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磊之后,又有几个男孩子走入我的生活,填补了我情感的空缺。但最终,都 是我离开了他们。我实在无法忘记磊,也不可能不拿他们去与磊作比较。
一年的时间,我修复了自己的情感创痛,也寻找到一份珍贵的友情。
大三那年,我认识了维。维是地理系刚入学的新生,高大魁梧、英俊而充满朝 气。当他背着书包来到我服务的课桌前登记时,我便下意识地记住了他的名字。随 后、在学校排球队训练中,我们逐渐地熟悉起来。他虽然比我低了两级,年龄却大 我将近l岁,我欣赏他性格中的沉稳与成熟,也被他的聪明与机敏所折服。而他一 分欣赏我的小聪明和我良好的艺术鉴赏力。我们相爱了。
在我们共同拥有的这段日子里,我们曾经共同记过两本日记。尽管那里绝大部 分都是我的诉说,而他的只占了很小的篇幅,却仍;日可以看出我们思维方式的相 似,我们人生观念的相通。我知道,他能读懂我的思想,而磊却常常不知道我在想 什么。记日记,使我们的思想得到沟通,也因此而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彼 此相爱,我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归宿。然而,我一年前的故事在他身上重演 了。
由于一年前我周围有太多的男孩,换得又很频繁,在学校的名声不是十分好, 而与磊分手的创痛使我的成绩下降,也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了。于是,在他周 围形成了当年一如我那样的联盟,对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并且在与他谈话的过程 中提到了他是否能当班长,学业能否继续的问题。他实在没有为了我而放弃学业的 勇气,便只有与我分手了。
这对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自从我闯入情感的天地,还从来没有一次是男孩子 先提出与我分手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被抛弃是一种怎样痛苦的感觉。当我亲历其 中的时候,不禁会想起磊和他之后的男孩子们,心中有一种深深的负疚。
大学的最后一年,是我读书最认真的一年。我没有再制造任何爱情故事而将自 己埋于书本之中,为考研作准备。
带着失恋的创伤和落榜的痛苦,我被分配到另一所大学当老师。
我希望新的工作新的环境能改变我沉寂的心情,我也希望能干出些成绩来。于 是,我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丰富自己的讲课内 容,我的课受到学校和同学的一致赞扬。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了,我却时时被一种莫 名的焦虑所困扰。同教研室的轩与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讲话的方式,讲话 的声音还是沉思时的静默都带着维的影子。我不由自主地想接近他。你相信日久会 生情吗?在随后的相处中,我发现我爱上他了,并且从他女友手中把他夺了过来。
我们结婚了。对婚后的生活我曾经有过无数的幻想。轩不是本地人,没有任何 经济援助,我们依旧住在各自的宿舍中,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就连买一袋火烧,我 们都要思虑再三,因为那对我们是一种奢侈。尽管我们真心相爱、桔据的生活使我 们无力营造一个自己的家,我依旧没有归宿。婚后3个月,我在一家发廊认识了海 南来的小理发师阿明。阿明没有上过大学,却有根强的领悟力与理解力。从第一次 见面开始,他便对我发起了进攻,他说他爱我,他不在乎我已经结了婚,只要我能 与他生活在一起,他将永远使我快乐。那段时间,我也有些糊涂,既不忍抛弃了轩, 又实在难以抵挡阿明的热情,我从不曾体会过钱能买到那么多那么多的乐趣,而只 有情感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幸福。物质生活的诱惑是巨大的,令人难以抵挡的。 我很快与轩办妥了离婚手续,又把黄皮的离婚证书换成与阿明结婚的红色证书。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我结婚,离婚再结婚。并且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我像一只经过长期漂泊的船终于驶进港湾,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情感与心灵全 部托付给了他。我们度过了一段甜蜜而美好的日子。
我以为阿明不该长期作理发师傅,他有一种潜质,他可以去干更好的工作。我 们经过仔细的研究,决定去出书,去卖书,去开一间书屋,去作一个文化商人。
我拖着带有身孕的身体去帮他跑选题。跑书号、联系印刷厂,去借印刷费。终 于我们的书与我们的女儿相伴着出世了。女儿的到来牵扯了我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而忽视了他和他的事业。当女儿会满地乱跑的时候,他已经出版了数本图书,开起 了一间小小的书屋,并与店中的秘书小姐打得火热了。
我爱他,也爱我们的家,但最终在失去归宿与忍受屈辱之间我还是选择了离婚。 不是我不能原谅别人的错误,而是我无法忍受别人与我分亭他营造的那个家。
带着女儿,我又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中,四口人,四代人。女儿属于这里吗?她 的归宿在哪儿?我的又在哪儿?这世界上有一个角落是我的归宿吗?
亦凡书库扫校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章 苍白的传说
我冲出家的围城,又一次次走出爱情之门,孤独的心对谁诉说
这个家曾经是丈夫孤苦无依时多年的避难所,如今它以同一身份迎接无依无靠的我。当年我如飘游的精灵一门心思要从这个家飞出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精彩的世界。我的丈夫就是一日又一日如情人似的苦等我回心转意,他着迷似地营这这个家,亲手缝制窗帘、自己制作风景画框和灯罩。他固执地爱着我,爱着家,等待我的归期。我却充当了多年不归的浪子,我像只懵懂无知的怪鸟,用尖利的翅膀捣毁着自己的窝。
这是初春的一个傍晚,我走在人群嘈杂的街上,满目充盈着我最怕看见的一种 情景:忙碌奔波了一天的人们,从四面人方汇集到每一个路口、每一条街上,再急 匆匆地奔向属于他们的归所——四面八方的一个个叫做“家”的地方。他们在暮色 中要回家了,无论家充满温情恬静,还是仅仅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内容,可都有 人在等待他们。我也别无选择地跋涉在最忙乱的傍晚里,在明媚的暖色中,仿佛被 人剥去了衣服,心情怆惶羞怯地急急奔向我的归宿,那个无人等待的家。
我回来了,拧开两道锁,嗅到那一股熟悉的气息,从厕所的排气孔中又如钟表 一样准确而不懈地响着三楼那个2年级小女生弹奏的钢琴练习曲。她母亲曾经说她 长的不够漂亮,所以逼她有一技之长,我便可以每天从厕所中听到她的练习曲。
我环视着这个对我早已习惯的无法摆脱对之依恋的家,它舒适、简朴,粗糙简 陋的电器;14寸的小彩电;两大书柜又一书架的书;十几盘百听不厌的音乐磁带; 布置的花花绿绿用布来装饰的墙壁。它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却充满过去的记忆、 洋溢着活泼的生活情趣。我爱它,就像我至今仍爱着的我曾拥有的婚姻生活的甜蜜。 我无法想象有一天我舍它而去,结束这种在旧的阴影中对新生活的憧憬。
这个家曾经是丈夫孤苦无依时多年的避难所,如今它以同一身份迎接无依无靠 的我。当年我如飘游的精灵一门心思要从这个家飞出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