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铁勒。你说你们突厥人,想要教训某个人。都会用什么方法呢?”
“回伟大的太子殿下的话,如果是小小的教训,使用巴豆就足够了,我们突厥人如果想惩治有罪恶的人,就会给他吃巴豆饭,这会让他长长记性。”
。。。。“哈哈,真是有趣,摩铁勒,明日你就给我准备一分巴豆饭,我试试究竟是怎样的教训。。。。”
。。。。。。
。。。。“真是有效,书院里踢球一直占着场子的那个家伙现在出恭都出的快虚脱了,改日我看他还敢抢我们的足球场。”李承乾挥舞着小拳头,一副旗开得胜的模样。
“伟大的太子殿下,这个世上您就是最为尊贵的人,你做的永远是对的,敢和您争抢的人,都必须受到惩戒才是。”摩铁勒伏在李承乾的脚下,恭敬的如同一只摇尾的狗一般。
李承乾很高兴,从小到大,太子的身份就像是一个牢笼一样锁住了他,因为是太子,吃饭要细嚼慢咽,一定要保持皇家礼仪;因为是太子,读书要正襟危坐,要保持皇家风范;因为是太子,自己就只能透过宫阙的隔窗看着外面的众多皇子们嬉戏游玩,而自己这能低头背着艰难晦涩的四书五经。
终于,自己来到了书院,那里真是个好地方,各种新奇百怪的知识,,李承乾第一次觉得在哪里才是自己应该生活的地方,可是很快,李承乾渐渐发现周围的人开始变了,因为又一次李泰不小心将自己是太子的身份说了出去,身边渐渐围拢了一些阿谀奉承的人。
李承乾知道这种人,父皇多次向他说过,有能力的人通过自身的学问和武力立功封爵,而没有能力的人,只能通过溜须拍马,李承乾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也很瞧不起那些人,可是,这并不妨碍他喜欢他们。
李承乾很享受每次去食堂都有人替他占好队伍的位置,很享受每一次别人帮自己打来热水,很享受那些人崇拜而又略有畏惧的目光,太子的身份,第一次让他有了无与伦比的体验,他的内心也不再向刚刚进入书院时那么恭敬了。
第一次逃课,第一次花钱,第一次遇到别人赠与自己的女婢,第一次偷偷与李泰喝酒,李承乾感觉自己在飞速的蜕变,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而他清楚的知道,随着自己的长大,这个江山日后迟早是他的。
一股豪气直冲云霄,自己就是大唐的太子,正如摩铁勒所说,‘这个世上自己就是最为尊贵的人,自己做的永远是对的,敢和本太子争抢的人,都必须受到惩戒才是。’,所以李承乾心中想出了计划,就让摩铁勒去施行吧,将巴豆饭给那些自己早就看不顺眼的人吃,让他们也尝一尝太子的报复,要知道挑衅太子威严的下场。
小学部的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是贵族子弟,不过还有一些长安城平常百姓家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叫岳池的男生就喜欢抢占足球场,每一次先把足球场占下来,然后和自己的伙伴踢球,李承乾好几次去踢球都没有场子,心中暗恨,可也无可奈何,这一次终于有机会报仇了,便吩咐摩铁勒多增加两倍的剂量。
巴豆饭的效果果然非同凡响,岳池从那之后三天都没来上课,李承乾踢了三天的球,感觉神清气爽,从那以后,他便越发的信任这名突厥首领,随时带在身边,连自己腰上的一枚月盈珏都赏赐给了他,足以可见李承乾对他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不知道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自己的身边,只不过,他们中的一类人会指引他走向光明与希望,而另一些人只能带领他走向黑暗与死亡。。。。。
。。。。。。。。。。
“徐爱卿请求面圣?”李二端着一本《庄子》轻笑着说:“朕没有听错吧,依朕了解的鬼谷子,对朝堂唯恐避之不及,面圣更是如同受刑,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主动要求面圣?”
