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走,打的急了连队伍中的老弱都不要,贼首带领少数精锐逃走,在新地方很快就能拉起一只队伍。所以官军剿贼是剿而不灭,胜利一个个取得但贼人却不断出现。但向张楚这样占据一地不走的流贼却很少,而且官军这么多年都没有将他们消灭更令人感到奇怪。
“确实如此,贼首张楚在四年前就在陕西延长县拉起了一只号称‘大明保安’的队伍,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延长县,后又不断扩大占领了山西中阳等县,势力来断扩大。”曹化淳小心的回答着。
“延长知县是谁?是不是已经殉国了,为什么没有人上报?”崇祯皇帝激动的站了起来,一县之地被贼人占了四年竟然没有人上报。
“延长知县是马子州,他的下落众说纷纭,有说他殉国了,也有人说投了贼,但都不能确定,不过听说在贼人中有一个被称为法院院长的人,所有的刑名事务都归他管辖,地位相当尊贵,只依律例审理案件,连贼首张楚都不能干涉,并且办事十分公道,被当地百姓称为‘马清天’,有人怀疑那人就是马子州。”曹化淳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话说道这个份上皇帝震怒肯定上免不了的,最好别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些事的任何想法,不然会将皇帝的怒火引到自己的身上。
“你怎么会对这些事如此的清楚,当时为何不向朕禀报?”果然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面向曹化淳追问着。
“我也是刚刚知道这些事情的。”曹化淳敢紧将自己撇清。
“是何人告诉你的?”崇祯继续追问道。
“启禀圣上,朝是御史周连启的就是陕西延长人氏,其在老家兄长的庄子就曾被贼人攻破,人的性命虽然保住了可家财被抢劫一空,周御史始终想要找机会报这破家之仇。在不久前他将些事告知了我,希望我找机会禀明圣上。”曹化淳今天所说的也是早有算计的。周连启为了能让曹化淳在皇帝的面前为自己说话,也没少花银子。
“那周御史为什么不早上折子请求朕出兵剿贼?”崇祯皇帝还是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家都被人抄了,为什么要等几年才说出来。
“这事还和原三边总督杨鹤有关。”
“和杨鹤有关,莫不是杨鹤从中阻挠,包庇贼人。”崇祯皇帝的怒意更浓了。
“这倒不是,是因为杨鹤曾将张楚招抚归顺了朝庭,周御史看在为国效力的份上当时没有再追究张楚。”周连启并没有将因为兄长被扣在延长而不敢得罪张楚的事告诉曹化淳,而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前几年没有出声。现在张楚已将他的兄长放了回来,可以放心大胆的与张楚为敌了。
“又是这个杨鹤,讲什么招抚,这伙贼人一个个招而复叛,没有赶起到一点儿好的作用。”崇祯皇帝恨恨的说道,完全没有想当初他是大力主张招抚的。
“对这个张楚的招抚倒与其他反贼不同,不能说明完全没有作用,张楚被招抚后杨鹤授予了他延长守备的职务,当年后金入寇京师之时,张楚还带兵进京勤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曹化淳可不想因此得罪杨鹤,杨鹤虽被流放,但他和儿子还在朝庭里为官,门生故交一大帮,也是不小的事例。所以曹化淳尽量为杨鹤说着好话。
“进京勤王,还有战果朕怎不记得了。”崇祯回想着当初后金入寇京师之事,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官军的节节败退,那的什么战果如何可言。
“圣上还记得,后金军在滦州城被火烧之事吗?”曹化淳给皇帝提着醒。
“哦,确有些事,当年朕还下旨赏赐过他们。”崇祯皇帝感到有些无奈,为什么当年拼死保卫自己的人又变成反贼。
“京师勤王之后张楚辗转回到延长,开始还算安份,没想到近年又反叛了朝庭。”
“这么重要的事地方官员和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没有人向我汇报。”崇祯皇帝对朝中官员的仇恨又加了一层。
“官员方面的原因我不清楚,现在锦衣卫已大不如前了。”曹化淳这倒不是为锦衣卫说话,现在锦衣卫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荣光,魏忠贤倒台之后,朝中文官借机报复,许多锦衣卫的人被打成阉党,韩野上下一片对锦衣卫的声讨之声。锦衣卫没了先前的待遇,行事也低调了许多。自然也就没了先前的执行力,消息早不如当初灵通了。
曹化淳现在管着东厂,而东厂名义上又是锦衣卫的上级,他不希望锦衣卫变得更加不堪。
提到锦衣卫,崇祯皇帝想到今天找曹化淳来要说的正事于是说道:“你管着锦衣卫,锦衣卫不行了,你为什么不严加整顿?”
第二百七十章 养你有什么用
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大臣们对他的刻意欺瞒感到十分愤怒,转头又想到了锦衣卫的问题,严厉的责问曹化淳为什么对锦衣卫不进行整顿。
崇祯皇帝这一问将曹化淳吓得不轻,这蒙蔽圣上的锅他可背不动。
曹化淳也是心里苦,却不能说。
崇祯登基后大力打击阉党,朝中大臣借机消弱锦衣卫。必定谁也不喜欢有人天天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连自己每天睡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运动都清清楚楚,而且还有权随时抓去审问。
在文臣强大的舆论攻势下,锦衣卫成了人人喊打的阉党的帮凶走狗。
动不动就喊锦衣卫迫害忠良了,锦衣卫欺压良善了。锦衣卫的行动到处受限,更要命的是皇帝被身边的大臣们所影响,从心底里就认为锦衣卫没有一个好人。
曹化淳作为宫内管理东厂的大太监,名义上锦衣卫也在他的领导下,几年来连东厂的太监们也在夹着尾巴作人,更别说锦衣卫了。东厂和锦衣卫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皇帝接收消息的渠道也就剩下了大臣的奏折这一个途径。
如今曹化淳听到皇帝又要整顿锦衣卫,心中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心想您有完没完。
“我一定对他们严加要求,使他们遵纪守法,不到外边祸害百姓,打扰朝臣。”曹化淳小心翼翼的回答着崇祯的话。
“我不是责备你们的意思,现在锦衣卫受多方掣肘,处境尴尬,但该干的事还是要干的。”崇祯皇帝看出曹化淳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这也难怪,长期以来皇帝对东厂和锦衣卫都是以打压为主,所谓的整顿与收拾没什么区别。
“我等一定肝脑涂地为圣上办事。”曹化淳不明白皇帝要干什么,先拍完马屁再说。
“你找一下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锦衣卫中抽调精锐,派人出去。着重调查灾荒地区流贼情况,将所得情况整理直接报入宫中。”崇祯皇帝现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大傻子,被朝中的大臣骗的团团转,大臣们全力声讨锦衣卫、东厂,他就打压着锦衣卫、东厂抬不起头来。结果他变得又聋、又哑,眼睛还瞎。大臣们教他裁撤驿站,现在宫中对外的反应速度慢了下来,下边的情况报不上来,圣旨传不下去。
看来这帮大臣真的想将他当作一个木偶摆在这里,完全听他们的摆布。
心有不甘的崇祯皇帝决定反击,他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天子的近臣才是真正忠心向着皇帝的,其他的人还真没有可以信赖的了。
不过大臣们长期对他的灌输使他还对锦衣卫有着很强的戒备之心。只要求锦衣卫加强收集流贼情报,没有敢提让他们监视大臣和办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