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泰那副无语的表情,李承乾说道:“好了,以后我注意就是了。真的搞不懂究竟谁是哥哥。怎么一来你这里就是一顿教导,我的老师也没这么罗嗦,快赶上父皇母后了。”
“达者为先。”李泰故意说道。
“说不过你,不和你争。”李承乾不在乎的摇摇头,继续说道“刚刚你说长孙冲来了?”
“是啊,有什么关系吗?”李泰反问道。
“关系大了,我跟你说……。”
李承乾四处扫视一眼,见到屋子里只有墨兰和几个宫女,挥手让宫女退下。片刻后,屋内只留下墨兰一人。
李承乾再次四处看过,低头凑到李泰耳边,小声嘀咕:“这明德殿的事就和长孙冲有关,说详细了是和他的父亲,我们的舅舅长孙仆射有关。5?”
听到长孙无忌出事了,李泰先是一惊。没等仔细考虑,看见李承乾的做派,让李泰眉头皱起,不悦的道:“舅舅又什么事我不知道,你有事我可知道了。”
“我怎么了?”李承乾十分诧异。
李泰叹一口气,耐心规劝道:“你看看你现在的动作神情,那一点有大唐太子该有的样子,交头接耳,鬼鬼祟祟,这副样子让父王或者母后看到,你少不了一顿斥责。”
李承乾抿抿嘴,满不在乎的说道:“我也就在你这里随意些,在外人面前我严肃着呢!再者说了,不让父皇和母后看到不就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别杞人忧天。”
李泰还想再劝几句,但看到李承乾的样子,心底叹息一声,岔开话题:“你刚刚说舅舅有事?出什么事了?”
李承乾听李泰不在追究自己失礼,又问到长孙无忌,于是眉宇间略带显摆的说道:“你总呆在这个小院,外边的事你不知道,还是要我和你说。咱们舅舅今天大意了,结果一不小心殿前失宜,被御史抓住把柄了,此刻正在明德殿吵呢。”
李泰心中一惊,来的好快啊。这边长孙无忌刚刚上任不足半月,不知道那股势力在朝堂上就开始冲长孙无忌发难。发动的好快啊,就是不知道对方准备的是否充足了。
“详细说说。舅舅怎么个失宜,御史又是怎么咬着不放的?”李泰细心询问。
看到李泰对明德殿的事感兴趣,李承乾乐的眉飞色舞,将长孙无忌的事诉说一遍。
原来是今早李世民有事召长孙无忌进殿,似乎事情紧急。也不知道长孙无忌当时是心有旁骛,还是一时疏忽,总之这位当朝仆射就带着腰间的横刀大摇大摆的陛见去了。
按理说带着横刀根本到不了李世民面前,有专门负责这事的监门校尉检查,别说无意,就是处心积虑也无法带刀陛见的。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或许是事有巧合,长孙无忌忘记交刀了,监门校尉也忘记和长孙无忌要刀,两下一凑合,长孙无忌就这么大摇大摆施施然的带着横刀和李世民来个面对面。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绝对的信任,根本没注意带没带刀的事。曾经的征战中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两人带刀见面的时候多了去了。
李世民根本没拿这事当回事,可朝臣和侍卫不干了。搬出朝廷法度,职守权责等等一大堆理论来分成两伙吵闹不休。
朝臣分成两派,以御史杜淹为首,认为监门校尉该斩,并且追究上官的统领不利之罪。另一派是以中书令房玄龄和大理寺少卿戴胄为首的,认为监门校尉有罪,但不该斩,应当依据刑律来判定罪责。
当然,两伙人没人敢拿长孙无忌开刀,大家都明白,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不仅仅有十几年的君臣相得之情,还有着深厚的郎舅之义。想撼动长孙无忌的位置太难,不过拿那个失职的监门校尉说事倒是合情合理。
李泰听李承乾详细的诉说完,才算安心,看样子并是不有人故意针对长孙无忌,凭借这点小事想动长孙无忌还做不到。
虽然长孙无忌必然会丢官容养,但李泰可不希望这么早发生。
xs xs
第一第八十三章 风乍起
李承乾一番作为旁观者的讲述让李泰听明白了,整个事件并不像是有人故意在针对长孙无忌,更多的像是一幕巧合。5?现在争论的焦点并不在长孙无忌身上,而是在那个可怜的监门校尉身上。
带刀陛见在这个时代可是大忌,长孙无忌可以无事,监门校尉必然要受到惩罚。
想到这些,李泰看着洋洋自得的李承乾,忽然问道:“大哥,朝堂上有事,你不在父皇身边学习,跑我这里做什么?就为了给我讲你见到的乐事?”
