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和董卓说了什么?很简单掘坟聚宝什么?掘坟?掘谁的坟?东汉自少帝之前十二帝的坟墓等于说,李儒是想要董卓将汉朝历代先帝陵墓中,天文数字的陪葬品全部取出来,等到将来再做大用。
众所周知,帝王的陪葬品,数目一向是非常恐怖的,一些个帝王,从登基起开始准备墓葬品,有些个在位比较久的皇帝,那陪葬品的数量,简直比国库的数量好多上好几倍,如今天下大乱在即,在李儒看来,这些陪葬品迟早也要被诸侯们挖走,既然如此,何不便宜西凉军?
用心险恶,但李儒却直接看到了即将发生的情况,并且李儒还对董卓透露了迁都的消息,如今洛阳首当其冲,若洛阳一失,天子被远带三辅,诸侯们还有什么能力继续征讨?四十六万大军的粮草供给,那可是真正的天文数字啊,即使霸占朝廷的董卓,也无法长期出资如此巨额的钱粮。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二月,孙坚领兵攻打汜水关,汜水关关防坚固,短时间内不得下,此时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无视盟主号令,带兵来取汜水关,欲抢孙坚战功,但鲍忠乃无能之辈,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数千兵马也一哄而散。
见华雄威武,汜水关又防守严密,孙坚便想出一计,连败数阵于华雄,随后诱使脾气暴躁的华雄远离汜水关,关外决战,孙坚军埋伏的兵马,将华雄打的狼狈而逃,而汜水关也被孙坚军偷袭得手,见汜水关丢失,华雄气急,领败兵逃往南下京县方向。
此战,孙坚军也损失不小,寇关的乃是孙坚战力最强的丹阳兵,人数只有四千,此战中损失了一千多人,连统帅丹阳兵的祖茂也在此战中战死,孙坚可谓心痛不已啊。
华雄兵败同日,二月中旬,董卓让郭汜留守洛阳,给了郭汜十万兵马,要求郭汜偷偷挖掘各大帝皇陵墓,并且将城内门阀士族的核心成员全部困在皇宫之中,随时准备带走。
董卓令吕布为先锋,统帅五万西凉铁骑先行虎牢关,而董卓本人则统帅二十万西凉铁骑押后,二十五万西凉铁骑,前后分明,浩浩荡荡的开往虎牢关,决战,正式拉开序幕
不得不提的是,为了稳定三辅局势,给自己留下后路,董卓让李傕这位西凉军领袖级别的人物,亲自护送董卓的族人前往长安,将三辅地区的安危,完全托付给了李傕一人。
李傕本想与董卓亲征关东诸侯,但见董卓心意已决,也不敢多做反对,虽然李傕在军中威信很高,但李傕的一切,都是董卓赏赐的,董卓的命令,李傕没有任何胆子敢违抗,甚至董卓让李傕自刎,李傕也不会犹豫,因为李傕的命是董卓的,若不是如此,以董卓的心性,会有可能留住李傕这种能与自己分庭抗礼的人物存在吗?
如今天下局势已逐渐明朗,汉室江山步入最后的阶段,此战不论谁胜谁败,大汉的江山,也不可能再保住了,当然,没有说过不能浴火重生,两百年前,大汉的江山不依然灭亡过吗?那时光武帝振臂一挥,天下再次收拢到刘氏手中,这一次大乱?会如上次相同吗?
第三百六十七章 武德的那些事
第三百六十七章武德的那些事
武德县
武德县地处黄河北岸,秦始皇二十八年置,乃是一座小县城,城内户口不过数千,不过此时这座城却很热闹,因为一排排身着天赐军军服的兵士缓缓走入武德县内,这支天赐军大部分都是步卒,骑兵只在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骑兵的穿着也很怪异,看上去五颜六色的,如果有明眼人在此,肯定能认出这支骑兵部队的来历非常不一般
在北疆,士卒的铠甲分为三色甲胄,红色代表步卒,黑色代表骑兵,蓝色代表水师,而能有资格身着五色鱼鳞甲的只有锦衣卫锦衣卫作战部队,又称锦衣军,刘泰的随身部曲乃是北疆最精锐的一支军队,锦衣军所有士卒几乎都是每支军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存在,数量不多,一直保持在三万人。
而从北疆政权成立以来,锦衣军从未离开过刘泰,如此说来,刘泰此时也在武德县中?前些时日,刘泰不时当众表示,不会南下讨伐董卓吗?为什么此时又出现在这里?难不成身为神王的刘泰,还会出尔反尔?
