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就不一样,科社党取消了所有的苛捐杂税,以及最让地主士绅们害怕的摊派和劳役。农业税只有三成,虽然名义上税率比清廷的正税高(俺大清从来就不是靠正税过日子的),但其他稀奇古怪的苛捐杂税、摊派都没了,就连几千年一贯制的徭役都被废除了,负担反而要少得多。
加上各种科社党政府提供的良种、化肥、农药,现在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产出千斤,要是再用心点,亩产一千四五百都不在话下,就算一家只有十几亩地,可收个二万斤不在话下,交了正税也有万多斤归自家,这完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畜禽、水产养殖等各种副业,这些都是有各种良种,又有现代化的养殖方式,以及营养丰富的混合饲料,和防止疫病的药物。再加上各种科技产品的运用,一年下来收入是种田的几倍还多。
所以,在最早就行三农革命的川东、湖北一带,十个模范村里面起码有七个是“地主村”,就一点不奇怪了。当然在宣传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身份自然就忽略了,只是着重强调了他们对先进生产方式的运用,以及文化知识带来的好处。
把自然村按阶级拆分重组后,因为没了以前的族长、士绅等头面人物,又是很多互相陌生的家庭组合在一起,想抱团都不容易,所以“平民村”也变得好管了许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到了陌生的环境中,总是更容易服从权威,新村的最大权威自然就是掌握了行政力量和武装力量的村政府了。
没了宗族的掣肘,各项政策、各种措施执行起来都非常顺利。科社党搞三农革命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全国的农村彻底废除小农经济的模式,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最终把传统的农民变成“农业工人”,把农村变成现代化农场。
现在每个新村都分为若干个“合作组”,由基层干部和骨干们(主要是退伍军人)带领着从事生产,等他们尝到“规模化”甜头之后,就不用人带了。利益会驱动他们自觉自愿的去干,当然开始这几年,基层干部们是很辛苦的。
第85章基层(上)
ps:求收藏、推荐!
………………………………………………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7月15日,四川省南充市,松林坡北村(新村)。
科社党建立政权后,很快就出台了新的行政区划,撤销了清廷设立的道一级行政单位,“府”改为“市”,裁并了直隶州、厅等单位,或将其与临近的市合并,或降级为县。取消了所有的散州和土司,全部改为县、乡。
另外,出于自己的习惯,也是为了在资料库提取相关资料时更方便,免得每次使用时还要替换,文德嗣就把现在清廷的地名全都改成了后世使用的地名,比如原来的顺庆府,就被改名为“南充市”了。
现在解放区的行政单位是5级:省(直辖市)、市、县(市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非常的简单明了,没有原时空后世的那些各种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行政单位设置。解放区的“市”就只有2级,“直辖市”和“市”,“直辖市”和省同级。“市”比清廷大多数的“府”大,比“道”小,没有那些“地级市”、“县级市”、“镇级市”等等容易混淆级别的称呼。
比如所谓的“地区”这级政区,就是个很扯淡的事情。它在理论上根本不是一级政区,在编制上只是个临时性的派出机构。因为红朝的宪法里,行政级别就只有省县乡三级。但在实际工作中,省直辖县的话,就县的数量太多了些,根本不好管。所以,现在文总就把这个级别正式确定下来,定名为“市”,免得尴尬。
“机构扁平化”这种东西和很多东西一样,在理论上看起来很美,但也仅仅是在理论上。因为事实证明,这东西在实际中,就是个坑人的玩意儿。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显然没有考虑过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人的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人脑不是电脑,没有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至少绝大多数人没有。
乡、镇、街道是同级,乡、镇都是在市、县的主城区外的单位,区别是:农业为主的是“乡”,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乡级单位是“镇”。“街道”则是主城区内的乡级单位。
“村”和“社区”也是同级,也是按产业区别,乡以下的是“村”,以农业为主,主城区和镇下面的是“社区”,以工商业为主。
因为科社党的村级行政单位比任何一朝都大,也远比原时空的红朝大,所以在“村”的下面还设有“生产队”、“合作组”这两级单位,每个村分成几个到十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管辖若干“合作组”。这两级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属于政府正式编制,都是由村民骨干兼任,由村里给予相应补贴,算是政府雇员。
一个新村里面有正式编制的人员就是:村长和村支书,负责宣传、民政、生产等方面事务的几位行政干事;民兵连长(排长)、治安队长、库管等几位武装干部;还有就是农技员、机电维修员、广播员、医生、教师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吃皇粮”的人有二十个左右,最多的不超过80个。普通民兵和治安队员都是领任务补贴,不算编制。
这些公务员看起来比红朝的村级单位多得多,但现在一个村起码都是几千人,更何况人民的素质远不能和后世比,人手少了根本管不过来,也不能牢牢的控制住基层。
而且,这些人只是因为堆在一起显得多,如果按照人均来算,比后世红朝的还少得多呢。因为“集村并寨”,科社党的基层干部起码节省了四分之三左右。原来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新村,就是一个新村的公务员比原来增加了十倍,也比原来的数量少啊。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种详细的分工,更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的各种显性和隐性效益,远不是节省几个公务员编制的那点儿钱能比的。
西门吹雪主持的松林坡北村就是这样一个新村,按照计划这里要分配1430户,7340个村民。但是现在的人手不足,却让他非常郁闷。
“我们松林坡北村,编制人员应该有38个的,但是现在只有10个人……村支书没有,6个干事只有3个,武装干部就一个民兵连长。农技员只有1个,机电维修员没有……医生只有2个……这工作怎么开展啊?”生产干事一脸晦气的向西门吹雪诉苦。
文宣干事也苦着脸说道:“尤其是教师,我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