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现在,这些信鹰的任务就是监视附近地区有没有美国的武装部队。如果一旦发现敌人,它们就会用飞行姿势和鸣叫声提醒下面的自由军。
看到天上的信鹰没有异动,这就说明周围没有美国人的武装,也就是短时间内,那支车队没有援军。
指挥官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对旁边的通讯员点点头说道:“很好,按照原计划执行!”通讯员摸出一面镜子,用反射的阳光向着对面打出了约定信号。
“内图,准备好!你的目标是第一辆大货车……”指挥官对身边的内图吩咐道。
“是,指挥官!”内图点点头,连忙取下背后的那根圆筒,揭开保护的布罩。旁边的同伴也从背包里取出一些东西。两人开始把这些东西组装到一起,不一会儿,一把被后世称为rpg的武器出现在内图的肩头上。
没错,这就是火箭推进榴弹(rocket…propelled…grenade),简称火箭筒或者rpg。后世被称为游击战三神器之一的玩意儿。它的特点是粗糙、便宜、操作容易,却火力强大。人称其为“步兵大炮”或“迷你大炮”。在原时空的后世,这是一种在世界上非常普遍使用的武器。从阿富汗到索马里,由车臣到安哥拉,都是步兵及游击队非常喜欢使用的武器。
在本位面它提前出现了,并且也同样的发展迅速,获得了各*队的强烈支持。在一战的战场上,它就非常的活跃,从西线到东线,到处都能见到这种简单可靠,威力强大的武器。本位面非洲和印度的各大独立势力也同样成为了它的粉丝,各个有心给英法添堵的势力都在向非洲和印度运进了大量的rpg。
特别是德国,他们对于这种武器评价极高,认为它简单到猴子都能操纵,但威力却又不逊色于步兵炮,而且携带方便,特别适合给黑蜀黍们打游击用。在东非共和国境内,甚至有几个专门生产rpg的工厂。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此物一经推出,就在殖民地独立势力中大获好评。要黑蜀黍玩好大炮实在难了点,但他们再笨也总比猴子聪明吧,玩rpg还是可以的。
“准备好,车队快过来了!”指挥官低声提醒道。
内图也是老兵了,他不慌不忙的把瞄准镜套上目标。这里的火箭筒可不止一支,整整八支火箭筒对准了那支美国车队。
那群美国中间商们还对此茫然不知,他们还兴奋的唱着歌。
突然,在路边的草丛里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第一辆越野车的司机头上顿时爆出一团血花,失控的越野车一下子就歪倒一边去了。
在美国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草丛里又“嗖嗖嗖”的窜出八条火龙。
“轰……轰……轰……”
“火龙”准确的钻进了中间的几辆大车,这些目标顿时被炸得四分五裂,并燃起熊熊大火,车上的人还没做出反应就被炸死或烧死了。
“哒哒哒……哒哒哒……”与此同时,草丛里也响起剧烈的枪声。
越野车上的美国人立即倒下一片,有几辆车为了躲避攻击,慌不择路的一头冲下了路面。
不过能出来做这种生意的,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并取出随身的武器,把车辆当做掩体和黑蜀黍们干起来。但是他们是两面受敌,又是遭到伏击,而且对方的火力也丝毫不比他们差。
几分钟后,最后一个美国人倒下了。
“哦哦哦!”安哥拉自由军的战士们欢庆胜利,他们这次一个伤亡都没有,就干掉了27个美国人。还缴获了一堆枪支弹药和物资给养,以及3221盎司砂金,可谓收获丰富。
“yes,rpg!”内图高举着心爱的火箭筒开心的大叫着。
“yes,rpg!”同伴们也举起武器纷纷回应。
自从火箭筒这种武器在非洲大陆泛滥之后,英法美都感到无比头疼,这种东西可真是防不胜防,威力又大,挨上一发就够喝一壶了。
有诗为证曰:“自由春风吹满地,非洲人民真争气。活学活用rpg,炸完英法炸美帝!”
第436章论搅屎棍的技巧
事实上,虽然美国西非三州经常遭到袭击,但对于殖民地起义最头疼的并不是美国。毕竟他们之前就利用黑人部队把当地清理了一遍,虽然时不时的会遭到袭击,但规模并不算太大,其强度也就和原时空后世的“恐%怖%袭%击”差不多。
最重要的是,那些起义军在西非三州已经没有了可以依靠的群众基础。大家都知道,游击战这种东西想要产生效果,必须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必须得有支持他们的聚居点,无论是村落还是城镇都可以,如此游击队才有获得休整和补给物资以及人员的地点。如果没有这些地点,游击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再怎么牛逼都只有跪的份儿。
最好的例子就是原时空历史上的东北抗联,一开始的时候东北抗联还是非常牛叉的,日本人被他们搞得焦头烂额,不管怎么围剿都没有卵用。但是后来日本就改变方法,直接把各个聚居点控制起来,搞出了“归屯并户“和“集团部落”这种大杀器。他们把东北当地的居民集中起来,切断老百姓和游击队的联系,游击队由于无法获得必要的物资,就无法在丛林中生存下去,只能走出来和技术装备占优势的日本军队进行面对面的战斗,如果游击队不出来硬抗,就只能在丛林里被活活饿死、冻死。在这种毒招之下,东北抗联就败了。
类似的还有美国人在越南搞的“战略村”。当然,再好的计划也得好生执行才会有作用,美国佬的计划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执行计划的吴艳庭政府却是一帮废物猪队友,当时下面的官员为了追求政绩,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带来两个恶果,其一是防卫力量跟不上,战略村形同虚设,无法起到防卫作用。其二就是无法有效甄别,导致大批游击队混进战略村,反过来掌握了战略村的政权。东北式的归屯并户,变成了华北式的白皮红心。另外还有就是吴艳庭政府本身实力不足,面对游击队的正面作战也做不到绝对优势。在这帮猪队友的拖累下,战略村计划就可耻的失败鸟。
而在本位面,美国的西非三州的环境就更好了,他们连“战略村”都不用搞,这里早就被如狼似虎的美国黑人部队来回清剿了多次,土著们大多数都被干掉了,剩下的少数也都跑到英国、法国和德国地盘上去了,只剩下干干净净的茫茫大地。
现在能给他们找麻烦的“自由军”,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连威胁都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