃,然后步兵再上来一围,康朝骑士们就算插翅也难飞了。
上官英雄努力的保持着部队边打边撤,眼看前面就是博河郡了。可眼前又突然出现了另一支北汉军队,原来负责攻击东路军的张宝相也已经被击溃,可他的运气要比自己好,还能领着一万残兵退到了博河。但是上官英雄的好运却走到了尽头,他现在是前有前头强敌后有追兵,南边又是洛水河天险。所以他只能率着部队折返向北,想要和云中地区的南无极合军,从而走进了绝地。
六天以后,上官英雄率着残存下来十万康朝军来到了毫州。这里原本是他和南无极留给北汉军的坟场,但是这里将要成为他们的墓地。十万康朝军可以说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忙于奔命。等他们好不容易退到了毫州城,全体将士都累得趴倒在地。简单的休息之后,上官英雄就命令部队继续前进,因为这里是瘟疫高发区,留下来随时都有可能传染上瘟疫。但是士兵们又饿又渴,有些士兵明知道这里有瘟疫,可实在熬不住饥渴冒险喝城中的井水,结果很快传染上了瘟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瘟疫很快就在军中爆发起来。最后,上官英雄只能把传染的士兵留在原地,而他率着部队继续北上。可是在毫州城这几日的停留之后,北汉军早已经在毫州的四周设立了多重包围圈,康朝军突围了好几次都没有办法突围出去。无奈之下,上官英雄只能退回毫州城,因为那里是唯一可以给大军掩护的地方。就这样,十万康朝军连同上官英雄在内,为他们的愚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被困在毫州城这座人间地狱里,饱受着饥饿和瘟疫的侵袭,一个个痛苦又屈辱的死去。
另一方面,南宫渊只用了十八天的时间,就将康朝全国的主力击溃。残存的康朝军也已经不可畏惧,他们占领了几乎没有防守力量的平江城,并且成功的渡过了洛水河,兵锋直指通往关内腹地的大门—奉天府。
上官海棠根本没有料想到自己的愚蠢会带来这样的灾难,平江府的覆灭可以说是对于上官家族最大的打击。现在她手上就只剩下上官紫龙这一员战将了,但是光靠上官紫龙是无法守住整个奉天的。所以上官海棠请来了信天王--尉迟信,希望他能带着泰州军前往奉天府和上官紫龙一起驻防。出于国家利益,尉迟信答应出兵,他将整个南疆防务的重任交给了南顺府节度使-凌云。自己集中了封地里所有军队和后备军,召回了所有已经退役的老兵,组成了一支五万多人的军队。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带着泰州府主力军离开自己南疆防地。其实凌云也十分希望自己也能出兵,可碍于自己现在是南疆防区上唯一留守的军队,所以他也只能安奈着性子,留在南顺府继续虎视着岭南黄国军的动向。
第三百零二章 北线大胜
相对打得一败涂地的南线战场,南无极却在北线战场打得有声有色。早在丹阳战役时,南无极就十分喜欢打破成规偏好冒险精神。人应该要冒险,更何况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所以见到机会就要全力的把握住。南无极手中只有四万多兵马,加上明浩光的部队刚好四万五千人。可他竟然能在北线十多万北汉军的眼皮底下辗转往来,如入无人之境,把整条北部防线冲的是七零八落。北汉军的守将们连连叫苦,因为南无极从来不和他们正面对决,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一次又一次的杀伤北汉军。可最苦的要数纳兰元宗了,他身为北线总统帅,看见北线上的隘口被康朝军围攻,又不能见死不救。但是只要他派出援军前去救援,南无极就会撤围,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增援的北汉军。连续十几天下来,北汉军被折腾的苦不堪言。南无极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年轻领袖,始终站在第一线指挥战斗。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他会深思熟虑自己每一个决定。考虑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还有会冒多少的风险。在战场上,人数已经不是最大的优势。战争的优势是在于取得主动权和控制主动权,这样战争的走势就会随着自己的脚步一步步的下去。大多数成功的名将并不是依靠他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打仗,经验只是成就一代名将的因素之一。在战场上给予名将们带来胜利的,往往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战场直觉。很多名将都会有某种程度上的直觉,而南无极的直觉一直都非常的精准。
在骚扰北线半个月以后,南无极率军西进,前往云中城。准备一举切断北汉大军的补给线和归国的退路。纳兰元宗得知南无极西进的消息以后,急忙将自己的主力收缩到云中城一线。接着,云中城攻防战打响!
