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两位阁老的门人子弟在京城为官的并不多,可以说是占了极少的分量,没必要因此,而得罪了两位阁老。
可相反,刘健却非如此,刘健此人虽然梗着,可却有一股的自以为是,若非是深交,却是也不容易看出来的,其骨子中里,认为自己从没错过。
不过,好在刘健这个内阁首辅的品性还是十分不错的,虽然性格上有这么个缺点,可是,却也并不伤大雅,毕竟,以他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就算是有错,怕也是没有人敢说什么。
而面对皇帝的时候,则是根本不需要论对错的,皇帝,根本就不给你讲这个。
门人子弟多,平日里,在朝堂上一呼百应,一个眼神,一句暗示,就会有无数门人弟子争相效力。
这样的威风,带来的,其实也是一种责任,就如同现在,就是刘健该庇佑着他们的时候了。
“这等小事,何须生气?”
刘健瞪了王桂一眼,王桂的性格,是张扬了些,可正因为此,满朝文武,没有不知道王桂是他刘健的门人,也正因为,就连吏部尚书马文升也对王桂避让一二。
这,为的是什么,还不都是瞧的他刘健的面子。
一个小小的五品正考功清吏司,若非是京察大计,怕是根本就进不了百官的眼中,刘健可不认为曾毅胆敢不给他刘健这个内阁首辅颜面,怕是初来乍到,不知道王桂是自己的门人吧?
毕竟,王桂虽然性格张扬,可还不至于见一个人就告诉对方是他刘健的弟子。
“师相。”
“住口。”
刘健使劲瞪了王桂一眼,呵斥住了他,师相这两个字,可不是那么随便就能叫出来的,现如今,大明朝是没了宰相这个职位的。
可正因为此,内阁首辅,也就等同于开国时期的宰相的地位了,是以,内阁首辅的弟子,可以尊称其为师相。
这个称呼虽然尊敬,可若真纠论起来,却是有些犯忌讳的,本朝太祖皇帝可是已经禁了相位的,若是论真了,哪里还来的师相一说?莫不是尔等藐视本朝太祖的禁令不成?
若是在平时,这个称呼,倒是还没什么,可是,现在,偏偏刘健的左右还坐着李东阳和谢迁两人。
这两人,也是内阁的阁老,王桂这么称呼自己,让他们两个如何做想?
虽然三人关系一向不错,可是,若面对大是大非之时,三人也是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而且,从来都是各不相让,争出个对错为止。
要知道,若是往次的京察,刘健是丝毫都不担心的,以他内阁首辅的实力,想动他的门人弟子,怕是要有一番说辞的。
可是,这次不同,京察虽然还未正式开始,可刘健却已经感觉到了皇帝要大动干戈的决心了。
甚至,皇帝私下里受益过曾毅什么,怕是也未可知,若不然,岂会让曾毅担任这个平日里从不会被提起的考功清吏司的郎中。
今日,刘健请李东阳和谢迁两人前来,其实是等让其两人一起罩着自己的门人弟子的,刘健岂能让两人觉察到丝毫的不快?
“那曾毅是考功清吏司郎中,圣上今日已经下旨京察,你莫不是被猪油蒙了心?竟然想夺权不成?”
刘健吹胡子瞪眼的训斥王桂,只是,不知道这番话是说给旁人听的,还是真有这个意思。
“可那曾毅,还不足弱冠之年……。”
王桂仍不服气,或者说,从头到尾,他都看不起曾毅这个不足弱冠之年的五品官,在王桂的眼里,曾毅这个小娃娃,在河南的行为不过是恃宠而骄,至于抓住白莲教的左右护法,不过是适逢其会,机缘巧合罢了。
“圣上定下的事情,岂容你说三道四?”