李泰的话问的李承乾一愣,半天无语,最后挠挠头说道:“我还真的就是来和你说这事来的。难道你不感觉有趣吗?”
李承乾之所以来这里嬉闹,不过他感觉此事有趣,和李泰讲述是小孩子那种显摆分享的心理。就好似小孩子拿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和小伙伴或者他感觉亲密的人一起分享一样,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
现在轮到李泰无语了,作为普通小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无可厚非,可堂堂大唐太子也是这样,真真让李泰气愤与喜悦交加。
生气的是,李承乾还没有一个作为太子的觉悟,将大事当做戏耍。喜悦的是,李承乾对自己的重视,能作为分享李承乾喜悦的人,让李泰感觉自己苦心和李承乾拉近距离并没有白费。?!
李泰分析别人是有根有据,却没想到,即使李承乾不像太子,他自己又何尝像个皇子呢?
李泰苦笑过后正想再次规劝李承乾几句,有人通报李承乾身边的内侍小林子来了。
没等小林子对二人行完礼,就被李承乾一把拽住,心急的李承乾问道:“明德殿现在如何,父皇可发现我的离开。”
小林子恭敬的答道:“陛下尚未发现殿下离开,各位大臣还在争论不休,没有得出结论。”
“哦?”李泰问道:“详细说说,都有谁?是怎么争论的?”
小林子目光低垂,声音平缓的答道:“主要是御史杜淹在和房中书、戴少卿三人在争论。
御史杜淹认为是监门校尉的疏忽失职导致陛下有可能陷入危险之中,不杀不足以震慑宵小,坚持要斩。另外监门校尉的上官也应当为他的失职承担责任,是上官没有统领好,才会有他的失职。
戴少卿却认为监门校尉是有罪,但应该按照唐律来审断,不仅仅是监门校尉失职,连长孙仆射的疏忽也要一同治罪。
房中书的意见是这只是意外,大家注意就好,此事不追究,但下不为例。所有章节尽在 xs
我来之前三人各自为主,争论不休,看样子一时半会得不出结论。”
小林子有条不紊的话不仅让李泰感觉惊奇,对小林子这个人李泰也感到兴趣,赞赏道:“不错,一条条的说的很明白,没想到小林子说话很有条理,口才也不错。”
小林子面色不变,低头答谢:“不敢当殿下夸奖,跟在太子殿下身边,是太子殿下教导的好,小林子不敢居功。”
小林子的婉言答谢让李承乾喜上眉梢,李泰却是一笑而过,低头思考明德殿现在的情形。
小林子说的很明白,大理寺少卿戴胄的意见是保那个可怜的监门校尉,要砍监门校尉的头就要对长孙无忌治罪,显然李世民不可能为这事对长孙无忌治罪,变相的也就保全了监门校尉。
房玄龄的两不得罪很符合他的性子,不过在有人苦苦追究的前提下,想让两面都无罪简直难比登天。最终倒霉的必将是那个监门校尉,虽然不一定死,但这份罪责必须有人站出来抗下。
至于杜淹……。'wWW。XS。cOM提供最新最快的章节'
“杜淹”李泰想到这个名字心中一动,再次向小林子确认:“你说的御史可是杜淹?”
“正是。”
李泰眉头紧皱思量着这里的关系,杜淹也算是秦王府旧人,还是杜如晦的族叔,才华当然有,不过为人阴毒,不受人待见。当初进秦王府是因为他想站到隐太子李建成一边,出于削弱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