可北汉军不喜欢守城,原因就和他们的军风有关。北汉军擅长进攻,他们奉承的是“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思想。纳兰元宗也赞同手下将领的意见,在云中城下排好阵型,决定在野外和南无极一决高下!但是刚添了新伤的纳兰元宗却忘了他在丹阳国的旧伤了。就在几个月前的冷泉平原,南无极同样是在兵力和战力相对不济的劣势情况下打赢了冷泉战役。可现在南无极手中的士兵已经不是由农夫、铁匠、木工组成的平民军团,而是康朝战斗力最强的二万奉天军团主力和两万多南部联盟军,而且他手中还有五千名久经沙场的西北军重甲骑兵。
相比之下,调集了六万步兵和两万骑兵的纳兰元宗在数量上又明显占优。
夕阳西下,在火红的太阳在地平线落下之前,四万五千名南部联盟军和八万北汉军在云中城以东的平原上建好了战场。两军相隔十里,和冷泉战役一样,两军之间几乎没有可以据守的险地。而且两军都是四面大开,即没有工事,更没有侧翼可言。这将又是一场方阵的正面对决!
由于夜色已晚,所以双方的主将都默契的将战斗推到明日。晚饭过后,南无极召集所有一线的高级军官到自己的大帐。此次出征,南无极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武将都带来了。大帐内站着诸葛元绍、李汉、安抚台、张环、延邰、花誉,元长政作为监军一并站在他们身边。南无极四下寻找明浩光,发现他早就坐在最靠边的椅子上,不由会心的一笑。看来就算他对自己有很大的成见,可还是一个公私分明的家伙,就算再不愿意,他还是听从命令的。
南无极将他们召到身前,将腰上的绯云剑一抽往桌案上一放,说道:“只是先帝赐给我的四冥剑之一!如果此战我军失败,你们谁都可以用这把剑杀掉我。”
“少帅!”众将异口同声的劝阻道。
“可是~~~”眼看南无极话锋一转,用凶狠的语气低喃道:“如果众将之中有谁畏敌退战,那我势必会用这把剑砍下他的项上人头!”
“是!”
“很好!”南无极将绯云剑递到元长政的手中。接着南无极开始部署兵力,准备明天一战就要报销掉整个据守在北线的北汉军主力。
第二天拂晓,天空中还残留着几颗晨星。北汉军营地的哨岗上,一个负责执行警戒任务的北汉哨兵正努力的睁大自己眼睛。他强忍着一夜的疲劳和困顿,神情严肃的注视着迷雾重重的东方。生怕会有康朝军会在这浓雾的掩护下偷袭,所以不敢马虎。随着太阳东升,浓雾渐渐的散去,哨兵隐隐约约看见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影子,而且他的手里还高举着旗子。由于距离太远,他并没有看清楚。哨兵不敢大意连忙叫醒身边的长官,大喊道:“大人!大人!敌人来了~~~”
“什么?!”他的长官还在做着美梦呢,听到康朝军来了,急忙站起身,望着哨兵所指的方向一看,哈哈大笑道:“瞧把你吓得!不就是一个康朝骑兵嘛~~~别大惊小怪的。”
“可今天就是决战的日子!”哨兵连忙在一边提醒道。
“对了!我怎么把这件事忘了。”北汉军官一惊,连忙回过神,冲着哨兵大喊道:“还愣在那里做什么!快发警报啊!”
“是,是!”
“咚!咚!咚!”代表敌军到来的三声报警钟声响起。
刘银河“嗖”一声从行军床上坐起身,伸出脚踢了踢还在做美梦的谷一风,说道:“敌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