以刘泰耐不住寂寞的性格,绝对不可能会留在华城,坐看诸侯讨董如此盛事,之所以拒绝臧洪的邀请,刘泰也是无奈,毕竟刘泰的身份太敏感了,如果刘泰率军南下,那诸侯们还会按剧本走吗?到时候怕是一个个都会出工不出力,征讨董卓的战役,完全变成北疆的独台戏,这可不是刘泰希望看到的事情。
而此时刘泰率军南下驻扎在武德县,就是为了检漏,武德县地处黄河北岸,比邻敖仓,只要过了黄河,就可大军直取敖仓屯粮之地,到时候西凉军粮草一失,定会军心大乱,当然,目前来看,刘泰还没有直接摧毁董卓的意思,此次南下,刘泰想要夺取的不是粮草,乃是董卓迁都时,随军押解的巨额钱粮。
据历史记载,董卓西迁长安之时,那钱粮的数量几乎是数之不尽,洛阳、包括洛阳周边的门阀士族所有资产,全部被董卓劫掠一空,为了保证将来西凉军反攻的物资,董卓甚至把目光放入了东汉历代帝王的陵墓中,仅仅从陵墓中****的财宝,就有数千车之多,这还只是一些珍贵物品,普通的铜钱、银器什么的,西凉军根本不放在眼中,如此恐怖的天文数字,刘泰能不眼红吗?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刘泰也要南下抄了董卓的家
武德县,县丞府
县丞府看上去有点寒酸,甚至可以说破烂,武德县虽然是一个小县,但人流量也很大,常驻的商客,经常能把城内的客栈注满,每年所收的税钱在河内郡也能排进前五,应该算是一个繁华的县城了,可县丞府又怎会如此寒酸?
其实这主要还是当地县丞的原因,这个县丞姓王,全名叫做王成,所属的王氏门阀,在河内也算是大族,这个王成啊,有一个很让刘泰喜欢的地方,那就是非常节俭,恩,其实节俭也等同清廉了,武德地处黄河北岸,常年会有点天灾**什么的,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洪水,为了加固堤坝,王成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在了修理河道上,在百姓中的口碑非常好。
本来刘泰知道这件事后,还想好好提拔这个王成,毕竟在这个时代,能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员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可这个王成年纪不大,但偏偏就是个倔脾气,不论谁做工作,就是不肯离开武德县,还说除非武德县被洪水冲没了,否则就一辈子待在武德县
天下奇人异事无奇不有,刘泰也算遇上了一个绝的,无奈之下,也只能从了这个县丞的意思,毕竟王成也是恋土嘛,这种人在五千年华夏历史中非常多,只要能为当地百姓做好事,也就随他去了,不过,在最近,刘泰从锦衣卫那得到一个消息,这个王县丞有点问题
什么问题?这个王成所属的宗族乃是泰山王阀的分支,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泰山门阀跟刘泰没有关系,可这个门阀中的代表人物,刘泰确是非常看重啊,若不是刘泰插手,历史上河内太守的宝座,还是这个人呢。
恩,说到这里,想来大家也明白了,这个王阀的代表人物,就是现今的江夏太守王匡,王匡在历史中记载的笔墨不多,最重要的就是十八路诸侯之一,最后因败于董卓,逃回乡里时,被胡母班的亲属联合曹操所杀,所属的势力也被各方势力抢占,算是比较可怜的一类人了。
此时的王匡还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