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微微一笑,摆摆手道:“不必多礼,坐吧,在这里不必拘礼。”
石靖宇瞄了赵构一眼,心里更加有底了,仍然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他暗中注意着赵公子的衣着。他看到赵公子的衣服里面,露出一块玉佩,系玉佩的绳子,是黄色的。石靖宇心中恍然大悟,只有皇族的人,才可以用这种明黄色的东西。普通人用,那就是僭越,是死罪。既然这位赵公子用这种明黄色的绳子,那么无疑是皇族中人。皇族中人有这种气势,可以让方无畏战战兢兢,坐在椅子上面,如坐针毡一般的,这样的年纪,身在高位的气势,除了赵构就没有其他人了。
赵公子看着石靖宇道:“听说石公子才压赛诗会,文武双全,令尊在朝中为官,为国效力,为君尽忠。为何公子没有走入仕途,而是去做生意了呢?”
“赵兄有所不知,其实石某区区之才,实在是不值一提。诗文终究小道,与国事民生无补。想我大宋,人才辈出如过江之鲫一般,可是若想国富民强,农商皆不可缺。石某不才,虽然与官场无缘,不过经商未必就不是为国效力。渠道虽然不同,也可以为我大宋,添砖加瓦。”
赵公子点点头,他不知道,石靖宇已经十足十的认定,他就是当今的白痴皇帝赵构了。他以为自己掩饰的很好,却是不知道,石靖宇是个两世为人的人精。已经把他看透了,却是仍然一副纯洁天真的样子,甚至和他称兄道弟。
方无畏的额头上,已经满是细汗,却是不敢去擦拭,看着石靖宇,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不错啊,和皇帝小儿称兄道弟的感觉,挺好。我石靖宇也算是一牛人了吧,怎么说也和皇帝称兄道弟过。不过这位白痴皇帝,微服私访,来见我干什么。我可是没有兴趣,登上你这架腐败破旧的战车,去给你卖命。南宋的滋润日子,刚刚过了没有多久,我还要在这里,好好的享受一下呢。就你这种败家子,让姜太公、张良、韩信、外加十大元帅和周总理一起穿越过来,也是与事无补。”
赵构微微皱皱眉,他听到石靖宇不愿意入朝为官,心中有些不快。在这个时代,有谁不是脑袋削个尖,想入朝为官。虽然他很欣赏石靖宇的那些奇思妙想,还有才压赛诗会的才华,但是对石靖宇这种态度,并不欣赏。只是他也是一个年青人,每天在宫中感觉郁闷,听说了石靖宇这样一个妙人,又看到了石靖宇那些奇妙的发明,一时兴起,就想看看这个石靖宇到底是什么样子。
赵构如果不是皇帝,他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位才子,还可能在文学界,成为一个极其有成就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是皇帝,而且是一位极为懦弱白痴的皇帝。把大好的花花江山,拱手相让给金人。
“石公子,经商不过是微末之道,自古以来,商人备受歧视。石公子也是出身于官宦世家,怎么会经商感兴趣,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想令尊,那也是一方大员,为朝廷分忧。你即是石提刑的公子,自然也应该为君分忧。把才华用在朝堂之上才是。石公子莫非是认为,当今君不明,臣不贤,才不肯走入仕途的吗?”
赵构开始有些咄咄逼人,他心中也很郁闷,不过是想在南方过几天消停的日子。可是那个宗泽,几次三番的逼迫自他回到开封。这个不识时务的大臣,还有那个李纲,这两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和他这个君主过不去。
石靖宇纯洁的道:“上有今上高瞻远瞩,下有群臣睿智明察。想我不过一介草民,僻处一隅,年轻识浅,朝廷大事焉是我知道的。”
石靖宇继续和赵构装傻,既然赵构是微服私访,他就不用和他客气,先称兄道弟,那是给他面子了。他还不想和这样一个白痴称兄道弟呢,不过看在赵构怎么也是一皇帝的份儿上,就勉为其难了。赵构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是文学,艺术,就是对国事白痴的很。石靖宇对赵构没有什么好感,在他看来,赵构是一个纯粹的败家子。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与皇帝称兄道弟
赵构当然不是白痴,而且是一很聪明的主,留给后世靠研究混饭吃的一票人,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赵构对南宋,乃至后世文化的巨大贡献,这些靠研究古代文化混饭吃的一票人,无疑损失惨重。
赵构,字德基,汉族。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三十六年,让位后病死,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他先后被封为广平王、康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他于金兵大举南侵时,奉钦宗之命,与王云一起出使金国求和。经过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时,州官宗泽劝阻他说:“金朝要你去议和,这是骗人的把戏,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求和还有什么用,你此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百姓也拦住了他的马,不让他北去。赵构害怕自己被金国扣留,便驻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称河北兵马大元帅。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石靖宇深知,这位皇帝是一心狠手辣的主,他千万不能得罪,否则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怎么掉的,被卖了还要帮助这位皇帝数钱。在历史上,这位南宋的开国之君,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赵构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
连这种事情都可以做出来,石靖宇在赵构面前,不过是一只小虾米罢了,他当然是捡好听的说。
赵构少即醉心书道,陆游曾说:“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他曾自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
赵构整理收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他认为:“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
他善学
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上
赵构本来就是一喜欢奢华的主,石靖宇发明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自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所以才产生了见石靖宇的念头。尤其是石靖宇发明的如意彩笔,让他惊叹不已。还有石靖宇做的那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坚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石靖宇在鸿运来蛋糕房当众一挥而就,此时流传甚广,赛诗会上石靖宇惊采绝艳的表现,自然也引起了这位自命风流才子皇帝的注意。
石靖宇一番话,让赵构引为知己,颇有意思抬举石靖宇留在扬州陪王伴架。石靖宇自然不愿意被赵构拉上那贴着金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破烂战车。虽然此时秦桧恶行尚未昭著,岳飞也只是一只小虾米,熟知南宋历史的石靖宇,当然知道,有赵构这个恐金投降派做皇帝,任凭是谁,也无法力挽狂澜。
见石靖宇无意仕途,一心经商,赵构心中暗自可惜。他认为石靖宇年纪还小,不过是一时冲动,便随意和石靖宇谈一些时局之类。
石靖宇已经知道赵构是皇帝,揣摩他的心思,自然是捡赵构喜欢听的说。不时插上一段趣闻妙论,两个人倒是相谈甚欢。论学识,石靖宇自然不及赵构,但是胜在见识广博,怎么说他也是两世为人,南宋的那点事情,都在他心里装着。
赵构叹息道:“如今各地盗贼四起,金兵肆虐,令人心忧。未知石公子有何高见,可以扭转当今时局?”
石靖宇心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自己的江山自己拱手送人,神仙也没有办法。”
可是他不能这样和赵构说,淡淡道:“石某经商,也是为了可以有财力帮助贫苦百姓,同时养兵于民。内可以平寇,外可以抗击金兵。如今民间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