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一声刺耳的呼哨从侧面传来,一彪马军从附近的小丘后面闪出身影。领头的马上。苏巴海手执大弓,哈哈大笑。
“杀不光的汉蛮,这回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在战场的附近散布似乎毫无目的的游骑,然后乘敌人冲锋时候一举冲出从侧面突击,同样是鞑靼人常用的战术。这种战术从大蒙古时代就已经逐渐成熟,并且百试不爽。
战阵边缘的明军,似乎也发现了正冲过来的苏巴海,刚才看起来还有些条理的冲阵,顿时就有些纷乱起来。苏巴海可以隐约的看见,他们有的匆忙的掉过马头,想要转过来正对自己的马队,而更多的人则是慌忙的向着战阵中间或者后方退去。
什么巴特尔麾下的勇士,还不是和从前一样,苏巴海再也不等,一抖缰绳,领头向前冲去。只要他能冲断这群汉军的骑兵,前面图门所率领的察哈尔部的骑兵就会回过头来冲杀,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在大草原上,不可能有鞑靼骑兵的对手。
鞑靼骑兵不愧是草原上最精锐的战士,虽然只有三四百步的距离,但是他们仍然将马速提到了最高,像一阵破空的闪电一样冲到了战阵中间。
苏巴海拈弓搭箭,朝着汉军阵中射去。一阵闷哼远远传来,紧跟着是更加散乱的蹄声。
苏马海又从腰间抽出弯刀,继续催动跨下的战马,准备一举将这股汉军截成两段。一直被辽东军追击的察哈尔部的骑兵也开始放慢马速,调整队型,准备回头冲锋。
一阵血肉冲撞摩擦的声音从侧翼传来,苏巴海的巴林部骑兵已经和辽东军的侧翼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几乎在同一瞬间,只听“咚”的一声,一声犹如惊雷一般的鼓声,远远从明军后阵传来。
苏巴海领着巴林部的骑兵,像一阵狂风一样向明军侧翼横冲了过去。他手中的弯刀已经瞅准了一个看起来像是军官模样的人。苏巴海相信,只要再往前冲二十步,他就可以一刀砍下这个家伙的脑袋。
可偏偏就在这时,他跨下的坐骑却像是撞到了什么东西一样,苏巴海也是一个踉跄,几乎要摔下马来。
羊,该死的,居然是羊群,苏巴海愤怒的看着自己马前的位置。明军居然把羊群混杂在骑兵的战阵当中。羊要比马矮得多,越kao近地面的地方,灰尘越厚,所以苏巴海居然没有发现明军的阵中藏了一群羊,更不知道明军是什么时候把这群羊藏在马队当中去的。
而这些羊的嘴巴看上去已经被明军用绳子捆得紧紧的,竟没有一只叫出声来。在自己刚才冲锋的时候,在外围掩护的明军骑兵,不是已经向后遁去,就是已经乘机躲到了羊群的中间。自己的巴林部骑兵,蓄足了马力冲锋的目标,居然是一群羊,难怪刚才汉军的追击速度那么慢,原来他们居然是裹着羊群在跑。
骑兵在冲锋的时候,去势极大,甚至可以借力直接削飞一个人的脑袋。可是由于羊比马要矮,所以撞到羊群上,几乎就和撞到了拒马上差不多,还是一堵活动的拒马墙。这些羊被巴林部的骑兵撞上,被撞到的飞出老远,还活着的只知道四处乱窜,有的还往马肚子底下钻,顿时让巴林部骑兵一阵手足无措。
冲锋的马队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距离上刹住,巴林部的前队顿时一阵人仰马翻,混乱不堪。
苏巴海一边大声的呼喊着让后面的骑兵后撤好重新整队,一边愤愤的从鞍边取出弓箭。
不过,骑兵冲阵容易,后撤却显得笨拙了许多,虽然鞑靼骑兵多是弓马娴熟,但是匆忙间仍是一阵手忙脚乱。前面的在掉头。后面不明所以,还在往前冲。
虽然有百夫长和十夫长在里头大声吆喝,可是撞在一起的,自相践踏的仍然不在少数。
“咚!”又是一声鼓声响起。躲藏在羊群里的明军骑兵纷纷跃下马来,就连战马也被喝令着跪到了地上,压低了身形。
苏巴海顿时心里泛起一阵毛骨悚然的感觉,下意识的,他也跃下马来,学着明军一样伏下身来。
