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大独裁者报告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1 / 2)

>    “这个,你先下去,带着你的人尽快把发匪剿灭,到时我会向朝廷表彰你的功勋。”等看到那赵德恒下去,莫黑已经上来说道:

“大人,这事有些麻烦。”

看了此人一眼,张震知道莫黑玲珑心肝,自己心里在那想些什么只怕也瞒不过他,当时也不说话,只冷眼看着战场,莫黑凑近了说道:

“大人,此女虽然容色不错,但终究是石达开的妹妹,要是大人”停顿了下看了一下张震的面色,说道:

“万一有人把此事捅了上去,只怕对大人前途大有妨碍,若是大人执意如此,除非”

一听好像有门,莫黑接着说道:“赵德恒此人决然不能留,留着他不光石匪达开之妹石细妹的事情容易暴露,而且,赵德恒必然会与大人分功!”

“那么依你之见应当如何?”张震冷淡问道。

“请大人把这事交给小人去处理。”莫黑说着,见张震微微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叫过才从前面下来的俞峰,低声在他耳边吩咐几句。

俞峰频频点头,随即转身离去。

只小半个时辰,在清军和反戈太平军夹攻之下,太平军女军和童子军几乎全军覆灭,近四千余人只有不到一半拼死突围而出。

此战斩首一千八百余具,俘虏两百余人。

“大人,发匪全军溃败,已向主营溃败,请大人指示是否要追击?”

“不必,穷寇莫追!”张震摆了摆手,说道。

自己的运气真正是好到了极点,这样的被动情况下居然出现了发匪反水的这样的事情出来。

看着被俘的那些女军和童子军,张震有些不忍,好好的一些女人和孩子,这就成了俘虏,等被押到清军大营,免不了又要遭受一番那些清兵的非人折磨。

“大人,大事不好。”俞峰这时匆匆上来,急急忙忙说道:“刚才乱军之中,赵德恒不幸被围,小人拼死相救,还是晚了一步,终究没有能救出赵德恒来。”

张震叹息一声,满脸的无奈惋惜:“可惜,可惜,赵德恒反正,本大人原想着在朝廷上好好表彰他的功劳,谁想到,哎”

“大人节哀,这本是命里注定。”莫黑也在那叹气,上来说道:“眼下发匪阻截之军已被我军击溃,请问大人咱们下一步该当如何?”

张震尚未说话,李升平已经上来说道:

“大人,此时我军连番取胜,将士士气如虹,合当趁胜追击,直捣发匪石达开尾翼,配合军门趁此良机大破发匪!”

“不错,大人?”谢逸这时也从前面下来,让人押走几个俘虏:“眼下形势对我军非常有利,方才我已探问清楚,军门正在率军猛攻,发匪正面尚且自顾不暇!”

张震来回走动几步,说道:

“也好,留下一部分人,给老子看好了这些俘虏,其余人马不停蹄,即刻奔赴石达开的主营,一举歼灭发匪!”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小人物即将登上大舞台

更新时间:2009…12…4 19:07:36 本章字数:2681

此时向荣主力也已经取得突破。

在向荣的全力督战之下,清军不要命的向前猛冲,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终于和太平军绞杀在了一起,土城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不过前线督战的石达开并没有如何惊慌,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虽然清军冲了上来,但其锐气已经在反复冲锋和巨大的伤亡之下消耗得差不多了。

一个反击,只有一个反击清妖很快就不得不再次败退下去。

不过非常可惜,张震之军的出现让这一切完全变了模样。

随着张震的出现,石达开的后翼大乱。

两千余清军,在几百倒戈太平军的指引下,轻车熟路的专找太平军薄弱之处冲击,很快让太平军陷入到了混乱之中。

向荣大喜,随即督促清军猛攻,用以配合张震,而那些原本锐气正在逐渐失去的清兵,也因为张震的出现再度鼓舞起了士气,重新焕发出了战斗意志。

“清妖是谁带的队?”石达开苦笑了一下。

“翼王,是那个伤了林殿左一检点的张震。”

石达开怔了一下,随即长长叹息了一声:

“当日在武昌城里。张震就从我地眼皮子底下溜走。终成今日大患。此人不除。天国永无宁日。永无宁日!”

“翼王。清妖已经冲进来了!”

“撤军。全军撤往城内!”

石达开有些无奈。尽管之前张震“勇名”冠绝三军。但石达开却从来也没有把这个人看在眼里。始终都认为张震不过是个有些武力地莽夫而已。

但是这次。自己就败在了这个“莽夫”手里。

看着自己部队被迫撤退。武昌外围即将全部丢失。石达开心里有些茫然。自己转战千里。视清妖如草芥。难道一个小小张震。会把这一切都改变吗?

“翼王,撤吧,再不撤,清妖就要上来了!”

石达开怔怔地看着远方,好像在那看着什么,天国的路在哪里,难道就这样打一路跑一路。好像浮萍一样,永远也都找不到自己的根吗?

“翼王,快看,石细妹回来了!石细妹回来了!”

石达开赶紧收回神思,放眼看去,的确是石细妹出现在了自己的视线里,石达开大喜,可是,明明已经成为清军俘虏的这个石细妹又是怎么从清军之中脱身的

咸丰三年初发生在武昌城外的这次决战,因为一个小人物的出现让石达开遭到了起事以来最重大的挫折。

而武昌外围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即告失守,也很快震惊到了太平天国内部。

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武昌已经很难再继续坚守下去。但对太平天国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再其内部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是一鼓作气向被挺进,直捣北京,彻底击溃满清,但赞成这一意见的人并不是很多。

而就当时情况看,太平军直捣北京几乎是不可能的。太平军攻取武汉三镇时,兵力号称50万,其中包括大批随军家属。实际能打仗的不过十多万人。

北京是清政府所在地,兵力集中,常备旗兵近十五万,绿营兵六十余万人。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到进入武汉,一直未遇清军主力部队交锋,未歼敌有生力量,冒险北上也很难直捣。

况且,主要来自两广的士兵们,陡然进入天寒地冻之区,必然水土不服,米谷改为面食,饮食不能适应,不仅生活习惯,而且宗教信仰上,也与北方格格不入,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壮大队伍上也确实有不少困难。

这就决定了太平军北上取胜把握极小,而败亡的可能很大。

二是攻取河南,在中州之地建都。但是实际掌管太平天国一切军政要务的杨秀清,却始终都没有忘记一个湖南老水手对他说的话:

“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上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河南虽是中洲之地,足备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知!”

但是广西籍女将卞三娘等却极力赞成直取河南,“襄樊一路直取河南,进据中原心腹”。

殿左一指挥罗大纲也赞同这一意见:“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

但是这一建议却被其意已决的杨秀清以天父下凡的手段所打压。

杨秀清的想法和洪秀全是一样的,那就是直取金陵。

为了统一思想,杨秀清甚至组织了四十一个人写了四十一篇文章。

这四十一篇的《建天京于金陵论》言:“金陵地连三楚,势控两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钟阜有龙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出可以战,处可以守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