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正把李昌国领到一间屋前,一个中年人在等着,冲队正挥挥手,道:“出去。”
队正应一声,施礼告退。
这个中年人先是在康德他们抬的箱子上打量一阵,这才凝视着李昌国,淡淡的道:“就是安西都护府的骁勇校尉?”
“正是!”李昌国精明人一个,知道他的意思,不容他出口,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塞到他手里,笑道:“一点意思,不成敬意,还请大人笑纳。”
李昌国很上道,这个中年人眼里掠过一抹喜色,把锦盒掀开一条缝,一道柔和的光华出现,中年人赶紧盖上,塞进怀里,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平添几许亲切,笑道:“在下李皓,忝为丞相的随身侍从。”
“原来是李大人,李昌国这里有礼了。”李昌国很会话,顺手捎个马屁:“李大人相貌堂堂,威武不凡,人中龙凤,也只有您这样的俊杰才配做丞相的近侍。”
“呵呵!”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李皓给李昌国的顺手马屁拍得很舒泰,笑道:“们安西都护府没给丞相丢脸,打得好!”晃了晃拳头。
“这都是丞相英明。”李昌国再夸一句李林甫。
两人之间的对话,李昌国很上道,能话会道,李皓颇有几分欢喜,点点头,道:“骁勇校尉,随我来。”
不称呼李昌国的名字,而是称呼骁勇校尉,这是他对李昌国的印象很不错了。
“有劳大人了。”李昌国随着李皓前行。
在李皓的引领下,穿堂过屋,一连过了好几重院落,方才来到一间不起眼的屋前,李皓整整衣衫,轻咳一声,上前轻轻敲门,道:“安西都护府报捷使者骁勇校尉李昌国求见丞相。”
声音舒缓有度,极有节奏,而又毕恭毕敬,很明显是受过良好训练的。
“进来!”
屋里传来一个声音,虽然嗓门并不大,却是透着一股威严。
马上就要见到李林甫了,李昌国颇有几分期待,这个千古罕见的奸臣什么样儿?
“吱呀!”
门开了,一个挎刀大汉出现在门口,浑身透着精悍之气,站在门口就象一尊铁塔。李皓一见此人,下意识的朝后退了一步,很明显,他很惧此人。
李昌国的瞳孔一缩,盯着这个大汉,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此人是个高手,而且是高手中的高手。
李林甫位高权重,身边多的是能人异士,这个大汉是他的帖身侍卫,自然是千挑万选,武艺高强。
“嗯!”
这个大汉盯着李昌国,眼眸中精光暴射,脸色凝重。他也是行家,从李昌国身上感到强大的威胁。
大汉手一招,从门里出来三个身材高大的壮汉,把李昌国围在中间。
“搜!”
李林甫结仇很多,不要见陌生人,就是熟人,也是多加防范。李昌国这样的高手,自然是要搜查一番,有没有挟带兵器之类。
李昌国很配合,任由他们搜身。一个壮汉在李昌国身上一阵搜查,没有发现问题,冲那个大汉点头,意示没问题。
这个大汉的警惕之意这才稍却,道:“进来吧。”
“雄壮么?”李昌国来到这个大汉身前,朝胯下一指,嘴角翘了翘。
换来的是这个大汉的右肘,在李昌国手臂上碰了碰,轻轻一笑,警惕之意更少。
高手与高手之间,自有他们的交流方式,李昌国一句调侃之言博得了他的好感。
李昌国一步跨进去,只见屋里很空旷,只有一张短案,一张矮几。矮几上跪坐着一个老者,六十余岁,虽然年纪不了,却是难掩俊美。
“这就是李林甫?并不如后世传言中的奸邪之相,而是相貌堂堂,极有威仪。”李昌国很是诧异。
李林甫身着紫袍,腰佩金鱼袋,官威堂堂,威仪十足,睨视着李昌国,一股上位者的威势自然流露,没有任何的矫饰。
“安西都护府骁勇校尉李昌国见过丞相。”李昌国上前一步见礼。
施礼之间,中规中矩,没有丝毫破绽。
“就是李昌国?”李林甫言来中气十足,极有威势。
不别的,光是这份气势就足以镇住很多人。
事实上,李林甫虽是千古罕见的奸臣,却是有雄材,镇得住,就是安禄山在他面前也是心翼翼,不敢有丝毫违逆。
虽然他把持朝政十余年,埋下了祸根,他在时还算四平八稳,就是安禄山有反心,也不敢付诸行动。直到杨国忠当上丞相,安禄山这才下定决心造反,因为没有人能让他害怕了。
“正是!”李昌国并没有给李林甫的气势镇住,而是平静的回答。
“前来长安报捷,可以去兵部,何须前来见本相?”李林甫淡淡的道。
这话其实是个圈套,若是换个人肯定上当了,李昌国却是不会上当,道:“禀丞相,您是安西大都护,我奉命报捷,自当先见丞相。”
一个“先”字咬音稍重,不注意的人听不出来,李林甫却是听出来了,眼里掠过一抹神采,虽然一现即隐,却是没有逃过李昌国的眼睛。
第十一章 寻访杜甫(第三更,求推荐票)
第十一章寻访杜甫
李林甫以忌贤妒能着称,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稳固自己的地位。
至于“口有蜜,腹有剑”不过是他达到这一目的手段罢了。
只要威胁到他的地位,哪怕是一点萌芽,他都不会放过,一定要干掉而后放心。
他这问话是给李昌国设了一个天大的圈套,就是在试探高仙芝有没有威胁他的意图,若是有的话,那就对不起了,哪怕他是安西大都护也要在这次大捷一事上做够手脚。
李昌国把“先”字咬音稍重,这是在告诉李林甫,我来到长安第一个就来见了,大可以放心。
对李昌国的回答,李林甫是万分满意,只是此人老奸巨猾,城府太深,喜怒不形于色,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他眼中光芒一闪,就是欣赏的表现。
李昌国要想阻止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不衰败,李林甫肯定是要干掉之人,不过,这要以后再。眼下的李昌国,当以建立自己的根基为重;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要想在唐朝拥有不轻的话语权,就得建功立业;要想建功立业,就得借势,不显露任何威胁李林甫的苗头。
若李昌国此时显露威胁李林甫的苗头,李林甫一根手指头就以把李昌国摁死,隐忍才是眼下的上上之策。
“呈上来!”
李林甫心满意足,不再试探李昌国了。
李昌国取出高仙芝的表章,递给帖身侍卫,帖身侍卫接过,呈给李林甫。
李林甫接在手里,展开一通浏览,轻轻点头,笑道:“高仙芝少年奇才,年纪与其父高舍鸡同秩,诚一时佳话。他凭借自己的才华,积功升至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如今打下勃律,切断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把吐蕃和大食分开,便于大唐各个击破。”
一番话细细道来,声调平稳,没有任何的波动。
李昌国听在耳里,却是惊讶不已,暗自赞叹一句:“这个李林甫虽是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却是有才,一针见血,一句话就把当前大唐的西域战略得通透。”
勃律本无足轻重,只是因为处在吐蕃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上,才显得特别重要。勃律给打下来,切断了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吐蕃与阿拉伯帝国再度联兵的可能性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