“砰砰……”一阵爆豆一般的声音从对面传来,苏巴海只觉得像是一阵风从头顶上吹过,就看见自己身后来不及从马上跃下的的巴林部勇士纷纷像喝醉了酒似的在马上晃了几下,又像没捆绑住的麻袋一样一头栽了下去。
“举盾,举盾,向后撤……汉人的火器……”,苏巴海从马肚子底跃出身来大声喊叫着,仍然有骑兵在朝前拥挤着。
鞑靼人生性勇猛,统帅往往是冲锋在马阵的最前列,可是此时苏巴海才发现,有时候统帅冲在最前面,似乎也未必就是好事。
苏巴海身边的亲兵也拔出了刀来,胡乱砍着,想遏止住后面的人向前拥挤,后面的骑兵也意识到情况不妙,掉过了头拼命的向后躲着。人喝声,马嘶声全混在了一起。
爆豆一样的声音再次响起,巴林部的骑士又像割草一般倒下一片,最不妙的是有的战马也已经开始受惊,四处蹶着蹄子,就连马上的骑士狠扎马刺也勒止不住。
苏巴海终于意识到,汉军的第一个目标原来根本不是正面的察哈尔部骑兵,而是自己这支埋伏在侧翼的游骑。
第二十八章 谁言汉儿不善马
苏巴海一时间根本无法想明白,为什么这个鞑靼骑兵一直沿用了上百年,屡试不爽的战术突然之间就失去了效果,而且,他也没有时间去想了。
一声号角声过后,在巴林部骑兵的侧翼,一阵沉闷而急促的声音,像是巨石碾过地面,向着自己这里压来。
那是重装骑兵在准备发起冲锋的信号,在草原上摸抓滚打了数十年的苏巴海又怎么会听不出。汉国的重装骑兵一直都在安静的等待,他们一直在等待着巴林部骑兵最脆弱,最混乱的时候,好乘机向他们发起最致命的冲击,而在此之前,从侧翼用骑兵冲击敌人,似乎一直是鞑靼人引以为自豪的战术。
这些汉人不但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了草原上,还带了这么一支恐怖的重装骑兵队伍,难道他们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不成?所有的巴林部骑士几乎在这一瞬间都傻了。
苏巴海拿起了弓,想朝着三十步外,在马匹和羊群的掩护下探出头来的汉军射去,却发现自己竟然无力拉开手中的这张用熟了的三石大弓,苏巴海第一次感到了绝望。
苏巴海想到了逃,自己率领的这批骑士,虽然只有一千多人,却是整个鞑靼巴林部最勇敢的战士,而巴林部之所以在鞑靼左翼诸部中,能享有和图门亲自率领的察哈尔部相等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苏巴海手上的这支骑兵队伍,如果失去了这支骑兵,整个巴林部在鞑靼左翼势力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
不过,那支从南边直从过来的汉国骑兵,恐怕不会任由他们顺利的逃离战场,苏巴海已经可以隐约看见那队骑兵在月光下闪耀的矛尖。在正面的冲锋中,以骑射为主的鞑靼骑兵,根本不可能是重骑兵的对手,而这么些年下来,本就物资缺乏的鞑靼人,已经完全丧失了组建一支重装骑兵的力量。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是巨大的,但是在防御重装骑兵冲锋的时候,最有效却又恰恰是由盾牌和长矛大刀组成的步兵战阵。可是不管是可以相对冲锋的重装骑兵还是步兵战阵,鞑靼人的手中都没有。
四百步,汉骑开始整理战阵,由散乱的阵形收缩成最有利于冲锋的梯次形战阵,苏巴海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一层层的枪林。
三百步,汉军已经开始全力催动马力,苏巴海已经无法完全看清楚汉军重骑后阵的情形,那里已经完全被一股漫天的烟尘所笼罩。
两百步,汉军开始将横放或者竖立着的长矛放平,微微下斜的矛尖,在月色下反射出摄人的寒光。
一百步,汉骑用来护身的皮盾也已经被放到身前,犹如身陷泥塘的鞑靼骑兵,这些曾经被苏巴海引以为自豪的巴林部勇士,已经从外围开始溃逃。而身处中间的人仍然在奋力的催动跨下的马匹,想要从这个深深的泥塘里拖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