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被梁啸看了一眼之后,他下意识的绷紧了身体。梁啸的眼神像一枝利箭,瞬间击破了他的骄傲,将他打回原形。刹那间,他就像被人剥去了华丽的官服,将干瘦虚弱的身体袒露在众人面前。
朱买臣本能的低下了头,抬起双手,赶上两步,向李广和梁啸行了一礼。
李广很意外,连忙还礼,口称不敢当。他虽然骄傲,也知道使者代表的是天子,怠慢不得。梁啸颜色稍缓,也跟着还了礼,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面无表情的看着朱买臣。
朱买臣有些不安,咳嗽了一声,说明来意。天子让他去右北平。
梁啸很诧异。他们奉诏班师凯旋,一路急行,为的就是赶上正月的朝会。这都快到长安了,怎么反而让他去右北平。就算右北平战事紧急,也用不着他去啊,韩安国和卫青已经赶去支援。如果他们都顶不住,他一个人去有什么用?
“出了什么事?”
朱买臣犹豫了片刻:“江都王刘非……临阵战殁,陛下命你护送他的遗体回江都。”
梁啸脸色大变。他虽然和刘非的交往不多,但是对这位江都王的印象却不错。刘非能以藩王的身份赴边作战,跟他的推荐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天子显然有他自己的计划,没有让刘非参与主要战场,而是让他率领两万步骑出右北平,牵制匈奴左贤王。
他怎么会战死?他是一位藩王,不是普通的将领,不需要亲临战阵搏杀,阵亡的可能性极低。梁啸的心里拎了起来。不会是右北平的汉军全军覆没了吧?要不然的话,刘非怎么会阵亡?
如果真是这样,那的确有些麻烦。
“江都王怎么会……”梁啸觉得咽喉有些干。“我军受挫了?”
“虽然未能大胜,受挫倒不至于。”朱买臣恢复了镇静,解释了一番。“江都王率领一万吴楚步卒出塞,与骑兵失散,被匈奴左贤王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包围,江都王率领亲卫多次击退匈奴人的冲锋,杀伤甚多,可是为流矢所中,伤重不治,为国捐躯了。”
梁啸眼角抽了抽。他明白了。刘非肯定是自恃勇武,求战心切,把自己当成冲锋陷阵的斗将了。一时杀得痛快,却也把自己的命送了。
战场之上,流矢乱飞,箭可不长眼睛,哪管你是王还是庶民。这年头虽说医术大有进步,但医疗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破伤风,伤口发炎,都能要人命。刘非虽然勇武过人,毕竟养尊处优,受伤的机会不多,一旦受伤,不治的可能性远比普通士卒高。
“那右北平的军情如何?”
“御史大夫韩安国已经赶到,匈奴人也退走了。”
梁啸暗自松了一口气。如果刘非战死,汉军再遭受重大挫折,那这一战的成色难免大打折扣。不过,死了一位藩王级主将,这次损失也不小,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整个战功的评价。
“好,我立刻出发。”
“不,在此之前,天子让你先回长安一趟。”
梁啸皱了皱眉,没吭声。他和李广商量了一下,将俘虏和亲卫营交付给李广,自己只带着私人部曲,随朱买臣一起赶回长安见驾。
李广答应了。他虽然和刘非没什么交往,却对这位好武成性的藩王印象不错。七国之乱时,年方十五的刘非多次请战,对当时普通低迷的士气是一个难得的鼓舞,李广对此印象颇深。如此刘非阵亡,他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意思。
依着梁啸的性子,恨不得一口气奔到长安。朱买臣却不肯,他虽然也急着赶路,却不愿意放弃轺车和梁啸一样骑马。车再快,也没有骑马方便,梁啸很恼火,说了几句不好听的,朱买臣听了,心情自然也不太好,两人初次见面,便有些相看两厌,一路上也没什么交流,只是闷头赶路。
一天后,梁啸赶到了长安城。他让荼牛儿等人先回家,自己赶到了未央宫,拜见天子。
天子神情疲惫,看到梁啸时,他拍了拍额头,笑了一声:“这是朕的鹰犬回来了么?”
