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一趟军旅之行,让皇上改掉了任性暴戾的脾气,懂得体恤百姓了,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小店地那句对话,至今还在我心里回响,店主的感动,我的惊讶,都历历在目。皇上总算露出了开心地笑容:“能得到姐姐的肯定,比什么都好。其实,这次根本不该派琰亲王出战的,应该一开始就御驾亲征,要那样的话,也不至于被他逼到差点变成暴君了。”
“可留他在京城,也是个祸根啊。”
皇上点了点头,当时会派琰亲王去,也是经过了仔细考量,多方权衡后才做出的决定。留他在京城,一旦乘机作乱,皇上连京城和御玺都失去了,岂不成了丧家的那啥?
没想到,把琰亲王派到了千里之外地地方,他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操控皇上的情绪,我不由得感叹道:“琰亲王真是太可怕了,杀人于无形”。
就因为他不断地给皇上施加压力,使得皇上当政的那两个月,朝野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即使琰亲王篡位,估计朝臣和百姓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怕还期盼呢。
说到琰亲王,皇上又想起来了另一件事:“听说,他已经向姐姐求婚了,甚至许诺姐姐将来立你为后?”
“这个啊……”突然被他这么一问,我有点慌乱,想了想还是决定坦白,反正也瞒不住:“他是说过那话,但皇上也知道,他只喜欢男人,他向我求婚,跟劫持我是一个目的,就是想以此来牵制太后,让太后投鼠忌器,不敢不听他的。”何以见得不是牵制朕呢?如果姐姐在他手里,朕要对付他照样投鼠忌器。”
我忙道:“是啊,一箭双雕。只是他没想到,皇上会横刀夺爱,抢了他的爱人,给他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不说,还让那人弃暗投明,给皇上做了内应。”
皇上的脸儿刷地一下红了,低下头嗡嗡地喊了一声:“姐姐。”
“嗯,皇上有什么话要对姐姐说吗?”
“姐姐。”
“光喊没用地啦,快招吧,你跟宋方到底是怎么回事?人家可是说得有板有眼地,半夜,帝寝,温柔同眠的鸳鸯,哦,不对,是鸳鸳。谁知好梦正酣,却被夜行人惊醒,于是一个继续装睡,一个奋起迎敌,几个回合后,发现来人居然是皇上地新妃子!多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啊,正好这会儿车上只有我们两个人,皇上就讲出来让没见过世面的姐姐开开眼界吧。”
皇上这时候已经从最初的难堪中调整过来了,表情逐渐变得镇定,眼神也出奇地冷厉:“这是宋方告诉你的?”
“是啊,难道那晚皇上的寝宫里还有别的男人?”
“姐姐!这不是可以开玩笑的,事关朕的清白和声誉。”
“那为什么宋方说得如此有板有眼,别告诉我是用太监替代的,太监的身体结构跟一般人不同。”一摸就穿帮了。
皇上说:“今天白天在金鸡镇那家小店里发生的事姐姐还记得不?”
