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感觉,就好像心被人剜去了一样,空落落的,让人难以接受。。。
所幸的是,吴台铭还好好地活着。。
受了这个消息的刺激!赵广的脑子,好像被激活了一般,在听到吴台铭遇刺,却仍然活着的消息后,他的脑子里立刻便蹦出两个想法:一是,吴台铭不能死,自己必须要好好保护他;二是,万一吴台铭再有不测,自己也不能就这样慌乱,要多接触一些亲近他的官员,以备急用。。
想到这里,赵广轻轻地拉着徐江锦道:“苏一的案子就算最后无疾而终,苏一也不可能再回去做侍郎了。你现在是从三品的实职,又在金陵府的任上呆了一段时间,对朝廷里的事情并不陌生,自然是有机会更进一步,出阁入相的。。本太子这几日便要与吴相议议这件事。你若有心,还需尽力在皇上面前,多表现一番。。”
徐江锦倒不明白这话是赵广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吴台铭教给他说的。但不管怎么样,这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因此他连忙感激地一躬身,答道:“下臣唯尽心办差,必不敢稍有分心,以报太子厚恩!”
笑了笑,赵广拍了拍徐江锦的肩膀道:“凡事由心吧。。嗯,你且在此好好守住,有人来,一律打发回去!父皇说是一刻时辰就结束,如今半个时辰也过去了,里头应该也差不多了,难得父皇今个这么高兴,我们这些为臣,为子的,也要尽力奉承才对。”
徐江锦连连点头,目送着赵广走进了听雨楼。。他也行到楼外正门边,静静地朝里打量,只见皇上正满脸的笑容,与苏三和许伟说话。。。哎,为君者要有威严,断不可与平民这般亲近;便是与大臣之间也要保持距离,否则皇威而在?只是,这些不是他可以管的。。
许伟,徐江锦是认识的。这是城内第一大世家许家的后人。。明年春闱过后,必然是要有抬举的,皇上知道许伟,也属正常!毕竟这小子也是颇有才气,而且家族势力也颇为皇家信用的。。
只是许家最近与吴王走得比较近,许侍郎在东府里掌着户部,一应的事情,倒似与吴王通得气较多。其实也不难理解许家的做法。偌大一个世家,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总不好摆明了车马,要加入到哪个党派之中去,只有二头都渗入一些,只怕才更符合许家长远的打算。。
太子做了皇帝,许家不会受到亏待!吴王做了皇帝,也要念着许家的好。许老爷子这算盘精的很呢。。。
至于这苏三嘛!徐江锦倒是有些意外。。。
苏一还关在牢里,他却这般的高调,看似像一个万事不懂的书生,但刚才他在楼内说的那一番吹捧皇帝的话,还真是叫人瞪目结舌。
这种话,就是叫一个久历官场的老油子当着皇帝面,只怕也难以这么顺当地就说出来吧?可这么一个后生小子,居然就这么信口惶惶地给说了。不仅说了,而且还说的理直气壮,说得这么流利自然。
从这一点上看,苏三不是迂腐至极,不懂世事的酸秀才;便是空前绝后,脸皮超厚的一个怪才。。
可是看眼前这苏三,待人接物如此不俗,又哪里会是一个迂腐到了极致的烂读书生?那风情,那举止,那言谈,难道说,他还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奇才?
徐江锦摇了摇头,并不敢确信自己心里头的那些想法!在他看来,苏三实在是太年轻,这种年纪与那种风华绝代,心藏万机的绝世奇才,实在是无法贴合在一起。。至少要再增加个十年二十年的阅历,还差不多。。
赵普看到赵广走了进来,轻轻地一招手笑道:“来,你也帮着苏三他们理理!”
