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下,就算是曾毅,也是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的,并非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劳累。
对此,曾毅可是非常注重的。
在曾毅看来,‘精’神上的劳累,更是要紧,多少天才人物早逝的,在曾毅看来,这,都是耗脑过度的结果。
是以,这种情况,曾毅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在自己身上的,这个世界,曾毅虽然以超脱的角度在看待,可,这并不代表曾毅就不在乎自己的健康,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了。
“是。”
司徒威起身,冲着曾毅躬身行礼:“下官告退,大人一路车马劳动,当好生休息,切不可累坏了身子。”
这话,司徒威一个三十左右的对着曾毅这个快要二十的年轻人说这话,若是不知情的,听了,肯定以为这两人脑袋有‘毛’病呢。
可,知情的,却都知道,曾毅的确是劳累。
尤其是司徒威,对此,更是知情。
锦衣卫收集的情报,传去曾毅那边的有多少。
这些,司徒威可是一清二楚的,不说旁的,就是这次白莲教的布局,若是说开了,其实,也简单,可是,真正谋划布局的时候,却是要一步步,小心的推测的。
那个时候,却是极为耗费脑袋的。
而这种事情,曾毅却是没有和任何一个人商议,全都是自己谋划布局的,且,最后,事实证明,曾毅的布局,是完美无缺的,事态的进展,一直都是按照曾毅的布局进展的,直至最后,没有出现任何的纰漏。
都说曾毅天才,谋略过人,若是之前,司徒威也会认为这全都是天才使然,可,现如今,司徒威却明白,天才,也是需要费心费力的。
“恩。”
曾毅点了点头,示意司徒威退下。
这次回京,曾毅虽然是和正德这个当今圣上一起回京的,可,却是有些不符合规矩的。
此次,剿灭白莲教,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战役了。
虽说此事发生的极为迅速,短短一天,就等于是彻底的结束了战斗,可是,这布局,却是漫长的,绝对不会只是一天。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锦衣卫发现白莲教的踪迹到现在,时间,可真是不短了。
而且,若非是此次白莲教自寻死路,蹦跶的太厉害了,其实,还真未必会让曾毅在这个时候动手。
毕竟,虽然现如今看来,曾毅的布局没有出错,可,原本曾毅是有更稳妥的办法的。
这,要怪就只能是怪白莲教自己作死了,以为朝廷真的找不出他们的老巢,已经开始自我膨胀了。
这次的战役,绝对是要有一个欢庆的仪式的,不可能就这么默默无声的就结束了。
而按照规矩,曾毅,身为此次布局的核心,也等于是主帅,此次,自然是要在京城外,暂不进京,等其他几个行省的都指挥使押送白莲教教众到达以后,以曾毅为首,然后,由皇帝亲派内阁大学士,出城宣旨。
之后,扶曾毅上马,后,曾毅率人进京,而内阁首辅和其他的阁员,则再此等候,由内阁首辅给曾毅牵住胯下之马匹缰绳,扶曾毅下马。
而这个地点,则是午‘门’,也叫做午‘门’献捷。
这是历来的规矩,是对出征之将士最大的褒奖,最大的荣耀。
而这之后,将领率麾下兵丁跪拜午‘门’之上端坐的皇帝,后,皇帝下令赐酒,封赏,之后,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皇帝也可亲自下午‘门’,于将士跟前赐酒,封赏,这,则也是可行的,这也是最高的荣耀。
原本,这次曾毅回京,就该如此的。
只不过,曾毅这次却是把功劳让给了皇帝,虽然百官心知肚明,可是,明面上,既然是皇帝亲征布局。
那,此次,就不能午‘门’献捷了。
不过,虽然不能午‘门’献捷,可是,大朝会,却是不能避免的,就算是正德如何的懒呗,这个朝会,也是必须的。
大朝会,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各地方首官全部进京,要在奉天殿前,也就是所谓的太和殿,两者,是一个大殿,两种称呼而已。
当然,还有一种称呼,叫做金銮殿。
大朝会,就是各地首官进京,包括京城大小官员,穿戴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
这,也可以称之为礼服,是正旦、开读、进表、颁昭等礼仪时候用的。
除此之外,还有公服,也就是平时上朝时候穿的官袍,还有祭服,是皇帝祭祀宗庙时候,百官陪同穿的。
还有常服,等等。
而这次的大朝会,自然不会让各地首官进京,毕竟,如今,天下的局势被东厂闹的,可是不怎么安宁的。
是以,这次的大朝会,是另一种大朝会。
凡是京城官员,举人以上,全部穿着该有的定制,以官职大小进宫,在奉天殿前叩拜皇帝。
第四百八十一章奏折
这次大朝会的时候,则是定在七月初一的。。
之所以如此,是把几个行省都指挥司兵丁行进的速度,也都给算上了的,尤其是这次,他们都带着要犯的,而且,还不是少数,有上万人。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会把时间赶的太紧的。
而且,京城这边,也是需要时间准备的。
如,这次大朝会的一些准备,这上万白莲教众的处置,还有此次有功之臣的封赏,等等,这些,都是要准备的。
而且,有些,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可,堆在一起,就是大事了,且,很多东西,都是要朝臣或者内阁商量着来的。
既然是商量,那,自然是要有争执的,这么一来二去之下,自然是极为耗费时间的。
内阁虽然如今已经成了百官之首,可,却不会过多的强行干涉百官的决定,若不然,太过容易‘激’起百官的反抗了。
而内阁的权力,最主要的,是运用在一些大的方向上的时候,若是无论事情巨细,全都要管,内阁也没哪个‘精’力的。
皇宫当中。
这次,回京之后,正德却是罕见的没有去那个他朝思暮想,好不容易才住进去的豹园当中。
正德虽然喜欢豹园,可,这次的事情,在正德看来,更重要。
或者说,正德想要看到百官看他的时候的那种尊崇,那种仰望的神情,而为此,正德不介意在皇宫内呆上一段时间,直至这次大朝会之后。
“陛下,从这以后,百官们可不能再说您什么了。”
刘瑾也知道正德心里高兴,这几天,官员们上的最多的奏折,都是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折子。
这些折子,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的,但是,里面的内容,毋庸置疑,都是好听的话,这些折子,刘瑾自然是不会拦着了,全都给挑拣了出来,给正德送了过来的。
而原本,从不看奏折,只要看到奏折,就会头疼的正德,这次,却是罕见的把这些奏折全都仔细的瞧了一个遍。
而且,十分的认真,一字一句,没有任何的疏忽。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刘瑾在正德身边伺候这么多年了,从当年的太子到如今的皇帝,任何时候,在学习、朝政上,任何时候,从未见过正德如此的认真。
这,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他们若是也有如此能耐,就是上折劝谏朕,又能如何?”
正德双眼一瞪,不过,此时,却是没有丝毫动怒生气的样子,脸上反倒是带着丝丝笑意:“只可惜啊,他们可都没这能耐。”
“是,他们哪能有陛下您和曾大人的能耐。”
刘瑾嘿嘿陪笑着,却是知道,此时,皇帝是最喜欢听人夸曾毅的了,没办法,谁让曾毅对了皇帝的脾气呢。
“不说这些烦心事了。”
正德摆了摆手,此时此刻,正德却是不想在提任何牵扯到朝廷百官的事情了。
“还有哪些官员上奏折了吗?”
正德定了定神,问的问题,却是刘瑾早就猜到了的,这几天,正德只要是没事,就是问有没有大臣上奏折。
而正德所问的有没有大臣上奏折,自然不是普通的奏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