我立刻想到了一个名词:“又是障眼法?乡下摆碗猜骰子的骗术我也听人说过,那个靠的是手快,骗的是人家的眼睛,可是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的,人家凭的是感觉,不是用眼去看的。”
“巴图会的小法术很多,不只障眼法,他还有很多药水,有的给人吃了会产生迷幻效果,以为你见到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实根本没有。”
我叹服道:“皇上身边不只有高人,还有奇人。”
“这些都是张君彦和他的手下帮朕找来的。”
“张君彦可靠吗?他父亲张丞相好像是那种老好人,说得难听点,就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先帝可能正是看中了他这点吧,多年战乱后,他希望有个有些声望,又不喜欢搞事的人,不会每天劝谏这劝谏那,也不会整天琢磨着变法什么的,让皇帝和百姓都过几天清净日子。”
“我明白了。”先帝这样选择,也不能说有错,至少百姓真的过了七八年安居乐业的日子。只是,一旦国家多故,庸人类的丞相就显地力不从心了。
正文 第一百章 感此伤妾心
更新时间:2009…6…4 3:44:31 本章字数:3151
赶在宵禁之前回到了张掖城,当晚,我们没有住到守备官署,也没有住进军营,而是住进了一家客店里。
张掖城是个建立了数百年之久的军事化小城,只有少许民房,自两国交战以来,城里的百姓基本上都迁走了,民房也征为军用。难得这客店还开着,但客房部分空落落的,唯有店堂里有些人在吃饭喝酒。
我们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喝醉了的人在伏案痛哭,嘴里不停地喊着娘。仔细听了一会,发现他是因为家乡遭灾了,他又是独子,担心娘亲没人照拂。可他的服役期还未满,战场上战事方酣,不能请假回乡探亲。
皇上当即叫过张钧彦说:“你去打听一下他是哪个营的,如果情况属实,就让他回家去吧。”
张钧彦转身领命而去,他又喊住道:“明天叫李承把军中的名册拿出来过目一遍,凡是独子从军的,让他回家侍亲;若是兄弟俩一起从军的,叫弟弟回去。对于那些来自重灾区的,即使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如果本人强烈要求回乡,也可以放他走,总之不能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了。”
“皇上”,张钧彦有些担忧地说:“万一此令一出,大批人员流失,甚至出现空营现象,张掖城可就危险了。”
皇上道:“如果大家都无心恋战,一心只想回家,这样毫无斗志的军队,你认为有赢的可能吗?作战,从来不是靠的人多。”
“人多点,总比人少好吧。”张钧彦力图说服皇上收回成命。
我也忍不住帮腔:“皇上,张大人说得有道理,让独生子回去侍亲,或兄弟同在军中的回去一人,这都可以。可重灾区的人无理由放行就太宽松了。几个州都遭了灾,如果这些地方的人都想回去,难道都放?放一个,没道理不放第二个。到时候都放了,剩下皇上和我,还有张大人去打匈奴啊。”
张钧彦笑了起来,抬头看见皇上的脸色,又赶紧忍住了。
“皇上,李将军来了。”门口有人通报。
一个年约四十地魁梧男人走了进来。他就是张掖城地守备李承。
行礼毕。皇上把刚才地话又给他交代了一遍。李承提议道:“如果由皇上当众宣布这些新规定。说不定会有出其不意地效果。”
张俊彦也表示赞同。皇上却一口回绝了。理由是。“朕这次来。本就不欲人知。为此还特意多走了几十里路以制造朕已回幽州地假象。若非为了隐藏行踪。为什么要住在客店里呢?要当众宣布可以。就由你来宣布吧。”
李承请示道:“那末将就说。这是皇上地旨令?”
皇上点了点头。挥手叫他出去了。
我以为皇上准备休息了。没曾想。李承前脚刚走。后头又来了一群人。
他们差不多一整晚都在议事,其时。我已经在隔壁房间睡下了,只是午夜梦回时,隐约看见隔壁房里还亮着灯光。
此后的几天,客栈里总是人来人往,皇上的忙碌程度可比在宫里的时候,事关军事机密。我也不好多问,只能每天在屋里闷坐。
直到第六天,皇上才一脸轻松地走到我屋里说:“姐姐,我们很快就可以回京了。”
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说,我们可以回京城,回皇宫吗?”
“是啊,你没听错。”
“匈奴那边昨天不是还发动了一次大的进攻吗?听下面喝酒的人嚷嚷,差点就攻破城门了的,连一直表现得很淡定的掌柜都吓得卷铺盖走路了。这里只留下了二掌柜和几个小伙计。说不定明天早上起来。这些人也逃了,我们连喝口水都要自己烧。”
皇上笑呵呵地说:“不会地。最迟明天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回京了。”
事实证明,皇上还是太乐观了一点,第二天并没有什么好消息,但也没有坏消息,匈奴那边好像突然偃旗息鼓了,两军阵前出现了少有的宁静。
第三天还是如此。
皇上沉不住气了,跟张钧彦一商量,到掌灯时分,包括李承在内的一干将领又来了。
这回倒没议多久,因为就在议事过程中,皇上等了几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