刘健双眼冒火,若非顾忌自己内阁首辅的体面,怕是已经一巴掌抽过去了。
这混账东西,也不看看旁边坐着的都是什么人,就敢乱说,虽然以李东阳和谢迁两人的为人,今日的所见所闻,是绝技不会传出去的。
可是,有了刚才王桂的一番话,指不定这两人心里怎么想的,或许,已经认为是他刘健示意其想要夺了曾毅京察的权利吧。
第129章君之道
刘健、谢迁、李东阳,内阁的这三位大学士关系极好,内阁的事情,是按照人头算票的,是以,三人联合起来,在内阁,就是天,更何况,其中的刘健还是内阁首辅,谢迁更是次辅。
是以,大多数时候,人们甚至认为,内阁只有三个阁老,一个首辅刘健,一个次辅谢迁,另外一个,则是阁员李东阳。
可是,外界传言只是外界传言,其究竟如何,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楚。
三人关系之所以好,第一,则是与其性格有关,刘健性格刚直,暴烈,而恰恰,其又是内阁首辅,内心有优越感在,是以,却又不太容易和阁员争吵,或者说,正是这内阁首辅位置带来的优越感,让他不屑于和阁员争吵。
而次辅谢迁,性格则是温和了一些,在诸多事情上,也是不会与刘健这个首辅去争的,至多,就是变个方法罢了。
至于阁员李东阳,则是最为善于谋算的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与首辅次辅去争执?是以,久而久之,三人的关系,倒是最好的了,其他新近的阁员,却是也融不入他们三人的小集体当中了。
可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皇权之下的,或者说,是建立在三人都是忠心为主的情况下的。
若是其中一个人,私心太重,以至于想要损害朝堂稳定,怕是立时会被另外两个人联手反击的吧?
内阁的定制,是首辅一人,次辅一人,阁员四人,总共为六人,其中,文渊阁大学士则是首辅的封号,此辅的封号则是武英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这四个,则是辅臣的封号,也就是阁员的封号。
若有内阁首辅、次辅告老,或者其他这称呼,也是会随之其在内阁地位的变动而变动的。
现如今,内阁只有总共四人,分别是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刘健,内阁次辅武英殿大学士谢迁,阁员文华殿大学士李东阳,阁员东阁大学士杨廷和。
这其中,内阁首辅的权利最大,其次是次辅,而阁员,则是权利相当,阁员的四个封号则是不论前后的。
而现在,内阁总该四人,若是真让李东阳和谢迁两人认为他刘健想趁皇帝多病之时权倾朝野,这怕是他们两人所不能允许的。
若真那样的话,他是内阁首辅不假,可是,若是真脸皮都撕下来了,有什么大事需要投票决断的时候,他们作梗,或者联合去杨廷和来,怕是要把他这个内阁首辅给架空了吧?
要知道,内阁首辅,可不是任谁都能坐稳的,是要有手段能驾驭住下面的阁臣的,若不然,指不定哪天就被轰下去了。
内阁,是想要凌驾于六部之上,可是,那是内阁,是内阁的集体权利,而非是让他刘健的个人势力膨胀起来,这是两个很明显的区别。
“王桂这混账,平日在老夫跟前冒失,今日,让丁乔兄、宾之兄看笑话了。”
刘健叹息,称呼的,却是谢迁和李东阳的表字。
古代,二十及冠方才有表字的,成人之后,不方便直呼其名,所以,才有表字,而谢迁的表字则是丁乔,李东阳的表字,则是宾之。
李东阳呵呵笑着,道:“不妨事,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子,也是如此,尚需雕琢,不失一块美玉啊!”
“下官多谢李阁老夸奖。”
王桂喜滋滋的冲着李东阳抱拳,却是乐的跟个什么似得。
虽然平日里王桂自大,可是,那也是要分在什么人跟前的,在内阁的跟前,王桂可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还不滚下去。”
刘健笑骂了一句。
“好咧。”
王桂也不生气,笑眯眯的回了座位。
今晚到的,除了李东阳和谢迁两个阁老外,其余的,都是刘健的门人弟子,大家身份相当,都是谢迁的晚辈,是以,被骂一句,没什么,很正常。
………………………………………………………………………………………………
兵部尚书刘大厦的府中,同样如此,聚集着一大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