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却是根本不必如此了,朝臣们也已经累了,也知道,劝不住当今圣上了,甚至,奏折,都不能送到皇帝的跟前。
是以,也不在因此而上奏折了。
“起来吧。”
正德笑着,摇了摇头,道:“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若不然,朕岂能任凭你胡闹?”
“只是,朕这诺大的江山,也是要靠这些文武官员治理的。”
对此,正德也是看的很清楚:“若非如此,朕岂会任由他们整天啰里啰嗦的?”
“大朝会准备的怎么样了?”
正德慢悠悠的朝着御‘花’园走了过去,对于大朝会,正德也是惦记着的,因为这次大朝会,虽然是要给下面的臣子们封赏。
可,同时,在正德看来,这也是他脸上有光的事情,毕竟,虽说是曾毅推给他的功劳,可,毕竟也是功劳,而且,还是天大的功劳。
到时候,下面的臣子,岂能不歌功颂德一番?
“该准备的仪仗、等,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对于这些,刘瑾虽然平日里不管这些,可,这次,却也知道的清清楚楚,不为旁的,这事,正德肯定是要关心的。
对于正德可能关心的事情,刘瑾,都是有所准备的,若不然,他这第一权阉如何能维持下去?
“这些,都要往最好了准备,可别丢了朝廷的面子。”
正德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道:“若是有不足的,可从宫中内库支取些银子,务必要漂漂亮亮的。”
“陛下放心,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刘瑾笑着,他自然知道正德所谓的漂漂亮亮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到时候,要让奉天殿前,充满皇家威仪,绝对不能堕了皇家的威风。
至于正德所谓的从宫中内库支取银子,这个,刘瑾是根本不会当真,也不会或者说,也不敢惦记的。
当今圣上,可是爱财的主。
虽说这次,大方一次,让动用他内库的银子了,可,若是真动用了,万一,让皇帝心里有了那么一丝的不满,或者说,有了那么一丝心疼,那,可就不妙了。
是以,正德的这句话,刘瑾是根本就不会当真的,除非是他脑袋进水了。
“现在,也就是吏部那里,仍旧没个结果出来。”
刘瑾想了想,这事情,既然正德开口问了,那,方方面面,刘瑾都是要想到,然后回答的,这,才是合格的让正德满意的。
“吏部,可不就是那样么。”
正德闻言,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别说是吏部了,朝廷的官员们,朕的那些个臣子,哪个不都是这些?”
“平日里,若是没事,这些个大臣们,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可,一旦真有了事,就开始扯皮了。”
正德这话,却是大实话,这些,其实是历朝历代文武大臣们的通病了。
任何一个官员的升迁和朝廷大臣官职的变动,牵扯都是很广的,牵扯了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一些重要官职的变迁。
是以,在这种官职的变迁上,各方都是各种扯皮的,最终,总是要找出一个点来。
这个点,也就是所谓的平衡德,双方甚至是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若是不能找到这个平衡德,有些时候,一些小事,都能够一直的争执下去,除非是有外界力量强行压制。
而此次,白莲教大捷,封赏的官员可不在少数,吏部自然是不会轻易就拟定下来的,肯定是要小心在小心的琢磨的。
第四百八十三章方法
内阁。。
这次,剿灭白莲教大捷,可以说是最近这些年当中,朝廷最大的事情了。
而且,剿灭白莲教的意义不同。
是以,这次的封赏,也注定了不能小气了。
可,问题就在于此。
封赏若是一两个人,那也没什么,各方利益均衡一下,把官职封赏下去,也就成了,毕竟,这次是大事,若是没有封赏的话,那,也会让人寒心,同时,非议不断的。
可是,这次封赏,所涉及的官员太多了,锦衣卫、地方都指挥司的各级官员。
这里面,所涉及的,可是有不少官职的。
虽说这些官职,都是武官,可,这么大肆封赏下去,朝廷的格局,也是要变了的。
只要是明眼人,就都看的清楚。
这些都指挥司的官员,这次,都是沾了曾毅的光,承了曾毅的人情。
是以,这些个都指挥司的官员封赏下去,那就是在为曾毅凝聚势力,这种情况,任谁都是不喜欢的。
哪怕是明知道曾毅是站在朝臣这一边的,可,那有如何?
是以,在这封赏上面,可就有些难办了。
而且,不仅是都指挥司,锦衣卫的封赏下去,那可全都是曾毅的嫡系。
可以说,这次封赏下去,别的任何势力,都没有沾光,全都是要便宜曾毅的,等于是给曾毅打造出了一支属于他自己的派系。
这种给旁人打造派系的时候,哪怕现在是同一阵营的,也没人愿意去做的。
可,问题是,现如今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局势已经‘逼’到这个地步了。
封赏,是必须的,甚至,拖,是拖布下去的,毕竟这件事,想要拖下去,没有任何的道理。
可,封赏,又不甘心。
是以,吏部觉得为难,直接,把这难题丢给了内阁。
若是以前,就算是吏部如何的为难,这些个问题,肯定是要他们自己解决的。
吏部,可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乃是百官之首,是天官,岂会连这点小难题都解决不了?
只是,还有那么一句话,位置越高,责任越大。
现如今,吏部,可不是百官之首了,内阁,才是百官的统帅,而内阁首辅,才是真正的百官之首。
这,已经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了。
既然如此,上面有顶雷的了,吏部尚书自然不会自己硬抗了,肯定是要把这事情推给上面的,任谁,碰到这种事情不说绝对,大多数,都是要如此选择的吧。
而且,最主要的,现任的吏部尚书,对内阁,可是没有任何好感,甚至,还从骨子里,有着恶心,排斥的。
毕竟,原本,百官之首,是他这个吏部尚书,而不是内阁。
现如今,内阁,是从他的手中,而不是从旁人的手中抢走的这番荣耀,可想而知,现任吏部尚书心中对内阁的恼怒。
这,和旁的情况还不同。
若是下一任的吏部尚书,对内阁的关系,那就是要另论的,可,现任的,从他手中抢走了荣耀。
在现任吏部尚书眼中,内阁,就是强盗。
“吏部倒是会推脱。”
首辅刘健无奈的笑着:“这吏部尚书,倒是也开始滑头了。”
“这么大岁数了,还玩这招。”
刘健这,的确是在苦笑,内阁所要的,已经达到了,这和之前的内阁作风,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了。
以前的内阁,还没有站到这个高位上,自然是要揽权,争权,夺权了。
那个时候,之所以如此做,为的是权力更大。
可是,现在,内阁的权力已经站在了顶峰。
这个时候,内阁要做的,就是放权了。
这个时候,内阁的权力,其实已经过度的集中了,若是在继续集中下去,那,内阁定然是要落下一个‘弄’权,权臣集结的名声了。
这,可不是内阁想要看到的结果了。
是以,这个时候,内阁,就要学会放权,只不过,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