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大唐虎贲 > 第153部分

第153部分(1 / 2)

>  想着想着,突然一个人名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罗士信惊喜的跳了出来,叫道:“就是他了……就是说嘛,天无绝人之路……老子就不信,我堂堂罗士信身怀几千年的知识,还会让人才憋死。”

李世民固然是一个擅于识人擅于用人的好皇帝,但是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就算李世民在如何会用人,也有遗漏的人物……刘仁轨,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极为出名的一个。

刘仁轨生长于隋末动乱时期,因为天下动荡,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但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高宗朝,他才真正的闯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留守平壤的时候,算无遗策的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还与白江口痛击日本海军。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便是刘仁轨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小日本。

其后他治理百济,效果卓越,最后位极人臣成为大唐宰相,得到了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器重……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现在正在某一个地方当任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大的官,混吃等死。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立刻执笔,再写了一封信,他记得刘仁轨的英雄事迹,但是对于没落的时候刘仁轨的事迹却不晓得,也不知现在他在什么地方。不过但凡唐朝官员都会有文档记录在案,这个繁重的任务就交给李世民去头疼了。(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

第九章 一定要帅气

黄昏夕阳笼罩着整个皇宫,将巍峨的太极宫显得更加雄伟气派。

东宫太子府已经换了主人,李世民在继任太子之后,依然从承乾殿搬到了东宫入住,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继承人。

李世民刚刚处理好繁重的国事,在后堂小歇了片刻,问道:“今天是那几位先生值勤?”

立刻有侍婢答道:“是盖文达、褚亮、苏勗三位先生。”

李世民颔首道:“请他们来书房,我正好有事情与他们商讨。”

盖文达、褚亮、苏勗是文学馆十八学士中的文学大儒,李世民自由酷爱军略,对于政务有些反感,是故领军作战,战无不胜,政治水平只能说一般。但自从动了夺嫡心后,也知自己的不足。在房玄龄、杜如晦的出谋下,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大儒。

李世民所招募的人都经过严苛把关,文学馆的文士擅长的不是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而是时事政治,治国方略。

李世民从中选出十八位最出色的号称十八学士,让他们十八人分为六组,轮流值勤,住在李世民的家里,每每空闲,便召见其中三人商讨时事政治,学习治国方略。李世民本就天资聪颖,又下了这番功夫去学,自是成绩不凡。现如今他坐上太子之位,这个习惯依旧不改,每天都会与十八学士中的三位谈古论今,商讨治国方略。

盖文达、褚亮、苏勗得李世民这个时候召见,并不觉得奇怪。对于李世民的这股拼劲。他们早已习惯,自愧不如。

尤其是褚亮,褚亮杭州钱塘人。出生于政治世家,曾祖父的梁国的御史中丞,祖父是太子中舍人,父亲是陈国秘书监,三人都是那种名噪一时的良臣。褚亮自幼聪敏好学,又受家族三代人的影响,对于治国方略领悟极深。年纪轻轻便,名扬天下。

他是最早加入李世民麾下的谋臣之一,文学馆便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手举办而成的。也是最早洞悉李世民心思的一批人。

那时的李世民可谓政务上的新手,很多地方都是一窍不通,也曾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不过短短四年,李世民的政治远见。比起他们这些师傅都不遑多让。进步之神速,着实让他们动容。

三人一同来到书房,李世民请他们入座之后,也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讨论。

这日他们讨论的是经济,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民生,提高经济。

李世民与杨广可以说是一类人,都是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胸有野望韬略。

唯独不同的是李世民能够看得清事实,没有杨广那种好高骛远的做派。杨广是想到就做。他不管百姓能不能支持,经济能不能支持,只要能够达到他的目标,达到他的计划,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许是有杨广这前车之鉴,李世民尽管也想成就秦皇汉武的霸业,但一直忍着,耐下性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怎么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将经济发展起来,就是他所考虑的关键。

有事没事的就算以这个话题找人讨论,希望找出好的方法,加快大唐的经济发展。

四人商讨在兴头上,门外突然传来护卫的声音。

“殿下!有公文传来。”

李世民皱着眉头不满道:“不是说过在于先生商讨要事的时候,不许打扰?”

“是北方大将军传来的。”屋外的护卫有些尴尬的说着。干他们这行最是苦逼,李世民为表对十八学士的敬重,特别下了命令,在与十八学士商议要务的时候,不得随意打扰。但是李世民也曾下过命令,若北方罗士信那里传来公文要提醒他,第一时间将公文传给他,让他知道。

现在两个命令冲突,让护卫是不打扰呢,还是打扰呢?

最后因为担心北方传来的是军情,也就硬着头皮打扰了。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自己矛盾的命令,也不再这个问题上追究,想了想道:“先拿进来吧。”

接过罗士信传来的公文,李世民先对盖文达、褚亮、苏勗抱以歉意的微笑,将公文拆了开来。

这看了第一眼,眉头就忍不住皱了起来:这字真不是一般的难看。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实在是无力吐槽,心底琢磨着是不是要给罗士信下一道命令,让他不得自己书写公文。

这字写的丑的将军,并不是只有罗士信一个,甚至不识字的都有许多。只是他们的公文大多会请人代笔,类似罗士信这样自己动手,不嫌其丑的,却不多见。其实罗士信在收下王玄策以后就很少自己动笔了,只是顾虑道王玄策太忙,这次没有麻烦他而已。

耐着性子看下去,看着一个个提议,一个个要求,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一拍案几道:“这家伙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全新的兵器,全新的衣甲,修补打磨过的还不要。我的玄甲兵都没有这个待遇,他竟然开的了这个口?要脸不要。”

将公文丢在了一旁,想要彻底无视,意外发现公文带里除了公文还夹带着几张纸,不乐意的抽出来细看。纸张里的内容大多都是介绍边兵的情况,这一些他都了解,见罗士信写的贴合实际也有些讶然,这罗士信才去了庆州多久,竟然了解的如此透彻,真不简单。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是他狮子大开口的理由!

李世民心底琢磨着。

作为大唐的天策上将,边军的情况,自然是在他眼中的。只是边军由李建成负责,他无权过问,也只有认其如此了。现如今他为太子,边疆的安危系于他一生,自身不能做事边军如此颓废下去。李建成缺乏良将,他可不缺,几道任命一下,三处最为关键的边境安排了大唐最出色的三员大将,目的一是为了对付突厥,二便是让他们将边军带起来,成为大唐可以信赖倚重的强兵。

对于三人的支持,他也是破例的。

从突利那里交易来的战马,额外多分给了罗士信一万匹,李靖、李世绩也在原有的数额上多了六千匹。因为罗士信是自己人,待遇比之李靖、李世绩要好上许多。

为了达到目的,李世民并不介意给罗士信一些优待,可是这一次罗士信的要求实在是有些过分……

全新的兵器,全新的衣甲,这无疑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旧衣甲旧兵器效果经过打磨修补与新衣甲新兵器的功效没有什么差别,但相互之间的耗费却是相差巨大,尤其是数量上去之后,更是天文数字。近来他为了发展经济,日以继夜的,哪有那个闲钱浪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