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奉天蛇虎旗 > 第132部分

第132部分(2 / 2)

虽然南疆防线一役消灭了大量泰州军的有生力量,可泰州军的主体军力并没有被击溃。而且南无极一直苦苦等待的时机也终于到了,天气的变坏使黄国军的攻势锐减。当曲端的右路军离上党城还有四十里时,天已开始下雨了,道路变成了泥河。巨大的攻城武器被陷在泥潭之中,根本无法前进。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就连骑兵也不得不从马背下来,拖拉战马才能前进。许多重装备都陷在泥坑里,更要命的是辎重部队的马车也在其中。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黄国军的将士们把大部分时间合体力都浪费这些他们保命的马车上···而这一切使得已疲惫不堪部队空前紧张。中路的中军主力和左路军也遇到了相同的遭遇,他们被陷在泥潭里动弹不得。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暂时的停进使泰州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南无极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然后将后备军源源不断地送到第二道防线上。不仅有了招架之功,而且开始具备了些还手之力。

在左路战线,南无极借着雨夜向袁恒博的左路军发动了“关原夜袭战”。以伤亡三千人的代价,消灭了袁恒博的先锋军一万人。从而迫使袁恒博放弃攻打驻后城的计划,向身在中军的吴南宗靠拢。

直到十二月中旬,下了十多天的雨终于停了。几天后的第一次降霜,虽然骤冷的气温使泥泞的道路变硬,为黄国军的机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又使身上仍着单衣的南方将士们陷入了冻馁之中。由于没有冬季服装,部队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士气开始低落起来。越来越多的非战斗伤亡,让吴南宗也不像以前那样乐观了。可从小石城出来,到这里已经整整五百多里了,而且泰州城就在眼前不到六十里的地方。吴南宗不堪失败,让士兵们分散开来去周围的村镇里抢夺过冬的衣物。可南无极施行了焦土政策,从这里到泰州城的方圆一百里之内,别说是过冬的衣物,就连一块遮身的布条都找不到。无奈,吴南宗只能硬着头皮下令继续前进。只见部队里的士兵们迎着呼呼的北风,忍着寒冷和冻伤,一步一步的向着北方他们根本无法到达的城市缓慢的前进。到了月底,情况就变得更加糟糕了。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从没有经历过如此严寒的黄国军士兵们大部分没有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武器失灵,弓弦被冻断,宝剑被冻住。与黄国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州军的士兵们拥有充足的冬季作战装备,常常袭击那些开不了弓,拔不了剑的黄国军士兵。右路的曲端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身在中路军的吴南宗对于曲端的私自后撤非常的震怒,要不是军中一干大将联名替曲端说情,曲端将是第一个被自己人杀死的前军主将。

此时,已经进入疯狂的吴南宗下达了全军进攻泰州城的命令。他要用自己的优势兵力,一鼓作气拿下泰州城,让部队在城中渡过严冬以后再北上攻打洪都。但是各个方向的进攻都被可怕的严寒和守军顽强的抵抗阻止了。虽然泰州城近在眼前,也已处于他们的投石机射程之内,但黄国军现在已经精疲力尽,锐气丧尽。而泰州城的守军已做好准备,将对疲惫不堪冻地半死的黄国军发起强大的反攻。

就在黄国军攻打泰州城失利的第二天,南无极集合城中的所有兵力,出城攻击黄国军中军大营。长期处于攻势的黄国军遭到了泰州军的大规模反攻,未免有些慌乱,但身为中军主帅的吴南宗表现出少有的应变能力,他拔出从未使用过的宝剑领着卫队冲在最前面抵挡泰州军的攻势,惊慌的士兵们见到主帅都这么拼命,迅速从惊慌中稳定下来,展开队形和泰州军交战。战至晌午,战局开始向黄国军方面倾倒。怎么说南无极只有不到七千人,而黄国军虽然势气低落,可怎么说他们也还有十多万人。泰州军渐渐的被黄国军击退,吴南宗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了,刚想喘口气。从上党城和驻后城赶来的泰州援军到了,黄国军的防线被接连突破,被迫向后撤退。是人都明白这场仗打不下去了,黄国军中的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可固执的吴南宗却一意孤行,执意继续进攻。后来事实证明,要不是由于他的固执,也不至于让黄国军走到了惨败的边缘。

最后,曲端和袁恒博无视吴南宗继续北上的军令,带领着各自部队退往南疆,失去两翼掩护的吴南宗也只好下令撤退。而曲端和袁恒博这种保全大局的明智之举,却为他们之后招来了杀身之祸。

第二百五十一章 黄国军溃败

攻打泰州城失败之后,黄国军各军退回到了原先占领的南疆防线上。那里虽然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御寒的衣物,可那里有可以用来躲避严寒的屋舍。

泰州城一役,黄国军不但损失了四万多人,还有近两万名严重冻伤的伤兵。更可怕的是,军中士气低落,很多士兵都要求回家不愿再打仗了。而吴南宗对于这些反抗的声音,总是用杀来解决。第一天,他就用一千多个人头堵住了那些想要回家士兵们的嘴。这是吴南宗犯下的第二个错误,身为文臣的他永远不会明白士兵才是军队的主体。