旁边的白眉公公低头颔首道:“回禀陛下,徐鬼谷确实是说有紧急之事请求面圣,什么事情,老奴也是不知。”
李二面露好奇神色,摆了摆手笑道:“宣他进来吧,朕也想看看这小子究竟又预测到了什么大事呢。”
传旨的太监喊了三遍,徐阳这才从御书房外的大门走了进来,磕头行礼道:“臣鬼谷徐阳,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二面露笑意,突厥覆灭之后,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处理政务也都快了几分,没事更是喜欢在后宫举行歌舞大肆庆祝,可以说,突厥覆灭,已经解决了他一个人生中相当大的负担。
“免礼,免礼,徐爱卿此次前来,是有何要事相商啊?”李二温和的问道。
“回禀陛下。”徐阳的语气倒是十分严肃,“臣此次前来,是来请求陛下允许臣亲自教育几位皇子的。”
“哦?”说道皇子,李二的表情也变的有些正式,“徐阳爱卿为何如此说?高明青雀他们不是在书院过的挺好吗?爱卿为何还要亲自教育?”
“臣只想问一句,陛下希不希望玄武门之变再次重演?。。。。。”徐阳突然抬起头,眼神犀利的和已经震惊当场的李二对视了一眼。。。。
。。。。。。。。。。
第二十九章五子帝王导师
“大胆!”
一声呵斥,白眉手上一条闪着寒芒的手刃就架在了徐阳脖子前面不远的地方。“玄武门之事岂是尔等能够提及的?!”白眉的声音充满着恼怒,可那恼怒之下,却隐藏着一丝惧怕与担忧。
徐阳丝毫没有在意白眉的动作,只是目光炯炯的盯着李二。
李二脸上的表情风云变幻,不过最终归于平静,只见他挥了挥手,白眉还想再说些什么,李二挥手制止,“徐阳爱卿有何事,请畅所欲言,朕不会有丝毫偏颇。”
不得不说,徐阳接二连三的预测对了大唐未来的走势,李二现在已经对他有着接近于无条件的信任。
“陛下,太子李承乾现如今年纪尚小,臣由鬼谷之术所测,现在太子身边的人大多会使其误入歧途,最终会走上陛下玄武门当年的老路,所以臣恳请陛下,准许臣亲自教育太子以及诸位皇子。”徐阳此言一出,李二的身形巨震,他亲身经历了那场屠杀,哥哥、嫂嫂、侄儿,他们在剑下被屠戮哀嚎的声音还未散去,冤魂仍不时在梦中出现,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件李二最为后悔和惧怕的事情,就是当年发生在玄武门的玄武门事变。
“徐爱卿,你说出此话可有根据,朕培养太子,呕心沥血,请名师教授,寻圣籍供读,太子如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为守成之主足矣,爱卿为何如此坚定的说太子日后会重蹈覆辙,误入歧途?”虽然李二相信徐阳。可是他仍然抱着最后的一丝侥幸。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日后自己的儿子会毫无作为,大逆不道。
徐阳不知道该如何说,李二早年确实是一位好帝王、好君主,可他绝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女则十卷》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大家都夸赞长孙皇后的贤德,能作出如此大作,可没有人看到那厚厚的十卷书中,是多少个挑灯无眠的夜晚。寂寞无人陪,只能修书打发无聊的时光,人们只看到李二聘请名师,编撰书籍供李承乾阅读,可是没有人看到,这种毫无父爱的放养式教育会给李承乾带来什么样的人生观。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您每日有多少时间陪太子,和皇子们读书?”徐阳躬身抱拳道。
李二突然变的有些沉默,日理万机的政务让他哪有闲暇的时间去陪皇子们读书。“大约三日有半个时辰吧。。。。”李二这句话说的就有些底气不足。
“陛下您了解太子吗?您知道他现在喜好什么吗?您知道他最近在读什么书。身边又宠幸着哪些大臣呢?”徐阳的问题继而连三的如同连珠炮一般,让李二没有丝毫招架之力。
“这个朕确实不知。不过朕已经命萧瑀教授太子《春秋》,再加上书院的先生,朕以为高明不会不懂得大义,日后也会是一位好君主吧。”李二也据理力争,不过确实,截止到目前为止,李承乾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体现了一个太子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