于诗词一道,赵广受了赵普的熏陶,也自然是不俗的。为了要让皇帝尽兴,他自然不会违命,便也与苏三许伟二人站在了一处,却只拿两人理出来的稿子看。。
只见许伟与苏三二人整理出来的许稿,至少也有三四十篇,便笑对两人道:“这么整可不行。。”又对一楼里的许多才子道:“不要求数量,用心地把一首做好,才行。。。”说罢,也不去看新稿子了,只捡已经送上来的稿子,挑出十篇好诗,又在十篇里比下五篇,只拿着五篇对苏三与许伟道:“你们两人,一人抽出一篇,只留三首!本太子呈给皇上看。。”
皇帝对太子快刀斩乱麻的这番举动,倒是比较欣赏。另一边守在门外的徐江锦则在心里道:若是太子于政务上,也能有这样的头脑,那也不失为一代明君。。。
苏三没有去接太子手里的五篇稿子,只是对许伟笑道:“宁远都挑花眼了,就请许兄代为挑出二首便罢了。。”
许伟并不说话,而是一躬腰,接过太子手里的诗稿。这几篇诗稿,他都是看过了的,因此扫了一眼,便直接挑出了二篇,把余下的三篇递还到太子的手里。。
赵广接过手,一看,二篇金陵府才子的诗稿都还在。只少了一篇武陵府里的,一篇荆湖路里的。最后留下的一篇倒是京西路才子的诗!在赵广看来,这位京西路宗元的诗虽好,但在这五篇里,只能排在最末。。
赵广一篇一篇看过三首诗,看了苏三一眼笑道:“不挑?”
苏三笑了笑道:“许兄看过了,就是一样的。。”
许伟脸上稍稍红了红,却偏过头!不去看苏三的眼睛。。
他私心还是站在金陵人的立场上考虑的!既然赵广已经从这些里头选出了五篇,那就说明这五篇都是可以当选的。。
他所做的,只不过是留下了金陵人的诗作而已。。唯一有让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过份的地方,便是他把武陵府里王宇的诗,给抽了下来,换上了宗元的诗!
宗元的诗在五首里最弱,呆会皇上要评的话,自然是金陵人独占了风光。。
赵广见苏三不挑,便笑了笑,也不再说什么了。便把手里的三篇诗稿一收,送到皇帝的面前!
第48章,御批
三篇诗稿无疑都是上佳之作,虽然还达不到传世的程度,但诗意都是极好的。wWW!。。不过这三首,二首是金陵府的,一首是京西路的,独独没有武陵府的,倒让赵普稍稍有些意外。想起刚才苏三谦让了许伟挑,这许伟未必就有公允之心。。因此也急着评,而是一招手,叫过太子道:“你不是挑了五篇吗?另二篇也找来朕看。。。”
许伟站得近,听了皇上的这话,脸不由又红了红,却只装着没有听见!赵广自然是不会违逆皇上的意思,便又走回桌前,挑出刚才许伟挑出来的二篇,递到赵普的手中。。。
赵普一打眼,先看了诗作下头的题款,果然有武陵府的一篇,是一个叫王宇的才子;另一篇倒是今晚主持比诗会的左治世所写。
这二篇诗都做的极好,细细品来,在这五篇里头,应该是最出彩的二篇,却没有想到许伟竟然给挑了出来。。。这可真是小孩子的心性!哼哼,这许伟与苏三比起来,倒是差了不少。首先这气度就差得多了。。
心里笑了笑,也没把这事太当一回事,便在每首诗后,提笔写了评语,统统交到太子手里,让太子当众念了出来。。
太子接过诗稿,就按着皇上安排好的顺序往下念!先是宗元的一首咏梅,太子把这诗先读了一遍,才把皇上给得评语念了出来,却是一句话:咏梅而不现梅,颇为传神。
众人见宗元得了一个头彩,纷纷拱手祝贺!多一半人听了宗元这诗,便知道今晚自己是没有戏的。。可是大家还都存着侥幸的心思,希望下一个里头,就有自己的诗稿。。
太子歇了歇,便念第二首诗,却是单世杰的‘听雨楼’。写得便是刚才楼里发生的刺杀事件,歌功颂德的取巧之作,不过文采不俗,倒写得颇有气势,所以赵广才挑了出来。这一首皇上给的评语是:诗毕景现,难能可贵!
这评语确实给得很高了。也难得单世杰能把刚才的情形写传神,又赶上皇上高兴,倒也当得起这个评语。。单世杰面对众人的吹捧,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第三首诗是李舒的‘忆古’!文风清新自然,在这种情景之下读来,令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皇上给了个:真自在。。的评语!倒显得这诗的特别。。
第四首是左治世的诗,诗头只一个‘望’字!全诗只写山景,写的着实有些气势,而且诗意之中隐隐把皇帝比做了气势恢宏的大山。比单世杰的文意,来得更含蓄,更合着文人的脾性。。因此皇上给了二个字的评语: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