接着他很快犯下了第三个错误,他没有趁机南撤,而是让部队在南疆防线一线布防,等待大石城大本营送来军粮和军械,而且他还在等待北线北汉军的消息,准备着自己下一次攻势。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现在战争的局势正在一点点的变化。北线的北汉军并没有南下,他们还陷在丹阳这座大战场上。随着元奴第一军团的参战,让原本节节败退的元奴征西大军得到了强大的战力支持。元奴军是铁了心要和北汉军抢夺丹阳国了,就像他们从北汉手中夺取南夷国一样,只是丹阳的战略地位更高罢了。他们就像两只老虎一样,都想把丹阳这块肥肉占为己有,根本没有注意在他们之外还有一头狮子。孤军身在丹阳境内的尉迟信部在经过几个月的转战以后,终于突破虎跃关,退出了战火猛烈的关内腹地。由于尉迟信的突然出现,让那些原本想要入关参战的北汉军惊慌不已,纷纷将目标对准尉迟信,从而分散了关外北汉军的数量。

康德得到北汉军近期无心南下的情报以后,果断的做出了回应。他命令上官英雄马上领五万中央军前往丹阳接应尉迟信部回国。然后从西北军和各府卫军中抽调七万精锐,由上官宇豪率领急速南下增援南无极。

七万南下的大军由陆路和水路双路并进,于武昌二十三年一月中旬赶到泰州城听从南疆镇守指挥使南无极的统一调迁。

三天以后,南无极分兵三路,分别从上党城、泰州城和驻后城出兵,向盘踞在南疆防线上的黄国军发起了有名的“冬季攻势”。驻守南疆防线上的黄国军不但没有等来大石城送来的补给,更没有等来北汉军南下夹击康朝的消息。他们等来的只是八万多密密麻麻的康朝军···

吴南宗站在南疆要塞破碎的城头上,望着城外紧密的康朝军队,死命的闭上了眼。

“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等待···等来的却是更大的失败。”

康朝军对于自己的要塞非常的熟悉,懂得攻击那些防守薄弱的地方。交战不到三日,驻守南疆防线的黄国军被迫撤出战斗,向位于岭南境内的前哨站撤退。与此同时,刚刚从圣奎手中拿下泉州城的上官云德得知大军后撤的消息,只是狠狠的打着泉州城的城墙。要不是吴南宗不听从自己的战略,现在他们应该追着康朝军打,最起码仗不用打到这么狼狈的地步。而自己辛苦占领的泉州城,随着大军的撤退也失去了战略意义。当天下午,上官云德主动放弃泉州城向大军靠拢。

八万人追着十多万人跑是一幕多么壮观的场面。南无极要求部队:不要与敌人的后卫部队纠缠,大部队要迅速绕过他们,尽可能深入地打到黄国军的中军去,并且要不分昼夜地追击敌人。黄国军军队里出现了种种好笑的场面,士兵丢盔弃甲,猖狂逃命。身后紧追的康朝军士兵也在边跑边脱着什么,可他们脱的不是盔甲,而是身上厚重的冬装。直到现在康朝士兵们才发觉自己已经跑出国界很远了,都到了岭南的地界了。

接连半个月的溃逃战,等过了前哨站以后,吴南宗发现自己的兵力已经不到五万人,其他的不是跑了就是做了康朝军的俘虏。原本以后驻守前哨站的军队能够抵挡一下康朝军的势头,可很快从前哨站溃败下来的军队很快追上溃军,消失在前往大石城的荒道上。黄国军的士兵们都争先恐后的逃命着,心想到了大石城就安全了。

还好,大石城很快出现在眼前了。许多士兵停下了脚步,他们不是认为安全了才停下步子,而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数以千计的黄国军士兵的尸体倒在大石城的城门前,而城楼上高高的飘扬着一面锦色的蛇虎军旗。

“百夷族的兄弟们!放下你们的武器投降吧!”凌云站在城头高声用百夷语喊道:“现在大石城已经是我奉天的了,你们已经无路可退了。放下武器,我们可以饶你们不死!”

前路被封,后面又有三个军团编制的康朝军。进退无路的黄国军士兵纷纷将手中的武器扔在地上,仗打到这份上,再反抗已是徒劳。

“叔叔!叔叔!”常青哭喊着冲进吴南宗的中军帐,说道:“不好了!大石城···大石城被康朝军占领了!”

“我听见了。”吴南宗失落的望着手中的宝剑,低语道:“前有来敌后有追兵,我们是插翅难飞了。”

“侄儿现在去搞几件农装,我们假扮农夫先躲躲吧?”

“躲?!”吴南宗冷冷一笑,说道:“二十万人都垮了,国家都要灭亡了,我们还能躲到哪里去?就算能躲的过去,我吃了败仗,你说皇帝会放过我吗?”

“我们可以找替罪羊啊!”常青拉着吴南宗的衣袖说道:“您大可以说是上官云德没遵循先前的计划,贻误了战机,害您吃了败仗。还有他底下那些将军不听帅令,才致使现在的惨败啊!”

闻言,吴南宗眼前一亮,点着头说道:“对啊!皇上生性对武将多疑,如果我能再告上官云德有通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