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会儿,自然谁都知道怎么回事了,所以很多人看萧振瀛的眼光就有些不对。
萧振瀛心如火烹。
不说为国为民,就是为自己,他也不能让二十九军毁了。
有二十九军在,不论在哪儿他说话都有底气,但要是没了二十九军,他就是个耍嘴皮子的,谁会在乎他?
本来,在这件事上,张自忠是最好的同盟者,但是,现在张自忠对他也非常不满。
二十九军的军力主要分成三部分,宋哲元和刘汝明是一伙的,冯治安和赵登禹是一伙的,张自忠自己一伙儿。
当年在晋东练兵的时候,那时穷啊,为了团结一致,不使手底下的将领因为利益起纷争,萧振瀛就在宋哲元的同意下,制订了一个规则:今后不管是谁,分东西,不管谁的功劳有多大,一律按照张冯刘赵这个顺序来,谁也不许插队。
那会儿穷,没多少东西可分,所以也就没什么意见,但掌控冀察之后,东西多了,分配的比例差一点那就差老鼻子了。
于是,意见就越来越大。
冯治安、刘汝明和赵登禹他们对张自忠都非常不满,但他们自己又不愿当这个恶人,于是,刘汝明找到当初制定规则的萧振瀛,让他改改。
萧振瀛也觉得不太合适,就在会议上提了出来,重新制定分配规则,而宋哲元自然也不愿见张自忠做大,于是就同意了。
所以,这么一来,失望之余,张自忠对萧振瀛的意见就大了去了。
这段日子,二十九军的将领无不是胃口大开,这股心劲,就跟当年追随张作霖飞黄腾达的那些东北军将领一个样。
他们能成,我们又差什么?
所以,会议刚一开始,意见就是一边倒的。
除了张自忠、冯治安等人没有表态之外,其他人几乎都表态支持。
差不多了,扫了众人一眼,宋哲元看着萧振瀛,问道:“仙阁,你看呢?”
萧振瀛神色木然,他盯着宋哲元,问道:“军座,我们为什么要反蒋?”
为什么?这还用问吗?
宋哲元道:“仙阁,日本人现在只提供装备和钱粮,不再派顾问和教官,这还不行吗?”
萧振瀛道:“军座,问题的根本不在这儿,而在于反蒋,在于打内战。您难道忘了黑神军曾经说过,打内战就是消耗中国的国防实力,就是不是卖国的卖国贼。”
萧振瀛这话一说,不少人的头脑冷静了很多。
放眼整个中国,能让这些人打心眼里钦佩的,也就是黑神军了。他们都看过黑神铁骑屠戮鬼子联队的影片,想不心服口服都不行。
萧振瀛这么一说,宋哲元也是心头一震,他怎么把黑神军给忘了?这件事,黑神军到底是什么态度?嗨,反正是演戏,黑神军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了。
这时,副参谋长刘伟彤站起身来,道:“卖不卖国,这话不能一概而论,论打内战,谁能打得过蒋某人?就因为蒋某人老打内战不抗日,我们才要跟他老蒋干。把老蒋弄倒了,天下就太平了。这次两广讨蒋,不也是因为蒋某人竟打内战不抗日吗?”