梁啸觉得有些异样。这个时代君臣关系比较随便,他和天子相处了这么久,在这种非正式场合,天子还是第一次以朕自称,通常都是像普通人一样用“我”、“吾”,很少用“朕”这种皇帝专用的自称。这看似简单的一个称呼,却可能寓示着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
梁啸心头一动,赶上两步,一揖到底。“冠军侯、骑都尉,臣啸,拜见陛下。”
第421章弄巧成拙
天子笑容可掬,上前一步,扶起梁啸,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的点点头。“嗯,黑了,瘦了,不过锋芒毕露,大有当者披靡之气势,有名将之相。”
梁啸大赧,连忙说道:“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臣不过略有匹夫之勇,仗陛下圣明,小有斩获,哪里敢称什么名将。要说名将,程韩李三位将军才是真正的名将,我等后辈望尘莫及。”
“哦?”天子眼睛眨了眨,挽着梁啸的手臂上殿。“军报上说得简略,朕看得殊不过瘾,你仔细说来听听,也让朕了解一下我朝名将的作战风格,好为接下来的战事做些准备。”
“唯!”梁啸应喏,在天子的对面坐下,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这一战的经过。
梁啸没有讲多少自己的战功。这些战功都已经报了上来,天子一清二楚,不需要他再自吹自擂。更何况天子已经露出猜忌他的意思,他自夸只会适得其反。过犹不及,这时候谦虚一点才是王道。
他虽然对天子的做法不爽,但是他更清楚,历朝历代,朝廷对武将的猜忌都是客观存在的,汉高祖对韩信、彭越,汉文帝对周勃,汉景帝对周亚夫,都是如此。相比较而言,汉武帝还算是有自信的,对卫青也只是雪藏,并没有下毒手。
梁啸仔细讲述了作战经过,特别强调了程不识的功劳。如果没有程不识坚守大泽,右贤王必然侵入河套,汉军无法避免全线崩溃的结局。
听了梁啸的叙述,天子很意外。在他收到的战报中,程不识虽然有功,但是斩首数量有限,在三个主将中是垫底的,连韩安国都不如。“程不识的作用这么大?”
“陛下,臣愚昧,窃以为程将军如果不让卫青部支援韩将军。韩将军能不能将楼烦王压缩到石门水一带都是问题。双方如果在大河南北作战,以我军的骑兵数量,纵使胜也是小胜,败却是惨败。”
天子打量着地图。缓缓点头,后脖颈直冒凉气。
梁啸说得一针见血,虽说汉军有十万大军,但骑兵数量太少,只有三万五千人。匈奴先后投入战场的总兵力却高达十三万。当初听说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赶来支援的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双方兵力悬殊,为此忧心忡忡。现在再一想,如果汉军没能在前期取得优势,只怕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他们都低估了程不识派卫青支援韩安国的意义,同样,他们也低估了程不识坚守大泽的意义。程不识在这场大战中的斩首数虽然不多,起的作用却非同小可。甚至可以说,没有程不识两次舍已为人的决策,这一战根本不可能取胜。
“程不识有功。”天子双手按着地图,缓缓点头。
“陛下圣明。”
天子微微一笑。抬起眼皮,看着梁啸。“如此说来,只怕首功不是你和李将军了,你就不觉得可惜吗?”
“可惜。”梁啸说道:“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将军光明磊落,不肯贪他人之功,臣又岂敢?再者,陛下慧眼如炬,忠奸无所遁形。臣也不敢冒险。”
“是么?”天子眼神一闪,嘴角噙着意味不明的笑意。“慧眼如炬,朕怕是不敢当。别的不说,你。朕便看不清。”
梁啸眉心一跳,心道戏肉果然来了。也不知道哪里出了破绽,居然被他察觉了。难道受压制与此有关?
梁啸早有准备,不慌不忙,一脸无辜的看着天子。“臣……不太明白,还请陛下明示。”
天子笑得更加神秘。“你是江都人。你的师傅桓君也是江都人,可是你这用骑之术却如此精妙,连匈奴人都甘拜下风,朕实在不清楚是从何而来,难道是天授?”
梁啸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天子被他笑得有些尴尬,脸上的笑容也有些不太自然。他忽然有些感觉,自己恐怕想多了。
“陛下,臣的用骑之术虽然有自己领悟的部分,却并非天授,而是自有传承。臣的恩师桓君传给臣的兵法是项王兵法,其中最精妙的部分就是骑兵战术。至于项王是不是天授,臣就不清楚了。不过,臣觉得,就算是天授,也不能代表什么。”
天子一愣。“天授也代表不了什么?你不信天命?”
梁啸诡异的一笑,反问道:“若天授就是天命,那楚汉之争的结果为何是楚亡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