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大明保安 > 第99部分

第99部分(1 / 2)

>

王敬此地已是满头大汗,连身子都直不起来了。面对确凿的证据不得不承认其贪污的事实。

台下的百姓听到这里群情激愤,想到当时灾民的惨状,不由破口大骂王敬,要不是台下有保安军的士兵守卫,愤怒的百姓真要冲上台去将王敬痛打一顿。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法庭的控制之中,所有的这些苦主、证人都是保安军法庭事前安排好的,王敬的罪行也经过了查证。之所以要在这里将王敬再审一遍,这是张楚在离开前专门安排下的。张楚的想法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一切冤屈都是可以通过法庭的审判来昭雪的。同时也让百姓知道保安军杀掉这些明朝官员并不是因为成王败寇的历史轮回,而是这些明朝的贪官污吏确实该杀。

随着审判的进行,台下的百姓也激动起来,他们看到了原先作威作福的知县大老爷的虚弱,这正是报以前被他欺压之仇的大好机会,许多人在台下开始喊冤要状告王敬。

台上的检察官立即分出人手在后台逐个接见了要告状的人。将他们的冤情一一记录下来,并留下一些人作为证人叫他们等候在后台,随时准备上台作证。

百姓们坚定的认为这检察官就是为百姓说话的好官,爬在地上不断的向检察官磕头称谢,拦都拦不住。

台上的审判更加热闹起来,调动起了围观百姓的更大兴趣。古话说:“破家的县令。”在大明朝县令是有着绝对的权利的。他掌握着一县之地的财政、司法、学政,甚至军事的大权,完全可以决定一个家庭的生死存亡。能与之抗衡的也只有地方上的大的家族和与朝庭有联系的绅士。这些人一旦勾结在一起,百姓们真是有冤无处申,有状没处告。

随着审判的进行,王敬的精神完全崩溃了,对于新增加的罪行只有点头称是的力量了,这其中的许多事对他来说根本就想不起来了。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对各种巧取豪夺习以为常了,这是他生活中普通的一部分,根本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个审判进行了一天的时间,到傍晚时分才将王敬的罪行梳理完毕,坐在中央的法官这时出来,当庭宣判,王敬犯贪赃枉法,巧取豪夺多种罪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法院并不是为了给王敬一个公正的审判,而只是要确立这种审判形式的存在。

保安军的法院现在许多时候还用着大明的法律,张楚现在没有时间和足够的人才制定并推行保安军自己的法律,因此就出现了这奇异的一幕,一伙流贼按照大明律进行了一场奇怪的审判,判处了一个朝庭官员的死刑。

法院宣判了王敬死刑之后,请示了前来看审判结果的杨标,杨标当场同意了判决。

头脑还处于一片混沌状态的王敬被拉下台来,当场砍掉了脑袋。

在场的百姓一片欢腾,好像过了一个重大的节日。

第二百二十七章 像猪一样养着的藩王

保安军干净利落的杀了王敬,杀他的罪名是贪赃枉法,连一个为国捐躯的机会都没留给他。大明朝庭最后会怎么评价王敬的死还不清楚,水县一县的百姓却都认可了王敬是贪赃枉法被以正国法,虽然由流贼来正国法这本身有点奇怪,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百姓同时也知道到了一个新的官职,检察官,有人解释首:检察官就早检举稽查,考察官员的官。如果官员有错误当然要由他们来查办了。

百姓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有人能为他们说话那就是好官。真心的希望检察官们不要马上就离开,王敬虽然被杀了可还有其他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恶行没有清算。

保安军法院没有马上离开水县还真驻扎下来接受百姓的控告和投诉,又有一批罪大恶极的原先的官员和士绅被百姓控告之后接受了审判,判决的结果是砍头加上抄没家产。整个个水县的有钱人也是人人自危,生怕被仇家告到保安法院,弄个家破人忘。不过保安军法庭在判处几个罪大恶极的士绅死刑后并没有对其他人再作出严厉的判决。富人们才安下心来,扪心自问,那几个被判处死刑的士绅所作的事情确实也够死几回了。渐渐的水县的人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只不过领导者由官府变成了保安军。

在王敬被处死后不几日见水县已安稳下来了。留下部分军力驻守水县城,杨标就带着大队的保安军继续向太原方向进军了。

很快又连下交城、清徐两县,大军的逼近了太原。

保安军每到一处就仿照水县的旧例,抓捕明朝的官吏然后公开审判。这令周边的明朝官绅更加恐惧,被公审还不如直接被保安军杀了好,公审后不但要丢命,连名声都坏了。

保安军进犯的消息同样也传到了太原,而且根据保安军的行军路线判断,此次行动的目标无疑就是太原。

太原城内一下子紧张起来,特别是在太原的明朝官员,不管是臣和武将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事实上百姓恐慌还情有可原,臣武将还直没有恐慌的必要。流贼要想攻破太原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原城作为大明九边重镇之首,地势十分显要。太原城三面环山,中间又有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过,太原城据山河之险,又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可谓是易守难攻。根本不用怕流贼来袭。

可太原有一个特殊之处使官员们不得不紧张,太原住着两个藩王晋王和代王。还有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人。这数万人都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子孙。那个也不能损伤。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章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在统一天下之后进行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目的是改变前朝弊政,分封藩王也是其中一项。

按朱元璋的设想是朱家的子孙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一旦天下有事,必定血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纽带藩王们会团结起来共同保卫朱家王朝。

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没死多久,他的儿子朱棣就带着军队向南京来了,不过他不是来勤王的,而是来抢朱元璋孙子朱允的江山的。而且还抢成了,朱允死不见尸。朱棣当了皇帝,分封藩王的制度没有改变,但性质却发生了改变,藩王不但不能拥有军队,而且还不能随便离开封地,与封地的官员的交往都受到限制。朱棣可不想那个藩王学他那样抢了他或者他子孙的江山。

这之后的藩王都被给予了大片的封地,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封地内像养猪一样养了起来。

几百年来藩王们已经习惯了猪一样的生活。他们不断的搜刮财富,在封地内作威作福。只要不谋反就没有人能惹得起他们。藩王猪一样的生活,也有着猪一样的习惯,那就是不断的繁殖,娶大量的媳妇,生大量的儿子。比如山西的晋王就有上百个儿子,他自己认不全。儿子们相互之间也不认识,每当家庭聚会时还要相互介绍。

这其实还是制度的问题,藩王拼命生儿子是有利益的驱动的。每个儿子的降生都会得到朝庭的封赏,面对实实在在的金银藩王当然要努力生育了并且这也是一件不错的运动。

大明王朝的整个皇族都处于这种状态,由最先的一家人到时明末已变成了几百万人的群体。这几百万人都要国家财政供养,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也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

现在太原城中的藩王,晋王于去年死掉了对新的晋王的分封还没有下来。权势最高的是代王朱传奇。

朱传奇虽然被禁锢在封地之内他还是知道现在天下乱了流贼四起,想要过安稳日子不容易了。保安军正向太原进军的消息也传到了朱传奇的耳朵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