就在前几天,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认为南京政府蒋介石不作为,令整个中国陷入了不死不活的状态,声称全国必须进行焦土抗战。
这话,宋哲元听着顺耳,他点了点头。
这时,萧振瀛也不解释了,因为蒋委员长的所作所为确实有太多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比如说这个打内战,就你蒋介石有权打内战,别人就不可以?没这个道理。
问题的根源在于日本人,在于形势越来越危急,但是,萧振瀛无法说服别人,让人相信形势确实危急,更不能拿蒋介石没有准备好来搪塞。
所以,他不论怎么辩,也是说服不了的。
别人不论怎么问,萧振瀛翻来翻去就一句话:拥蒋抗日,是二十九军唯一的前途。
这么一弄,很多人都不耐烦了,一个旅长站起来,大声道:“军座,表决吧”
旅长话音未落,萧振瀛腾地一声,站起身来,大声道:“兄弟们,如果二十九军参加内战,那我就死在你们面前”
萧振瀛这话一出口,宋哲元非常生气,他想起了松室孝良的话,松室孝良说萧振瀛是蒋介石安排在二十九军的代理,萧振瀛忠于的是蒋介石,而不是他。
“我是二十九军军长,除了你不听我的,还有谁不听?”这话,几乎没经过大脑,宋哲元脱口而出。
萧振瀛脸色煞白,他万没想到宋哲元竟然会说出如此绝情的话,这是在骂他不忠不义,当众指责他是蒋介石在二十九军的卧底。
噌的一声,萧振瀛把配枪拔了出来,顶在太阳穴上。
宋哲元也没想到萧振瀛反应会如此激烈,他心中也是后悔,赶紧上前一步,把枪抢了下来。
萧振瀛大哭。
萧振瀛很会哭,这手本领跟三国那位刘皇叔差不多,就用这手,他把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哭的北都找不着了。
那是在有关华北自治的谈判桌上,多田骏和萧振瀛各自痛陈**家史,都试图感动对方,而萧振瀛在痛说**家史之后就大哭。
哭的多田骏那心呢,拔凉拔凉的。
总之,此后,多田骏一跟萧振瀛提到华北自治,萧振瀛就大哭,哭的多田骏没着没落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这会儿,萧振瀛哭的是半真半假。
宋哲元后悔,话说的太重了,不过呢,这演戏的效果那可是太好了。
最后,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决定接受日本人提供的武器装备,但要不要参与内战,看情况再说。
――――
会议结果,松室孝良很快就知道了,把个肺叶差点没气炸了。
多好的机会啊,就这么让一个萧振瀛给搅了。
松室孝良赶紧去居人堂,拜会宋哲元。
见到松室孝良,宋哲元表示,他可以接受三个师的武器装备,但参不参加内战,不一定,看情况再说,如果最终没有参加内战,那我就把东西再原封不动奉还。
松室孝良这心呢,纠结,除了纠结,还是纠结,他决定:驱萧。
不把这个萧振瀛整走,危害太大。
第二天,有关萧振瀛的谣言就满天飞,谣言的核心就是萧振瀛吃里爬外,而二十九军的内讧也愈演愈烈。
三天后,汉奸便衣队在天津火车站东炸毁了一段铁路,随后,松室孝良找上门来,声称天津市长萧振瀛要对此负责,必须下台。
当机,宋哲元召开会议,讨论怎么办。
萧振瀛提出请辞。
宋哲元同意。
辞职报告打上去,南京自然不批,但蒋介石没辙,派人过来商议之后,结果是萧振瀛辞职,暂时移住北平香山,帮助宋哲元“整理政务”。
' '
二五五章 乐极生悲
二五五章乐极生悲
六月一日,由粤桂地方实力派组成的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通电全国,攻击蒋介石中央对抗日不作为,声称两广愿意与日寇决一死战,要求蒋介石立即停止对各地方实力派的进逼。
南京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立即回电驳斥,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晦,并痛斥两广为地方将吏抗命。
与此同时,军委会亦通电两广,严令两广部队不得擅自行动,双方矛盾激化。
新桂系派出李品仙拉拢主政湖南的何键,但何键坐山观虎斗,一面敷衍李品仙,一面向蒋介石报告粤桂两军的行动。
六月十日,中央军两个军抢先占领衡阳,封锁粤桂两军的北上道路。
六月中旬,蒋介石调集部队,准备武装解决两广,而粤桂两军则出动三十万人马,飞机一百多架,内河舰艇二十多艘,抢先进攻湖南,但何键已经投向中央,和中央军一道防堵粤桂两军。粤桂两军暂停于湘南,不再前进。
蒋介石在广东培养反陈势力已经多年,两广一起事,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便暗中与蒋介石联络,随后发表通电,宣布归顺中央,蒋介石则允诺倒陈后以余汉谋主政广东。
七月十三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军委会则宣布撤销陈济棠的职务,以余汉谋取而代之。
同时,为了分化粤桂,宣布李宗仁、白崇禧的本兼各职不变,但是桂系没有上当,还尽力扶持陈济棠,建议陈济棠立即将钱粮,武器和可靠部队掌握,退往粤西,背靠桂系,同时准备派桂军入粤,稳定广东局面,但是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
松室孝良急,急的火上房,时机稍纵即逝,如果抓不住,那定是千古恨事
这要是支那内战全面爆发,那简直是天照大神神光护佑帝国,等到支那打的精疲力竭,帝国征服支那都可能会兵不血刃。
如此一来,征服支那之后,再束兵北上,击垮苏俄,那世界上还有哪个是大日本帝国的对手?
俄狄格天呢
不能拖,拖一天都可能是千古恨事,但这事儿他能使上力的地儿有限,不过好在宋哲元跟他一样急,而只要宋哲元有这个心思,那就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