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金书与王千军暗斗了那么多次,也互相合作了那么多次,对于王千军的一些习惯已经是很了解了,而且一直就认为王千军是匪性不改,根本就不是士人官场的正派做法。
“呵呵,宋大人还真是了解我,不过这一切也不能怪我们,要怪就怪山东地方上的官员做得太过分了,如今沿运河两边都有大量正在成熟的粮食,我们只要将其全部收割上来就可以变成军粮,如果有人吃不惯这种还没有成熟的粮食,我们还可以去找那些地主士绅们,还有那些豪门世家在外的庄子去借粮食,既然是借,我们当然要客气一点,自己动手,然后写张欠条就可以了。公公认为这个主意如何?”
王千军并不想跟两淮总督争论什么,两淮总督一定会反对王千军这么做,而宋金书则是既想这么做解决军粮问题,又害怕把事情闹大,这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如果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还不是宋金书一句话的事情。
“朝廷有规矩,奉调或者是勤王的军队都可以从沿途地方上征集军粮,无论是地方官府的粮食还有私家之粮都必须无条件的听从军队的调动,我等现在是勤王之师,皇上正在京师等杂家回去复命,尔等的军队也关系到京师的安危,三位大人都有权力直接征调地方府库与百姓之粮作为军粮。”
传旨的太监都表态了,两淮总督也不好反对,宋金书也是马上就同意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有些事情必须要好好地谋划一下,不是说去收割粮食就去收割粮食,说去借粮食就去借粮食的。
“为了能够不触怒山东其他地方的官员,我们最好把军粮的问题就在济宁州解决了,就只征调此地的粮食作为军粮。并且再征集一些船只,将所有的军粮送上船,沿途不再停留直接北上,尽快离开山东进入河南。只要我们不去打扰到其他的山东官员,为了能够维持地方上的平安,其他山东官员应该是不会再为难我们。”
宋金书很了解地方上官员之间的关系,地方官员与地方官员之间一般只会看对方吃亏,而不会主动去把麻烦引到自己身上,只要是不威胁到自己,上面又没有命令,无论相临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头到尾就是袖手旁观,看着别人倒霉,因此宋金书才建议就抢济宁这个地方。
“我们就不去济宁城内去借粮食了,就在城外征集军粮。不过也要注意城内的动静。济宁知州可能很胆小,只能看着我们的士兵把粮食都收割了。但也可能直接带兵出来跟我们抢粮食,甚至直接干上一场,粮食最好还是不要让士兵去收割,从附近抓些民夫过来,监督着其收割粮食就行了!”
王千军最后又做了一点补充,然后所有人就都先散了,回去休息一夜,明天清晨再命令军官与士兵去执行,把军队所需要的军粮还有船只全部借回来。
第七章 借到底
里的男人都跟平常一样醒来准备下地干活,而女人们则是很快地到厨房为一家人煮早饭,还有中午男人们在田地里吃的午饭。今年看收成很可能又是一个丰收,这让全村人都很高兴,这个村子的每个人都是在为一家地主干活,再也没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田地。
就在全村人都在吃早饭的时候,突然有大队的士兵进了村子,每一个士兵都不是本地人,走南闯北多了从口音里听出眼前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大多都是两淮人。至于说两淮的军队为什么会在山东,他们也只是听到一点风声而已。
山东的民风真的是很彪悍,看到士兵进了村子,村里的很多男人都拿出了平时家里练武打猎用的长枪还有弓箭,与进村的官兵对峙了起来,原因很简单,他们就听从当地官府的命令,其他的官兵无论什么命令全部都不管。
事情似乎就直接卡在了这里,这也是齐王多年来鼓励骑射与练武的结果,只要是武艺和骑射好的,在半年一次山东各地都会进行的演武大会上,得到了好成绩,不仅可以得到很多赏赐,有罪的人还可以免去罪行,或者成为齐王军队中的一员,在齐王的正规军里当士兵,每个月的粮钱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进村的是王千军的林字营士兵,宋金书和两淮总督对士兵下得都是同一个命令,不要杀人,尽量不要与村子里的人发生冲突,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是在山东,如果是在别的地方,碰上敢反抗的民夫就是直接镇压,杀掉带头闹事的家伙。
抓民夫的事情就这样僵持着,无论军官怎么说,村子里的人就是不答应,无奈之下三个势力的军官马上把消息送给了他们的主公,询问下一步要怎么做,两淮总督和宋金书当然是绝对要杀戮和镇压一下,不过王千军这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却很清楚人民的力量,因此全力阻止两淮总督和宋金书不要这么做,既然民夫抓不到,那就派出一小部分的士兵,先收割一些粮食上来再说。
与此同时,豪门世家用来存放粮食的庄园就顺利得多了,一开始宋金书和两淮总督都命令士兵对看守庄园的人也尽量不要动粗,看来这两位是被齐王的声势所吓到了,可王千军的士兵可不管这么多,王千军也是抢豪门世家的抢习惯了,直接就撞门进去,敢反抗的全部打倒,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家丁护院被杀,然后就是把所有人集中关押了起来,把大批的粮食还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运走,最后就留下一张白条。
看到王千军的人弄到了那么多的粮食,还有那些值钱的东西,甚至是整箱的铜钱还有银子被抬了回来,两淮总督和宋金书的说下也眼红了,为了能够弄到军粮还有军饷,两淮总督和宋金书最后也彻底放开了,直接命令手下士兵对豪门世家的庄园直接硬抢,能抢多少是多少,敢反抗的全部杀掉,一时间济宁城外的大小庄园都被抢光了,很多人在士兵离开后马上跑回济宁城内去向自己的主子报信。
计划是绝对跟不上变化的,出了一点小差错,那就要快速地改变,不过大的方针依旧不变,王千军又想出了更大更冒险的计谋,不过这次他依旧要直接跟两淮总督还有宋金书商量,两人都觉得王千军的新计划有些太冒险了,就算抓不到民夫也可以快速地收割粮食,只要有了军粮就可以离开了,根本就不应该用那么冒险的计划。
“光靠地里的那些没成熟的粮食根本就不够,而且还可能激发起更大的民怨。各大小庄园里我们是借到了不少,可这也远远不够,更何况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船只,如今济宁城内已经完全都闹开了,在这么多豪门世家的压力下,济宁城内的知州一定要有所动作,不然他这官就当到头了。两位,还记得以前在淮西的时候吗?那个时候两位大人可没怕过,为了淮西我们互相争斗,死的人连河流都断流了,难道我们真的害怕这济宁城吗?反正已经闹开了,还不如干到底,把粮食、船只、金银一次全部弄到手好了。”
济宁城内的知州已经彻底被激怒了,城内几乎所有的豪门世家家主都来向他告状和诉苦,同时也有很多人大骂他无能,甚至要联名向齐王上报,要求把他这个济宁的知州给撤了。
济宁的知州不仅是无比的愤怒,更是一肚子的委屈不知
去说。对于在这支进入山东地界的勤王之师,齐王I何的命令,布政使也只是让各地尽量刁难一下,但不能太过分。结果得到消息的济宁州的豪门世家们突然联合了起来,跟济宁知州一起商量,不给王千军他们一点粮食,然后逼迫着这支勤王之师花高价购买粮食,到时候再把粮食全部卖给这些淮西来的人,山东现在可是粮食多得用不完,可齐王又偏偏命令不许把大量的粮食卖到外省去,结果在很多人看来王千军等人的这支勤王之师绝对是头大肥羊,去京师的官员谁不带上几大箱的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